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民俗風情 > 正文

見過彝族的煙盒舞,才知男人腰的極限

大自然最柔軟的物質可能是水,但社會上最柔軟的,一定是彝族大哥的腰。

男人的身段要低,在彝族似乎另有所指,它不是指一種做人的姿態,它就是一種單純的體位。

一些彝族的大寨中,似乎藏有不世出的武林高人,他們不斷探求人體摺疊的終極。

男女舞者可以摺疊出動感而富有生機的動作,是兩個人,又是一個整體,當然,還可以男上加男,或者男女男,亦或是男男男。

不管什麼樣的搭配和組合,腰力則是大家能否走到最後的關鍵。

在滇南,跳舞人數的多寡從來就不是個問題。

彝族的煙盒舞,是團舞,也是獨舞。有時候你很難分類,舞者像榫卯結構一樣互為依靠,如果沒受過什麼訓練,你也很難插足其中,朋友說,這是一門有門檻的技術。

在滇南,跳舞人數的多寡從來就不是個問題。

彝族的煙盒舞,是團舞,也是獨舞。有時候你很難分類,舞者像榫卯結構一樣互為依靠,如果沒受過什麼訓練,你也很難插足其中,朋友說,這是一門有門檻的技術。

有些朋友一進彝族的寨子就能被一種突如其來的情緒感染,熱情,奔放,糾纏不清,不知道的還以為進入了吳橋雜技大世界。

「彝族同胞的歡迎儀式非常獨特,一群大哥大姐圍著我們跳舞,眼瞅著他們越跳越低,最後躺在地上了還能跳。」

「那種相互纏繞在一起的舞姿,像兩頭相互撕咬的雄獅,我上一次見,還是在UFC看到劉易斯使出了一記剪刀絞。」

「對手當時就不行了,有時候你甚至分不清,八角籠里到底是幾個人?」

和印度傳統的疊羅漢不同,彝族的煙盒舞不追求人類堆疊的無謂高度,他們追求單位面積中人體的密度。

一個家庭的成員都可以按照輩分有機地摺疊在一起,家族的傳承從步伐中就能看出規律,像一棵茁壯成長的神木向上參天。

在北方的人民廣場,人們可能會不經意間目睹到類似舞蹈的仙蹤,女性舞者用腳環繞來自不同家庭的男性舞者的脖頸,繞場一周,接下來的一周,男性舞者很可能會乘坐結實的輪椅繞場觀摩,而不再參與,你問他腿為何斷的,他語焉不詳,「釣魚,釣魚摔的。」

彝族寨中沒有那麼多世俗偏見,每位舞者都具備寬宏的雅量,一口米酒壯膽,一口草煙送行。

委婉和含蓄並不適合表達,人們用煙盒舞表達生活的情趣,從舞蹈曲目名字中,你能明顯感受到一種直白的訴求,《親哥阿妹甲跪約》、《趕瘦馬》、《各找各的伴》。

人們活得純粹,灑脫,不受束縛。煙盒舞,就是他們的慶祝儀式,人們豐收跳,婚嫁跳,畜產跳,釀酒跳,人生了和沒了也跳,從一而終,煙盒舞是一條龍。

「以前在紅河州建水、石屏等地,家家戶戶在起新房、逢年過節時都必須請人來跳煙盒舞,一場舞跳一個多鐘頭,舞者的體力非常強悍,看著舞,節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即便是現在沒有節假日的時候,人們也會找各種各樣的由頭一起聚眾跳舞,各村都是好幾支煙盒舞隊,平時也會battle比賽技巧,這是西南最野最酷的《中國有街舞》。」

如《鬥蹄殼》和《老人家》這兩個煙盒舞,被傳到昆明市一些轄下區的學校中,成為文體活動的重要內容。

不難理解,煙盒舞在當地社會文化活動中的地位很高,它能凝聚社區,也需要一種力量、平衡和一種技巧性系統性地訓練。

煙盒舞有純舞、表演類和技巧類,觀眾的視線往往貼在技巧類舞也就是人體摺疊中,無法自拔,朋友說,那是彝族人強烈的情緒表達。

雲南有跳菜,有打跳,有孔雀舞,有左腳舞,也有煙盒舞,名字的不同,但作用都是類似,就是讓快樂的心情可以分享給更多人,從這個角度來看,會跳煙盒舞的大哥,可能是擁有了世界上最快樂的腰。

彝族大哥對身體的開發程度,可能也早已突破了設定的極限,身體不僅是肉身,還是可無限延展的賽博義肢。

各種接近反關節運動的舞蹈動作都是一氣呵成,人與人之間好像並不存在生物學芥蒂,你能反膝後空翻90度,我就能下馬正曲180,沒幾個甲子的內功護體都說不過去。

即便是體操運動員到了彝族大寨,恐怕也不敢輕易展示自己的從業經歷,「人家這才叫絕活,咱要練成了得絕嗣。」

「那套人體大風車,像我爸廠里的鍋爐,轉了就不會停。」

有朋友第一次見煙盒舞,會想起遙遠夏日的戶外團建,每個人都向後仰,躺在後人的腿上,膝蓋彎曲,折成一圈。

彝族的煙盒舞很可能是單位破冰儀式的靈感來源,沒有拘謹,只有狂野。

作為彝族代表性族舞之一,煙盒舞長期以來不斷刷新人們對肢體柔韌度的認知。

人與人結成奇怪的姿態,後人抓住前人腳腕,並用雙腿反向夾住對方腰部,看起來像雙頭火車,即便是如此奇怪的舞姿,雙人組合仍能健步如飛,如果在野外遇見正在練舞的組合,很可能會嚇你一個跟頭。

在紅河石屏,男人對於腰力的追求,似乎是一種剛需,人們不需藉助補藥,只需每天定時練舞。

和古代中原地區盛行的八段錦類似,煙盒舞也是一種益壽延年,延展筋脈的鍛鍊方式。

跳舞時的人們會手持一個狀如煙盒的小鼓,用手指一彈可發出清脆的聲響,伴隨同樣的節奏,增添舞蹈氣氛,於是將煙盒融入舞蹈並最終形成了煙盒舞。

彝族煙盒舞是國家級非遺,它的腳步動作非常多。

人們用合腳、過堂、小蹬步、崴崴步、跑跳步、鬥腳步、戽水步、踩堂、蓋腿後墊步和右小腿蓋蹁步等十種舞步,編排出不同煙盒舞的步伐奧義,把足球能踢明白,也就這意思了。

這些舞步全都來自彝族群眾生活和勞動動作,經過藝術加工而成,有人說它奇怪,不符合大眾審美,但真正的審美,本就是來自民間。

來自那些生猛、孔武、歡樂的大哥腰間。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zhongkang

來源:不相及研究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