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香港不香了,今日交易所批量撤離香港

5月31日,OKX就要退出香港市場了,

OKX做出這個決定我個人覺得再正常不過了,不拿香港牌照頂多清退香港的用戶,拿了香港牌照只怕是連大陸的用戶也要清退了。

主流交易將批量離開香港

除了前幾天OKX浩浩蕩蕩的正式發了公告之外,其實好幾家交易所都撤出申請了:

其中我們熟悉除了OKX,還有Gate/Huobi。

而根據香港證監會的規定:

在香港營運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如沒有在2024年2月29日或之前向證監會提交牌照申請,將必須在2024年5月31日或之前結束其在香港的業務。

也就意味著以下全球交易量排名前十的交易所裡面,除了Bybit都要告別香港了:

要知道,所有加密行業的新興項目,尤其是專業機構篩選過的項目代幣,可都是在這些交易所上發行的。

總不能指望著整個加密行業就build經過證監會批准的那二十幾個老幣吧?

如果目前香港加密政策嚴格執行的話,香港可能是除了中國大陸之外,全世界最排斥加密的加密的地方了。

 

 

持牌交易所難言成功

根據香港證監會的信息,目前拿到VASP牌照的只有兩家:Hashkey和OSL

Hashkey可以認為是這批香港合規機構的頭牌,在交易所業務現在是雙旗艦模式,HaskeyExchange負責香港本土業務,HashkeyGlobal負責全球業務。

我們先看Hashkey Exchange:

28號的交易量只有一千三百多萬美金,上架的幣種只有20個。

我覺得Hashkey真可憐,辛辛苦苦搞這麼多事情,還要合規,很多人還不夠資格。就這麼個情況,還只有20種幣可供交易。

歷史的交易也是一貫這麼慘澹,只有刷量的時候能堅挺一下:

可能很多人對這一千三百萬美金的交易額沒什麼概念,美帝的合規交易所Cobase在28號的交易量是26億美金,是Hashkey Exchanged的200倍。

作為推向全球的Hash Global的數據要稍微好看一點:

雖然幣種只多了三個,但是交易量去到了一億六千萬美金,交易規模是Hashkey Exchange的十倍有餘。

另一家持牌機構OSL其實很早就拿到了虛擬資產交易牌照:

OSL隨後很自覺的依附了傳統頭部大所Bitget。2023年11月14日,OSL於官網宣布獲得BGX集團約7.1億港元的戰略投資,BGX持股量達29.97%,成為OSL第一大股東(原BC科技集團已更名)。Bitget最終以自己的方式合規進駐香港虛擬資產市場。

到目前為止,OSL的交易數據仍不可查,就這麼一家連交易數據都沒有的交易所,拿到了香港的VASP牌照,也算是香港特色吧。

在排隊的多傳統機構

現在還在排隊申排的機構還有18家:

可能是前兩家持牌的機構生意也不太行,這十幾家也是遲遲沒拿到牌照。

不過就算拿到牌照估計也難,申請者中目前除了Bybit算是有一些交易量,其他所都離加密行業的中心比較遠。

沒有長臂管轄能力,香港會很尷尬

當今世界除了美帝,沒有第二個國家具備長臂管轄能力。

強大如中國大陸,在如此嚴格封殺加密的今天,中國人還是很容易去海外下載一個交易所註冊交易的。

一方面,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更高的地方,香港人更容易去海外,很難要求所有交易所都理會香港政府的需求,你就是一個離岸(前金融)中心,出了香港就沒有司法管轄權。

另一方面,代表加密最前沿的項目,代幣發行的首選還是我們熟悉的這些大交易所,如幣安/OKX等。

而留在香港的,無論是加密的投資者還是項目方要怎麼辦?只能上合規所?只能在合規所交易?

這些都只會讓加密行業離香港越來越遠。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加密市場觀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