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信用大周期終結 然後呢?

——中國信用大周期終結

中國房價下跌,大背景是中國信用大周期逆轉。未來,中國是否還有信用機制,這其實也是個問題。當我們討論信用周期的時候,沒人分析蘇聯的信用周期,因為蘇聯是計劃經濟,沒有廣泛的市場金融制度,沒有信用機制,也就沒有信用周期。蘇聯的信貸制度,是計劃經濟的附庸。這類似於中國加入WTO之前,國有銀行受國家計劃指導,不靠市場機制調節;財政貨幣不分家,財政部直接從央行領錢花。

信用機制,實際上是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的金融制度,是配合市場機制的。如果沒有市場機制,也就沒有信用機制,普通人連按揭貸款買房都不可能,只能現金買房。中國二十多年的信用大周期,創造了多少奇蹟,讓無數人致富。這是市場的力量,更是信用的力量。

中國從加入WTO開始,從計劃經濟逐漸過渡到市場經濟,是從罕見的無債模式開始的,逐漸建立起了信用機制,讓信用爆發出巨大的力量。比如居民部門,當初收入很低,幾乎沒有債務,槓桿極低,上升空間極大。加入WTO後,經濟極大發展,居民現金流快速增長,居民槓桿逐漸上升,信用增長,推動經濟,推動房價。但是,現在,居民現金流下降,居民槓桿率全世界最高水平,遠超美國。人口更不用說了,當初人口紅利巨大,現在,人口紅利耗盡,老齡化,人口減少,只有年輕人才能借債加槓桿,老年人的物理極限在那擺著呢。更重要的是,中美脫鉤,走向對抗,甚至衝突,讓最大的外部市場消失,企業和居民收入下降,無力加槓桿。這一切,都決定了中國信用大周期到頭了。

日本的信用大周期逆轉,用了幾十年才逐漸恢復。中國的情況與日本不一樣,不僅信用大周期逆轉,而且未來信用機制也可能不復存在,回到過去,信用周期也就不存在了。

(示意圖)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貝樂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