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54歲中國大媽,統治NBA30年

地球人想必都知道姚明,他是如此出名,以至於早在2005年,NBA就破例為其拍攝過一部紀錄片。

在這部叫《姚明年》的紀錄片裡,有個小片段,某個美國人接受採訪時說道:「為了歡迎姚的到來,各地各處都有功夫、舞獅等表演……」

話音剛落,畫面隨即轉到一個踩著獨輪車,正在表演頂碗的女生。

歲月如梭,姚明而今早已退役,影片中那位頂碗的小姑娘,也已變成一位「大媽」。

和姚明不同的是,她目前仍在為NBA「服役」。

她在賽場上已經活躍了超過30年,這個數字,不止遙遙領先於姚明,甚至超越了任何一個職業運動員。

俗話說得好,「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但在NBA的賽場上,似乎正上演著,鐵打的大媽流水的球員的故事。

在NBA,她代表了這樣的一類人:與啤酒商和小便池競爭的人。

一場比賽的中場休息期間,是所謂的「空窗期」,此時,球員們需要休整、觀眾們也要外出方便或者只是松一松神經喝點東西。而為了彌補那幾分鐘的空缺,主辦方會找來各類演員,讓他們進行臨時性的表演活動。

●NBA的中場表演環節

用某個中場表演者經紀人的話說,主辦者對該類演出只有一個要求,「表演必須是最新鮮、最刺激的」,假如表演完畢觀眾席一片死氣沉沉,主辦方會直截了當地告訴演員「整理好行頭,回你的馬戲團吧」。

NBA中場休息時間有15分鐘,對於一個藝人來說,真正允許其自由發揮的時間,滿打滿算只有五六分鐘。這五六分鐘的時間還是觀眾們最不聚精會神的時刻,換言之,表演者要有相當的手段,以幾十秒的時間,將觀眾的注意力,立刻重新拉回到場內。

舊社會的曲藝藝人之間有句行話:「平地摳餅,對面拿賊。」從今天NBA主辦方的要求中,我們也許能感受到這八個字實現起來的難度。

但「大媽」牛蓉——她的真實身份便是一個中場休息期間進行雜技表演的藝人,憑藉自己精湛的表演,近三十年如一日,帶給觀眾無限的新奇與刺激。

●2018年,牛蓉在NBA比賽中表演

為了確保演出足夠出彩,別的藝人往往大動干戈,比如,裝扮起花里胡哨的行頭;再比如,浩浩蕩蕩率領著一群雜技團的動物……但牛蓉只有兩個行李箱,那些箱子既是她的「辦公室」,又是「道具間」。

牛蓉賴以謀生的手段是中國傳統雜技「頂碗」,這門雜技需要的道具相對單一,她的行李箱也便顯得出奇地簡陋。打開箱子視之,一個化妝包、一套表演服、一輛獨輪車、一摞碗而已。

簡陋的道具背後,有她無比純熟的技藝作為支撐。

當一場球賽臨近中場休息時,球館的大燈漸次熄滅,球員下場,伴隨刷的一聲,聚光燈會重新定格到牛蓉的身上。她穿著高跟鞋,蹬著7英尺高(2.1米)的獨輪車,伸開雙臂緩緩進入賽場中央。

球館吉祥物把一摞碗拋給牛蓉,牛蓉將它們從腳尖、腳踝,一直擺到小腿處,有的碗甚至是正反疊著擺放的。最後,她就那麼輕巧地一踢,所有的碗會很聽話似地整整齊齊落在她的頭頂。

就是這麼「簡單」的一手,讓歐美觀眾瘋狂地迷上了她。

為了表達對她的愛,美國人甚至將牛蓉的形象,做進了時下最流行的籃球遊戲《NBA2K24》中。

以及,體育頻道的專業人士還張羅著要把她——一個和籃球幾乎不搭調的人,正式引入「籃球名人堂」。

●籃球遊戲《NBA2k24》

上世紀70年代初,牛蓉出身於山西太原的一個雜技世家。

憶往昔,為了養家餬口,她的父親也曾走街串巷進行表演。撂地演出既艱難又辛苦,但在某次演出的過程中,父親邂逅了自己的愛人。於是,再辛苦的事情,也變得既甜蜜又幸福。

牛蓉的母親也是一名雜技演員,甚至比丈夫還要「根正苗紅」,她師從於牛蓉的祖母以及曾祖母,也就是說,到牛蓉這一代時,他們家已經算是第四代雜技世家了。

很小的時候,母親曾經鄭重地問過女兒,將來想從事什麼工作。牛蓉想了想回答道:「舞蹈家。」「做一名雜技演員怎麼樣?」母親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問她。

