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周曉輝:伊朗總統遇難 普習為何哀悼失去「好朋友」

作者:
2023年2月,萊希訪問北京,習近平不僅以禮炮、紅地毯等高規格方式熱情迎接萊希一行,讓前所未有受此禮遇的萊希還特意感謝中共領導人的「熱情慷慨招待」,而且在會面時還高調宣稱兩國有著「傳統友好」關係,雙方都經受了「各種國際風雲變幻考驗」,並表態支持伊朗「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

2024年5月19日,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萊希(前左二)訪問東亞塞拜然的喬爾法地區

世事多變。5月20日是台灣總統賴清德和副總統蕭美琴就職典禮,也是在這一天,前日乘坐直升機失聯的伊朗總統萊希業被證實遇難,同時遇難的還有伊朗外長和東亞塞拜然省省長等。據報,救援人員找到了飛機殘骸,路透社此前也曾引述官員稱直升機「完全焚毀」,由此可見遇難人員的慘況。

現年63歲的萊希屬伊朗強硬派,與伊朗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關係密切,曾掌管司法部門。他在2021年大選中,在哈梅內伊的支持下勝出並出任總統,也因此被視為是哈梅內伊的潛在接班者。

萊希遇難後,一些非西方國家政要和國際組織禮節性地發聲表示哀悼慰問,言辭屬於正常範圍。然而,與眾不同的是,中俄兩國領導人卻似乎格外痛心失去這個「好朋友」。

習近平在向伊朗第一副總統穆赫貝爾所致唁電中,不管中國人是否同意,就代表所有人民對萊希表示「深切哀悼」,唁電中還大讚萊希「為鞏固和發展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作出積極努力」,稱萊希遇難使中共「失去了一位好朋友」。唁電最後還相信「中伊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一定會不斷鞏固和發展」。

普京則在發給哈梅內伊的唁電中,除了表示「深切哀悼」外,還稱讚萊希「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是「俄羅斯真正的朋友」,「他為我們兩國睦鄰關係發展做出了寶貴的個人貢獻,並為兩國關係達到戰略夥伴關係水平付出巨大努力」。

從普習的唁電對萊希的高度評價,就可看出,萊希就任總統後,較前任而言,更加反美,與西方的關係急轉直下,與中俄是走得愈來愈近。在他的領導下,為了與美國對抗,伊朗成為中俄等五國發起的上合組織正式成員,成為中俄等四國最早發起的金磚國家成員,成為由俄羅斯等蘇聯加盟共和國發起的歐亞經濟聯盟的重要參與者。伊朗還恢復並加強了與一些阿拉伯鄰國和非洲國家的外交關係。據報在直升機墜毀前的幾小時,萊希還重申伊朗支持巴勒斯坦人;他還下令增加石油產量,達到每天340萬桶,超過制裁水平。

還是在萊希的領導下,伊朗暗中支持哈馬斯攻擊以色列平民,並首次對以色列進行大規模行動——從其境內發射火箭彈。

可以說,在萊希當總統期間,伊朗在一些事情上高調抗美外,伊俄、伊中關係也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如莫斯科與德黑蘭之間的貿易額已增至40億美元,雙方開始對遊客實行免簽制度;加強在政治軍事上的互動,伊朗在軍事上支持俄的侵略戰爭。

比如2023年9月,俄防長紹伊古訪問德黑蘭,與伊朗革命衛隊航空航天部隊負責人會面。11月,伊朗稱已與俄就戰鬥機交易和飛行員訓練達成最終協議。12月,普京在莫斯科會見來訪的萊希。今年1月,俄外交部稱,兩國將很快簽署一項內容廣泛的新合作條約。

另有伊朗消息人士向外媒透露,2023年底,伊朗和俄軍方和安全官員分別在德黑蘭和莫斯科舉行會晤,最終敲定了一項協議,伊朗於今年1月初開始向俄羅斯運送飛彈。據路透社2月21日報導說,伊朗已向俄提供了約400枚地對地彈道飛彈,其中有大量包括「佐勒法加爾」在內的「法塔赫-110」系列精確制導飛彈。

在伊俄關係熱乎的同時,伊中關係也在快速發展。2021年,中伊簽署了一項為期25年的合作協議,合作領域包括能源和基礎建設等。法新社指出,這項協議也是中共「一帶一路」倡議的一部分。

2023年2月,萊希訪問北京,習近平不僅以禮炮、紅地毯等高規格方式熱情迎接萊希一行,讓前所未有受此禮遇的萊希還特意感謝中共領導人的「熱情慷慨招待」,而且在會面時還高調宣稱兩國有著「傳統友好」關係,雙方都經受了「各種國際風雲變幻考驗」,並表態支持伊朗「維護自身正當合法權益」。

除此之外,中共當局還與伊方發表了聯合聲明。聲明分政治、安全和防務、經濟和發展合作、教育和文化合作領域,以及國際和地區問題五個部分。如在安全和防務領域,雙方公開要加強軍事合作。聲明稱雙方「同意加強兩國防務部門間的戰略溝通,開展兩軍各層級各領域交流合作,擴大聯演聯訓和人員培訓規模」。

中共還在聲明中為伊朗核問題公然辯護,強調「解除制裁併確保伊朗經濟紅利是全面協議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以可核查的方式全面解除所有相關制裁」。

北京的態度和聲明向美歐和世界發出了強烈的信號,那就是北京將與伊朗站在同一戰壕。

顯而易見,萊希領導下的伊朗與中俄以及朝鮮正擬結成新的對抗西方的軸心國。業已認清這一點的美歐等西方國家,亦在集聚力量,對抗這些與人類文明背道而馳的政權。如今萊希驟亡,是否是在助力西方國家?

一般認為,伊朗政治有三條腿:最高領袖、總統、伊朗革命衛隊。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決定伊朗的外交、國內等政策,萊希具體執行。在萊希意外離世後,年老體弱、甚至曾一度傳出死訊的哈梅內伊,能控制住伊朗的局面嗎?

紐約時報》指出,伊朗過去兩年發生多起大型反政府示威,尤其在22歲女子艾米尼2022年死於道德警察關押後,引發了全國長達數月的示威。雖然示威被鎮壓,但民意卻不容忽視。還有今年1月伊朗追思遭美狙殺高階將領蘇雷曼尼的儀式時發生恐襲,造成80多死、200多人受傷。

此外,在美國長期制裁下,以及因伊朗政府管理不善和貪腐問題等,伊朗經濟長期處於混亂。伊朗通膨多年來一直居高不下,經常超過30%;今年3月下旬伊朗人歡慶波斯新年時,伊朗幣值跌至歷史新低。此外,在3月的國會選舉時好幾百萬人拒絕投票,極右派得票增加。

在萊希突亡後即將舉行的新一輪大選中,伊朗社會、伊朗政府內部會出現什麼變化?如果伊朗內部生變,很可能打亂中俄擬與伊朗組成邪惡軸心的布局,這大概就是普習哀嘆失去萊希這個「好朋友」的原因所在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安達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