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WSJ分析:中共拉攏美國首要亞洲貿易盟友能否成功?

中日韓三邊峰會,左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韓國總統尹錫悅、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歐新社)

華爾街日報27日分析,中國希望以貿易在美國與亞洲盟友之間製造嫌隙,利用難得的中日韓三邊峰會推動沒有經濟歧視的多極世界(a multipolar world without economic discrimination),但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與日本、韓國領導人見面之後,這場罕見峰會並沒有達成加深經濟合作的具體倡議措施。

報導指出,儘管美國關稅讓各方都造成不悅,但日本與韓國要與中國合作,經濟規模卻很難相提並論,如同歐洲的狀況一樣。李強與韓國總統尹錫悅(Yoon Suk Yeol)、日本首相岸田文雄(Fumio Kishida)發表聯合聲明中承諾將定期召開三邊會議,在貿易、乾淨能源等方面加強合作,通過觀光與教育促進民間交流。然而,三邊峰會對於中國要求避免保護主義的呼籲則未達成具體倡議,僅同意對於出口管制問題持續交換意見。

華爾街日報分析,中國是日本第一大貿易夥伴,也是韓國首要貿易夥伴,從半導體到電動車等項目,經濟命運息息相關,不過最近幾年首爾與東京跟華府的安全、政治關係創下新高境界;拜登總統任內曾經招待的少數新上台世界領袖當中,岸田文雄及尹錫悅都包括在內。

華府與北京貿易交手緊張升溫之際,中國最主要考量在於避免韓國與日本對中國出口貨品祭出更多限制。高層對話的舉行雖然意味著有所進展,分析師卻指出,中國想說服美國盟友跟北京發展更強健的貿易關係,卻將持續面對困難。

智庫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政治風險資深分析師傑洛米‧陳(Jeremy Chan)便說,中國希望利用三邊峰會防止兩大昔日區域夥伴越來越傾向華府。

布魯塞爾管理學院(Brussels School of Governance)亞洲地緣政治研究教授金通菲(Tongfi Kim,音譯)指出,日本及韓國不能公然與美國關稅唱反調而跟中國站在一起,否則將損害與華府之間的政治關係,但三邊峰會間接傳遞的消息則是,華府的片面政策可能把盟友進一步推向北京。

他說,依賴美國軍事保護的盟友在經濟領域雖然會自我設限,「可是華府不能期待盟友對所有要求都盲目遵從」。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