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熱捧南京咖啡老太,短視頻時代下集體降智

2021年,騰訊的副總裁孫忠懷對短視頻開炮:

「你喜歡豬食,看到的就全是豬食。」

"部分低智低俗化的短視頻內容,長期影響用戶心智"。

那時候騰訊的視頻號還沒今天那麼火,抖音的短視頻正如日中天。

很快節跳動副總裁李亮就發文回懟:都是做短視頻的,你們甚至還沒有未成年模式……

短視頻到底是不是豬食?

最近的兩個短視頻熱搜就引發了很多人的思考。

一個是山東菏澤的「郭有才」,梳著大背頭、腰間掛著BB機,每天站在菏澤車站喊麥,穿著怪異,聲線魔幻。

結果被流量的算法砸中,十天漲粉1000萬。

現在有多火呢?

單場直播收入在100萬以上,MCN簽約費高達5000萬元。

基本一天的收益,就夠很多人一輩子忙的了。

所以現在菏澤車站出現了大量裝扮怪異、搔首弄姿的主播,開始模仿「郭有才」,並試圖成為下一個「郭有才」。

搞得菏澤官方很狼狽——剛剛才因為「郭有才」獲得破天流量,決定趁勢拉攏郭有才當菏澤市文化旅遊推薦官。

結果「小郭有才」們現在遍地生長,把潑天流量搞成了「有礙觀瞻」,不得不清理整治這些妖魔鬼怪。

審丑時代下,到底誰才是小丑?

另一邊,是南京的70多歲咖啡老太。

三條雀巢的即溶咖啡,開水一衝,一杯賣10元。

也不知道怎麼的,「手沖咖啡」就被頂上了熱搜,老太的門口每天有上百上千的人排隊購買。

前來打卡的網友紛紛表示,他家的咖啡超值、真誠、不賺錢:

「自己在家沖沒意思,就想來喝阿姨手沖的,不貴還方便。」

「阿姨的笑容提供的情緒價值,30年不變的味道,可比其他店裡手沖實在太多了。」

我也是不理解這屆打工人的腦迴路,有這腦補的力量,怎麼不去華為上班?

這不分分鐘搞出晶片?

我也是經歷過9年義務教育的,一個數學常識是:

3條咖啡加塑料杯、開水,成本也就3塊,10塊錢的售價,利潤已經逼近馬老師「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絞首的危險的資本論。

一個化學常識是:

PET材質的塑料杯直接倒開水,會釋放大量微塑料顆粒和聚乙烯等有毒成分,影響人的身體健康。

萬萬沒想到,在短視頻的吹噓下,開水泡即溶的老奶奶愣是成了貨真價實的「咖啡仙人」。

歐亨利也想不到這種劇情啊。

短視頻時代,世界終究顛倒成了我看不懂的樣子。

你永遠不知道,平台推的東西有多「豬食」,也不知道下次打開短視頻,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什麼畫面。

但你只要學會跟風,什麼火你就拍什麼、模仿什麼。大概率,你也會火。

至少流量方面是不愁的。

就拿「反詐老陳」來說,已經有三代目的「徒子徒孫」了。

而如果你是一個專業主播,吭哧吭哧投入幾萬塊做一條視頻,都不如去蹭一下咖啡老太的攤子播放量高。

那你還會好好堅持做內容嗎?

在流量算法的驅動下,沒有人在乎老太太的即溶咖啡健不健康,符不符合食物製作規範,也不在乎看郭有才到底圖個什麼?

但只要你會蹭,會模仿,會抄襲,就能跟著平台給你流量池乘風而起。

還要「底線」幹什麼?還要智商幹什麼?還要行業道德幹什麼?

正如李宗盛曾經批評華語樂壇:

「你餵他豬食,他就變成豬。你持續餵他品味很差的歌,他就沒辦法,他就永遠這樣子,這是一個consequence。」

沒錯,每個熱點的出現,都有其內在的原因。

郭有才和南京咖啡老太的火,或許是因為人們的集體懷舊,以及對某種社會病態的控訴。

但要認清,是平台在為這種病態的經濟和生態煽風點火。

它不是反思,不是批判,不是從深層次找原因,而是助長著這種病態的催生、擴大。

如果說疫情期間,短視頻乘風而起,那麼疫情過後,短視頻本身也催生了一種「病毒」。

這種病毒不會要人命,但會降低人的心智。

以至於賈躍亭哀嘆自己無法回國加入收割大隊,只能被迫在國外搞「科技創新」,並且表示自己也想搞「個人IP變現」。

羨慕嫉妒恨,直挺挺地寫在臉上。

我常常看讀者評論:「傻子太多,以至於騙子不夠用。」

是啊,短視頻時代,跑江湖的參哥能給百度公關總監上課,什麼財商課、情商課、私董會課,一年幾千萬舒舒服服。

當初坐檯陪酒的小姐,成了會讀感情文案的小姐姐,幾句「幫幫我」能撩撥到屏幕前的70歲大爺慷慨解囊,一擲退休金。

過去行走江湖的二流子,成了打假、助農、傳播正能量的正義人士,一聲聲的「家人們」,騙得蔬菜們淚流滿面。

震驚之後,是麻木,麻木之後,是絕望。

我現在是真切認識到:短視頻時代,只要會炒作,屎都能炒香。

從菏澤郭有才,到南京咖啡老太,網紅的形式變幻萬千,但豬食槽里的豬食,從沒變化過配方。

鐮刀啊,割慢些吧!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木蹊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