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她活得簡直太值了

作者:

周稚芙與唐明善結婚紀念

今天的故事,是要說說周今覺的七小姐。

周今覺的祖父是清代兩江總督周馥,父親是頗有名望的醫學家周學海。周今覺是周家的長房長孫,在上海灘做進出口貿易,從事房地產經營,還辦工廠,投資股票。從商之餘,他喜歡研究數學和集郵收藏,成了著名的數學家和郵票大王。作為一名成功人士,周今覺在上海灘不僅有洋房、洋車,還有現代人都覺得很奢侈的私人遊艇。

周今覺生有三子八女,對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視。他寵愛孩子,但從不溺愛。他對兒子要求嚴厲,三個兒子也學有所成,都是大學教授,其中一個還成了世界著名的數學家。

他對女兒奉行精英培養,全部送進上海著名的中西女塾,接受貴族化的西式教育。當年宋氏三姐妹讀的就是這所學校。

八姐妹中,三姐周叔苹最為出色,集家世、美貌、才華於一身,是有名的女作家和翻譯家,曾驚艷過上海名流圈,上過《良友》雜誌的封面。

與三姐相比,七妹周稚芙是另外一種類型。她從中西女塾畢業後,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速記員。不久,由家裡做主,把她許配給了民國第一任總理唐紹儀的侄子唐明善。

唐明善雖是名門之後,但在家族裡表現平平,這一點同周稚芙倒是非常般配。兩人一個慈眉善目,一個溫柔嫻靜,毫無張揚之氣,就連拍攝的新婚照,也沒有豪華的排場,僅僅用了十床被子,作為結婚紀念的背景,顯得非常另類。民國有錢人家的結婚照,沒有這樣拍的,七小姐的結婚照確實有點別開生面。

唐稚芙結婚後,與丈夫住在憶定村(江蘇路)一棟三層樓的別墅里。樓下是客廳和餐廳,婆婆住在三樓,小兩口住二樓,一間臥室,一間書房。

新婚的家具是在時代家具公司定做的柚木家具,共兩套,臥室的一套價值1200塊銀元,客廳的一套花了800塊銀元。

後來生了孩子,她們一家就搬到了台拉斯脫路一棟三層洋房。這裡比原來的住房寬敞,還有暖氣和打蠟地板,但最主要的,是周稚芙想離父母更近一點。

周稚芙雇了五個傭人,一個孩子就用了三個保姆,一個管吃,一個管玩,一個打雜。即便這樣,周稚芙每晚還是要和丈夫兒子一起去父母家吃飯。

就這樣做母親的還是不放心,總認為女兒體弱,天天叫傭人中午給她送西洋參湯和海帶淡菜湯,而且叮囑傭人,一定要守著七小姐喝下去才能回來。

周稚芙體會父母的心情,哥哥姐姐一個個遠走高飛,到外面闖蕩去了,家裡變得冷冷清清,她天天回去陪伴父母,讓他們感受到一種被兒女需要的幸福,何嘗不是在盡孝道。

周今覺當然高興女兒天天守在自己身邊,但也明白他管不了女兒一輩子。有時閒下來,他會教她理財,告訴她不能把所有的錢財放在一個籃子裡,要多樣搭配,外股、華股都各買一點,再買點房產,手頭留一點現金,藏一點金銀首飾,即便某一樣行情虧了,還有其他幾樣撐著。

周今覺似乎有種預感,自己這個小女兒將來一定會有苦吃。所以在教她理財方法的同時,還特別叮嚀她說:錢財都是身外之物,最要緊的,是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要保持樂觀。

1949年2月9日,周今覺因病離世,享年71歲。臨終前,他給周稚芙名下分了一些房產,叮囑她好好經營,再不濟也能做個衣食無憂的包租婆。

周今覺死後不久,國家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周家的兄弟姐妹如星雲流散,各去了不同的地方,三姐周叔苹去了香港。唯獨周稚芙哪也不去,仍然留在了上海。

因為家底殷實,生活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她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努力使自己變成一個新人。

這一年,街道上開公私合營動員大會,周稚芙第一個上台簽下了同意書,將父親留給她的南陽公寓及南陽路的兩棟樓、新樂路的四棟樓都一起交了出去,每個月靠領定息生活。她被安排到房管所上班,因為別人總拿她當資產階級嬌小姐看待,搞得她很不舒服,只幹了半年就辭職回家了。

原以為丈夫有工作,自己有定息,日子還是能平平淡淡地過下去的。誰知道特殊年代一來,一切都不按規矩辦事,紅衛兵跑來抄家,把她陪嫁的鑽戒、金銀首飾、貂毛大衣、古董文物抄了個乾乾淨淨。全家五口被從太原路的樓房中趕了出來,搬到了襄陽路朝北的兩間舊房子裡。

當時的周稚芙已經53歲,丈夫有病,兒子被關,全家人每個月的生活費只有28元。一夜之間從吃穿不愁的富翁變成了窮人,唐明善不知如何是好,整天愁眉不展,唉聲嘆氣,好幾次想要一死了之。

周稚芙開始也心焦了幾天,後來一下子就想通了,她安慰丈夫說:「沒事的,困難總會過去,熬上幾年就好了。」然後就在家裡翻找「劫後余資」。

到底是家大業大,雖然被抄了個底朝天,終歸還是有些漏網之魚,她趕緊去了淮海中路陝西路口的舊貨寄賣行。到了那兒一看,許多大家族的後人都在那兒賣舊貨,這下她更釋然了,原來大家都窮成了一個樣子。

文革中的全家福

有一天,她路過一個大餅攤,想要買一個。帶豆沙餡的要5分錢,摸摸口袋,身上只有4分錢,她花3分錢買了一個咸大餅,回家和丈夫一人一半,吃得津津有味。

她因為樂觀,所以吃得笑嘻嘻的。一看丈夫,卻是吃得愁眉苦臉。忽然想要開一個玩笑,她從口袋裡摸出那枚剩下的一分錢,對唐明善說:「算了,這一分錢也不要了吧,就讓我們當個徹底的窮光蛋好了!」說完隨手往窗外一扔,急得唐明善心痛地叫了起來。周稚芙攤開手掌說:「沒丟,在這兒呢。」兩個人一下子開心得笑了起來。

在周稚芙的影響下,全家人苦中尋樂,互相關愛,唐明善也漸漸變得樂觀開朗起來。

再後來,動亂結束,一切又開始向好的方面恢復。唐明善走後,兒子買了新房,要母親搬過去住。周稚芙說舊物有情,一直捨不得離開老屋。丈夫是在這裡走的,這裡有她和老唐同甘共苦的故事。住在這裡,就等同於和老伴還生活在一起,可以一起共度歲月。

2012年,在整整活了一個世紀之後,周稚芙告別人世,高高興興地去了另一個世界。

和那些只活了三十、五十、七十的人比起來,她活得簡直太值了!

2024-05-29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吳量

來源:漢嘉女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