從7歲開始,牛蓉正式接受了來自父親的訓練。她一開始學習翻跟頭和倒立,因為效果不好,轉而練習高空踢碗。

這也許就是所謂的命運,她如今把這門雜技發揚光大,甚至保持著獨輪車頂碗最多的世界紀錄。

跟著父親學習兩年後,牛蓉被送進一所專門培養雜技藝術的寄宿學校。在那裡,她接受了正規而系統的訓練。每周訓練6天,每天7個小時,這樣的日子,她又過了6年。

從學校畢業,16歲的牛蓉加入了著名的上海雜技團。此後,她跟隨雜技團的步伐全球巡演,足跡遍及亞洲、歐洲與非洲。

●雜技頂碗

上世紀90年代,全國上下興起一股子「出國熱」,各種機緣巧合之下,1990年時,牛蓉接受來自外方的邀請,留在了美國。

置身於異國他鄉,與其說興奮,她更多的是感覺到忐忑:牛蓉幾乎一個人都不認識、只能說幾句簡單的英語,以及,除了擅長雜技,她百無一能。唯一一個優勢,也可以說是一個劣勢,因為老話說得好:「物離鄉貴,人離鄉賤」,她實在不敢保證,「雜技」這門在中國喜聞樂見的藝術,在一個陌生的國度里,是否有發揮的餘地。

於她而言,未來的生活就像是一場極不確定的冒險。

好在牛蓉天生伶俐,她很快就想到了一個點子。她主動去和住家附近的教堂聯繫,表示自己非常願意為鄰居們進行義務演出。因為之前從未看過,牛蓉的表演看得他們全程表情驚呆,群眾的口碑讓她有了去附近的學校、醫院表演的機會。

再之後,一個星探發現了她,牛蓉得以在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表演了18個月。她總算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

她的演出繼續獲得滿堂喝彩,觀眾們紛紛上前與她擁抱,與擁抱一起來的,還有一張張的名片——名片上印著各個劇場經理和星探的名字。牛蓉高興地發現,不久之後,名片快和她頭頂的碗一樣高了。

再多的工作機會也是不嫌多的。在朋友建議之下,她花錢請人將自己演出的片段剪輯成視頻,然後,以磁帶的形式,寄給了各大馬戲團。

邪門的是,簡歷投出後,牛蓉幾乎沒有收到任何回音。

時間來到1993年感恩節的前一天。那天,她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的人跟牛蓉說,自己是洛杉磯快船隊的比賽經紀人,他新簽的一個自行車雜技演員,因為航班延誤的關係(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受傷),不能如期去現場了,但假如牛蓉能立刻趕下一班飛機來的話,或許可以填補這一空缺。

對方是在徵求她的建議,但牛蓉幾乎沒怎麼考慮,幾個小時之後,就飛往了洛杉磯。

她第一次去NBA賽場參加演出,內心無比焦慮,實際上,連主辦方也不太信任她。上場之前,快船隊的人跟牛蓉反覆確定,以確保她的獨輪車不會損壞球館的地板——據說,NBA比賽用的地板每一塊都有編號,一塊可拆卸地板的造價動輒兩千多元起步。球館實在不願意因為一個新人,無端損失了場館內的設備。

牛蓉非常確定自己的道具不會損傷地板,比如她表演用的碗,那是牛蓉的父親親自設計的,最開始其實是用塑料做的(後來才改成的金屬)。父親之所以這樣設計,倒不是說預料到女兒會登上NBA的舞台,是因為他們沒有太多錢。

她在NBA的處子秀可以用完美來形容。

5分鐘的時間裡,她一共頂了4隻碗,每次頂碗成功,觀眾席就爆發出一陣掌聲,隨著表演難度的增加,掌聲也越加熱烈,當頂到第4隻碗時,觀眾們歡呼聲的聲浪都快把場館的屋頂給掀翻了。

也是從那個時刻開始,牛蓉正式決定成為一名中場秀演員。

按照「江湖規矩」,她應該給自己起一個響噹噹的藝名,牛蓉設想過諸如「頂碗女孩」之類的綽號,因為不夠響亮只得作罷。

後來,喜歡她的觀眾幫她起了一個叫「紅熊貓」的名號:紅色,代表幸運與新生;熊貓,是中國的國寶,代表牛蓉來自哪裡。這個藝名既簡潔又足夠酷,牛蓉最終從善如流。

因為大受歡迎,隨著時間的推移,牛蓉成了「按分鐘計費的人」。

最巔峰的時候,她每表演5分鐘,收入高達5000美元,折合人民幣3萬多元。

除了金錢方面的回報,很多賽事主辦方也開始實打實地尊重她。美國達勒姆的棒球隊也曾邀請過牛蓉表演節目,為了她的安全,主辦方不惜在球場內昂貴的草坪上,專門鋪設了一段膠合地板;NBA更加善待她,某年,牛蓉的獨輪車不幸失竊,勇士隊豪擲兩萬多美元,為她重新定做了一輛。

