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陳昭如:再見了,五權憲法

作者:
人稱「花蓮王」的傅崐萁,多年來擔任立委與花蓮縣長的爭議不斷,並曾因炒股、偽造文書等案被判有罪。相較於獻身民主運動、因美麗島事件被判決有罪的黃信介,可說是再鮮明不過的對比。然而,今日的傅崐萁卻呼應了黃信介生前的主張。黃信介如果地下有知,不知會做何感想?我們當然不得而知。

台灣的憲法未來將走向何方,不只取決於掌握政治權力的人,也有賴公民社會的行動。(攝影:陳愷巨)

「我們一定會廢除監察院,而且就從今天開始。」

「中華民國就應該是一個三權分立的政府,才能夠趕上世界整體的民主潮流。」

在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等法案三讀通過後,國民黨總召傅崐萁在立法院舉辦的記者會公開做出如上的表示。是的,你沒有看錯,始終擁抱五權憲法不放的國民黨,提出廢除監察院、支持三權分立的主張。這真是一個令人「感動」或「瞠目結舌」的(憲法)時刻啊。

2024年的傅崐萁,呼應了1991年的黃信介。1991年,黃信介擔任民進黨黨主席,公開宣揚民進黨的主張是推動三權分立,監察權可納入立法院,考試制度則併入行政院。那一年的黃信介,剛因為釋字第283號解釋得以回復因美麗島案被剝奪的立委身份,他在回任立委的四十分鐘後就宣布辭去立委職位,並發表著名的辭職演說,走出萬年國會。隔年(1992年)代表民進黨參選花蓮縣立委的他,因為國民黨的「幽靈選票」集體作票落選,但也因為驗票翻盤,法院判決選舉無效,中選會補公告黃信介當選花蓮縣立委。黃信介再次回到立法院,這次是回到全面改選的立法院。涉及做票的國民黨候選人和親人則遭判決妨害投票有罪入獄。

人稱「花蓮王」的傅崐萁,多年來擔任立委與花蓮縣長的爭議不斷,並曾因炒股、偽造文書等案被判有罪。相較於獻身民主運動、因美麗島事件被判決有罪的黃信介,可說是再鮮明不過的對比。然而,今日的傅崐萁卻呼應了黃信介生前的主張。黃信介如果地下有知,不知會做何感想?我們當然不得而知。不過,他在當年的辭職演說中,呼籲所有的萬年立委們在政治生命即將告一段落的時刻,和他一起辭去職位,共同用自發性的行動告別不義的舊時代,會比在被迫退職中結束,更有利於社會和平順利地過渡到新的時代。而今,國民黨立院總召竟然「自發」地宣布要放棄五權憲法的堅持、推動三權分立的政府,這是否能讓台灣和平順利地過渡到三權憲法的新未來呢?

2024年的傅崐萁,呼應了1991年的黃信介的憲改主張。(攝影:王侑聖)

其實,傅崐萁並不是第一個喊出廢除監察院的國民黨人。1997年,時任監察院長的王作榮在就任一周年時公開發表「如果無法發揮功能,不如廢了監察院」的言論,當時民進黨跨世紀國代紛紛予以肯定,而綠黨也公開支持王作榮「自廢武功」的做法,兩黨都希望藉此讓國民黨加入廢除監察院的行列。已過世的王作榮也一定沒想到,與他的清廉要求背道而馳的傅崐萁會呼應廢除監察院的立場。不過,批評監察院是「沒有牙齒的老虎」的王作榮曾強調,監察院的組織可以廢除,但是監察權一定要存在。現為國民黨立院總召的傅崐萁則更邁進一步,不只要廢除監察院,還要支持三權分立。而且,不只國民黨團以記者會公開表示將推動廢除監察院、推動三權分立,民眾黨團也召開記者會,總召黃國昌表示,下一步就是廢除監察院,「勢在必行,一定會做」。

揚棄五權憲法,邁向三權台灣憲法的未來,是否能真正實現?只要沒有訴諸行動,政客的空言總是話術打假球。國民黨是否可能再走一次先喊再收的老路?2020年,國民黨在立法院反對監察院與考試院人事案的時候喊出「廢考監」,接著又無法達成黨內共識,最後提出不廢考監的修憲版本。2020年的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則曾經公開呼籲朝野合作廢考監,其後民進黨也提出廢考監的修憲案,但國民黨不出席修憲委員會,廢考監、三權分立與降低修憲門檻的版本也未送出修憲委員會,最後僅有十八歲選舉與被選舉權的修憲案在2022年付諸公投,未能通過公投門檻。長年停滯未進的憲改倡議,在激烈對抗的政治情勢下獲得重生的契機,並不是沒有先例。美國的性別平權修正案就是一例。美國憲法中沒有保障性別平等的條款,從1930年代開始展開的性別平權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 ERA)運動推動性別平等條款入憲,ERA運動在1970年代到達高峰,最後功虧一簣,雖然倡議者持續努力不懈,但總難再掀高潮。2016年川普就任總統,自由派哀鴻遍野,政黨嚴重對立,社會高度分裂,但也因此開啟了ERA的新契機,讓ERA修憲案在經歷了數十年的低潮期之後再有進展,在2020年維吉尼亞州批准後通過修憲門檻。但是,川普政府主張修憲案不生效,檔案局也不將之登載為憲法條文,因而引發訴訟爭議要求確認修憲案的效力。(相關的歷史與法律爭議相當複雜,可以參考我在這篇文章中的說明)。2020年拜登總統上任後,數次表示他向來支持ERA,但在行動上則是要求國會來處理此憲法爭議,不願行使總統權力令檔案局登錄ERA憲法條文來為憲法爭議劃下句點。於是,ERA的憲法效力問題仍懸而未決,支持者繼續訴諸訴訟來主張ERA已經生效。因此,即便ERA憲改運動獲得突破性的進展,仍因掌權者的躊躇不前而處於懸置狀態。

台灣的憲法未來將走向何方,不只取決於掌握政治權力的人,也有賴公民社會的行動。賴清德總統在當選後曾經表示,未來將採取溝通、協商、參與、合作的政治方式,希望與藍白團結合作。廢考監、要三權的憲改,是否將成為藍綠白的合作共識?歷史將記錄這個問題的答案。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安達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