新聞 > 港台 > 正文

新總統就職在即 中國社媒炒作陳水扁特赦傳聞

隨著賴清德就職日在即,中國近期對賴政府的認知作戰有重燃的跡象。觀察人士指出,操作議題從台灣前總統陳水扁特赦、准副總統蕭美琴返國攜自用酒爭議到520就職日的外賓人數等,都有刻意在網絡帶風向、散布假消息,攻擊賴政府的意味。

中國網絡社媒炒作陳水扁特赦傳聞

例如,在台灣紛傳蔡英文總統卸任前可望特赦因貪污入罪的陳水扁時,隸屬福建報業的網媒《台海網》就連日發文評論,包括5月11日引述台灣退役少將栗正杰的評論稱,特赦將「給賴清德埋下一顆核彈」,讓他去面對民意的反彈。

《台海網》另於5月8日發文稱,特赦背後是蔡英文和賴清德間的利益糾葛,該文引述前新黨青年軍蘇恆的話分析,特赦可奠定蔡英文在民進黨的地位,但擠壓賴清德在黨內的話語權,未來兩人相爭,深綠未必全力支持賴清德,且引用不明的網絡民調稱,島內91%網友反對特赦陳水扁。

據台媒TVBS電視台5月10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反對特赦陳水扁的民意達48%,雖然近三成的受訪者未表示意見。

對此,位於台北的台灣民主實驗室情資分析組長楊順清表示,此為放大台灣內部爭議,造成民眾對政府不信任的一例。

她說,中國對台的認知操作並非一次性行動,而是透過一次次套用「政黨或政治人物腐敗」論述和假信息,並搭配部分真實事件,來改變網絡受眾的認知。

楊順清告訴美國之音:「它(中國)更善於利用台灣本地的衝突,就是本來的政治分歧做操弄。它散布這些假信息,是希望讓台灣(人)在國防自信心、對於中國可能的威脅、抵抗的警覺性降低。」

楊順清說,福建官媒《海峽導報》慣於操弄台灣內部的政治紛爭,雖很難直接判斷為中共在背後操盤,但官方放任這些資訊流傳,難脫髮動認知作戰的意圖,即放大台灣的內部爭端或以衝突要素進行政治宣傳。

詆毀台灣新政府 中國認知戰再起

近期認知戰的其他熱點議題還包括520就職典禮的外賓人數和蕭美琴返國的自用酒通關議題。

台媒4月中旬一報導,包括八國正副元首在內的400名外賓將抵台出席520的總統就職典禮後,中國網易號4月20日隨即發文批評「規模不及蔡英文」,文中稱蔡英文2016年上任時,有來自59國約700名外賓同賀,但話鋒一轉,反批台灣現行國際局勢如過街老鼠,「正常的國家」都知道該選擇中國或台灣。

但實情是,台灣近兩年的國際曝光率和支持度達史上最高,與美國的關係之友好更曾被《紐約時報》形容為「准外交關係」。至於今年的520外賓數,其中,據台媒《中央社》5月9日報導,日本就有高達37位國會議員訪台,賀團人數也是創新高。

此外,台灣社群網站4月中旬也傳出財政部的公文影本,據以指控蕭美琴自美奉調返國時,就濫用特權,要求免自用酒查驗。

但據《中央社》4月21日引述台灣財政部的回應澄清,蕭美琴自用酒品通關,經審核符合規定免辦查驗,與其他一般外交人員返國任職的程序規定一致。該報導也引述不具名涉外人士的說法稱,此謠言乃有心人士刻意誤導,是520正副總統就職前的新一波認知作戰。

對此,台灣民主實驗室的楊順清也分析,這是常見的網攻模式,先由黑客竊取官方文件並變造後,再出售給有心人士,然後藉由網絡論壇釋出相關消息,再經由媒體轉載,其目的除了攻擊特定政治人物的人格外,也可攻擊政府對機密資料的管理不當。

楊順清認為,中國對賴政府的近期認知作戰,意在提高人民對他的不信任度。

此外,她說,南中國海衝突升溫後,中共欲降低台灣跟其他國家結盟的可能性,未來可能就國際合作關係對台展開攻擊,值得近期進一步觀察。

民生議題發酵 便於攻訐政績

對於虛假信息的樣態,位於台北的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副院長林盈達以書面回復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網絡假信息多伴隨政治或民生議題發酵。