●2018年,勇士隊為牛蓉付費更換了獨輪車

牛蓉當得起這份尊重,她也為這門藝術付出了太多。

別的不說,她每年光是消耗在旅途上的時間就超過200天。就因為這樣來回奔波,愛情於牛蓉而言,變成了一種奢望。她曾經結過婚,由於聚少離多,最後不得不和丈夫分開。

那段時間裡,牛蓉時常哭泣,有時候甚至哭到說不出話來。

除了來自於家庭的壓力,牛蓉同樣能感受到來自觀眾的壓迫。是的,即便人人都愛「紅熊貓」,仍舊有觀眾對她抱有「敵意」。觀眾倒不一定就是針對牛蓉,當自己支持的球隊表現糟糕時,球迷們會不由自主拿中場演員撒氣。

某一次,牛蓉計劃在「奇才隊」的主場參加演出,那天的比賽,照理說是一場勢均力敵的較量,但到中場休息時,「奇才」硬生生落後對方10分。

正當牛蓉上場表演時,一個憤怒的球迷恰好將T恤扔向了賽場內大大的照明燈,別的球迷有樣學樣,於是,無數件T恤飛向了燈光,「像日食一樣製造了暫時的黑暗」。

牛蓉一時之間甚至都站不穩了,她只好跳下來把獨輪車交給同伴,這時,觀眾席內有個喝醉的球迷,滿嘴噴著酒氣對他們吼叫:「你會騎獨輪車嗎?!」

在一場比賽中,球員的目標往往很明確:只要不停地扣籃、得分就可以,但中場演員的任務要繁重得多,除了給觀眾帶來精彩絕倫的表演,還要能安撫他們的情緒。

雖然角色定位不同,擋不住NBA用球員的標準去評價她。借用某個主教練對牛蓉的評價:「她是NBA最具統治力的表演者,她的頂碗技術,甚至比庫里的三分球(庫里是「NBA三分榜」的紀錄保持者)還准。」

作為一名堅韌的雜技演員,牛蓉的確能夠克服重重困難,但也並非永遠無敵。父母的親情就是她的軟肋。

孩童時代,父親把女兒抱上獨輪車,手把手地教她練習雜技。牛蓉永遠記得這個場景,她曾回憶說,因為不熟練,自己常常從車上掉下來,但每一次,站在下面的父親總能穩穩地接住她。

即便長大了去異國他鄉奮鬥,父親依舊像是在她身邊,她的幾乎每一件道具,都是父親親力親為製作的。她是如此想念父親,以至於2000年初,當牛蓉在美國剛剛站穩腳跟,便第一時間把雙親接到了身邊。

終於,父親可以繼續指導女兒的演出,有時候也親自上場為她拋碗。但哪怕父親不上場,哪怕只是坐在觀眾席里,牛蓉也會感覺到心安,父親就像是她的圖騰。

時間來到2013年,這一年,42歲的牛蓉算是「出圈」了,她報名參加了那年的《美國達人秀》,一路過關斬將,順利殺入四分之一決賽。但令人不解的是,就在評委們期待她下一場的表演時,牛蓉卻毫無徵兆地退賽了。

●牛蓉參加第八季《美國達人秀》

原來,幾乎同一時間,父親被診斷出患有食道癌,作為家中唯一會說英語的人,牛蓉不得不放棄比賽,全身心地照顧父親。正所謂「病來如山倒」,女兒的精心照顧並沒有挽救父親的生命,一年之後,父親不幸撒手人寰。

父親的去世給牛蓉造成毀天滅地般的打擊,她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專注」的能力。有一次,她站在獨輪車上練習雜技,不知道什麼原因,一隻只的碗啪嗒啪嗒掉在地上,碗卡住了車輪,然後,牛蓉一頭栽倒在地,摔斷了手腕。——這也是她作為雜技演員的第一次受重傷。

緊接著,她又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牛蓉把自己關在小屋裡,孤獨地舔舐內心的傷口,幾個月不出門,一整天也不說話。

就在人們紛紛傳言牛蓉老了,再也蹬不上獨輪車時,修整3年後,她又意氣風發地回來了。

牛蓉跟期待她的粉絲說:「觀眾、激情、挑戰,都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雖然失去了父親,但我仍然擁有生活。」

如今,距離她的王者回歸,又過去了差不多十年,迄今為止,她依然活躍在舞台的中央。

在文化層面,牛蓉一以貫之的,把我們的東西帶向了世界,讓更多的人願意了解中國;在精神層面,她時刻激勵著我們,告訴我們,努力、奮鬥、堅持,一切才皆有可能。

當「小熊貓」專屬的Bgm《大花轎》響起,當她穿著民族風的服裝騎車進入球場時,滿坑滿谷的觀眾會齊刷刷看向她,這本身就是一個傳奇,並且傳奇仍在繼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最華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NBA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