例如,網易號5月7日刊登「3號環球觀」題為「半年停電171次,蔡英文給賴清德留大坑」的文章,就是利用民生議題攻擊台灣元首的一個例子。

該發帖引述環球網報導稱,台灣桃園近6個月頻繁停電達171次,引發民眾不滿,作者更直指台灣缺電嚴重應歸咎於蔡英文冒進式且錯誤的能源政策,讓賴清德一上任就接下這燙手山芋。

綜合台媒報導,台電澄清,桃園停電非因缺電,七成與外力和天災有關,另有三成與設備有關。另外,台灣的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林法正也直指極端氣候是台灣停電的主因,且2023年全台停電次數達史上最低,可見此網易號發文刻意將民生議題歸咎於執政黨的錯誤政策,別有用心。

據國家資通安全研究院的調查,中國是境外假資訊流入台灣的主要來源國,林盈達說,這與兩岸長期的政治對立和意識形態差異有關。他說,除中國外,也曾發現源自他國的報導,並經中國媒體轉譯後呈現出不同論點,分化華語文讀者認知的意圖明顯。

林盈達說,有心人士利用台灣民主社會的言論自由環境,散播網絡假信息,多意在影響民主政治的運作、分化族群或引發社會動盪,進而危及台灣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新政府即將在10天內交接,林盈達警告,網絡或可能出現渲染賴政府施政能力、內閣人事、兩岸關係相關的假信息,當局須堤防。

中國對台認知戰:假醜聞對政治人物進行人格攻擊

台灣因地處中國對外發動認知戰的前緣地理位置,長期飽受虛假信息的密集攻擊。據台媒《中央社》5月1日報導,台灣國家安全局局長蔡明彥於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時指出,國安局自2023年迄今掌握到的爭議信息共約130萬件,每周平均篩濾約2、3萬件假信息,有增加趨勢,其中每周約通報5000-6000則信息給國安會或行政院等單位,進一步處置。包括,蔡明彥證實,近期已通報一則影射蕭美琴有神秘男友,其與美軍火商過從甚密的假消息。

長期研究中國對台操弄網絡資訊戰的台灣民主實驗室追蹤這則假信息後分析,該信息除攻擊蕭美琴外,也刻意影射蕭美琴密會的美國退役將官民間組織「美國精神(Spirit of America)」是戰爭白手套。

楊順清說,這類攻擊結合疑美論和人格攻擊,旨在引發台灣民眾對外交關係的質疑。

位於台北的亞洲事實查核實驗室主任李志德則認為,有心人士散播蕭美琴的假八卦意在引發社會分裂。

李志德美國之音說:「今天(網民轉)傳的目的並不是我相信它(假八卦),而是它羞辱了我想要羞辱的人(蕭美琴),我希望大家都來嘲笑她,參與討論這個八卦。那個敗壞、混亂(的印象)生效之後,假信息才能夠起到一個作用,就是去加強每一個人的偏見,那這些人就越來越難溝通。」

李志德說,中國對台認知作戰的終極目標是,讓台灣社會無法對兩岸議問題達成共識。他也警告,賴清德政府上任前後,來自中國的假信息攻勢恐不會止歇,尤其是遭移花接木的「假醜聞」。不過,他也說,中國若想「讓新政府難看」,利用假信息製造混亂的效果不大,相較之下,軍事演習或軍機飛越海峽中線的恫嚇效果會更有效。

中國默許網絡社媒散布假信息

據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023年的年度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有高達83%民眾於過去一年內曾收過假信息,這代表防制假信息已是台灣社會刻不容緩的課題。尤其網絡平台會利用算法對特定受眾精準投放資訊內容,不僅易形塑出同溫層,也會造成台灣在公共議題的溝通障礙。另外,假信息若經像「爆料公社」的小型論壇傳播,初期雖未能形成廣泛討論,但若經主串流媒體二次傳播,就會擴大對民眾的認知影響。

李志德表示,社媒有助於傳播假信息,特別是封閉型的通訊軟體,如台灣人慣用的Line,且隨著AI生成擬真影像的技術越趨成熟,將增加事實查核的難度。他說,現階段台灣流傳的虛假信息都難溯源,也難以辨別是否出自中國國安部門,但中國的網絡審查極其嚴格,虛假內容能在中國社媒網絡大量流傳,至少代表官方默許,也是一種官方意志的延伸。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