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舊案:陝西學生因霸凌退學,四年後回校捅死9人

在學校中,遭遇霸凌的學生究竟能獲得哪些保護?教師和家長的職責何在?

《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守護傘下,哪些身影需要被緊緊包裹?重返校園的受害者,面對曾經的噩夢,將採取何種行動?

趙澤偉,這名陝西籍的學生,曾遭受校園暴力的深重打擊,導致他中斷學業長達四年。

當他重返舊日的校園,心中所懷並非重拾書本的願望,而是復仇的火焰。

在一次慘無人道的行動中,他無差別地刺傷了21名學生,其中9人命喪黃泉。在法庭上,趙澤偉講述了自己的遭遇,從校園暴力到老師一句傷人的話,再到父母無心的行為觸發了他的極端復仇。

究竟是何種校園霸凌讓趙澤偉如此報復?

他的父母又是如何無意間推動兒子踏上這條不歸路的?

百般寵溺性格內向

趙澤偉,1990年出生於陝西的一個村莊,作為家中唯一的孩子,自小便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

不同於許多家庭父母長年外出務工,趙澤偉的家境稍微寬裕。原本外出工作的父母,在他出生後決定留在他身邊,以便更好地照顧他。因此,二人辭去外地工作,通過熟人介紹在家鄉找到了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確保能夠照顧到趙澤偉的生活。

受到父母的溺愛,趙澤偉享受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同時,父母對他的教育也非常重視,經常強調要努力學習,以後才能有所成就,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秉承著這樣的教誨,趙澤偉在學習上非常刻苦,幾乎將所有時間都投入到學業中,與同齡人的交往寥寥無幾,逐漸變得性格內向,不願與人交流,只知道埋首書本。

然而,在學校,一個溫和乖巧的形象並沒有為他帶來友誼和尊重,反而成了其他人眼中的異類。特別是在青春期,許多學生開始尋求自我和叛逆,而趙澤偉仍保持著自己的乖巧聽話,更加突顯了他的不同。

不久,他便成了同學們排擠的對象。每當有集體活動,同學們總是想方設法將任務推給他一人完成。遭受這種冷落與排擠,趙澤偉只能默默承受。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針對他的攻擊愈演愈烈,從言語挖苦到肢體上的暴力。一些脾氣暴躁的學生甚至將他的個人物品丟進垃圾堆,污損他的座位。而更過分的是,知曉其家境不錯,一些學生開始敲詐勒索他的零花錢,堵在他上學的必經之路上,先毒打羞辱他之後再拿走錢大搖大擺去消費。

對趙澤偉而言,學校已不是求知的樂園,而是每天都要面對的噩夢。求助無門的他,學業成績一落千丈,心靈受到了極大的折磨……

面對這種境遇,趙澤偉曾試圖尋求過幫助,可是結果讓他再墜深淵。

無奈退學心理扭曲

在經歷了長期的排擠和欺凌後,趙澤偉忍不下去了,他抱著最後一線希望向班主任求助,但是老師的回應令他徹底絕望——

「班裡各種水平的學生都有,為什麼只有你一個人被欺負?明明是你自己混在那些人中,再這麼下去,你這成績就沒法看了,你可上點心吧!」

面對這冷漠的回應,趙澤偉的狀況進一步惡化。同學們的持續欺凌和孤立使他根本無心投入學業。

想到父母為了讓他進入這所學校沒少費力氣,他們希望讓他考入一所好的高中,但自己的成績卻是一落千丈。因此,趙澤偉不敢向父母透露自己受到欺負的事情,唯恐讓他們失望。

於是,他陷入了無休止的困境中,既不敢將被欺負的事告訴父母,自己又無力解決問題,更別提集中精力提升成績了。

趙澤偉在這種無盡的惡夢中日復一日地掙扎,面對著父母的期待、同學們的侮辱以及老師的不理解,他的每一天都是痛苦的,無法在學習上取得任何進展,最終導致了中考失敗。

中學畢業後,由於考試成績不足以進入高中,他被父母安排到了一所專科學院繼續學習,希望他能夠學得一技之長,日後能夠自立更生。

但長期受到的欺凌使得趙澤偉難以與人交往,不論走到何處,總是會被孤立。嘗試了兩年後,他仍然無法適應學校生活,最終選擇輟學回家。

回家後,趙澤偉經常回憶起學校里被同學欺凌的情景,這讓他更加不願意走出家門。加之求職屢次受挫,他開始選擇宅在家中閉門不出。

為了逃避不愉快的回憶,趙澤偉沉溺於網路遊戲中,他的大部分時間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打遊戲,與父母的交流日漸減少,而身上的負面情緒卻日益加重。

起初,趙澤偉的父母認為是他性格過於內向,加之是家中唯一的孩子,他們仍舊溺愛著他。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趙澤偉年紀越來越大,他們開始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他們考慮到趙澤偉找工作不易,便想讓他先成家,至少讓生活多一些歡聲笑語。

考慮到他的性格,他們還特意邀請了相親對象來家中探訪,希望藉此場合讓雙方有機會相互了解,進行充分的交流。

然而,沉迷於網絡的趙澤偉對相親毫無興趣,每當女方上門時,他總是敷衍以對,不僅言語冷淡,甚至失禮對待。

面對如此爛泥扶不上牆的兒子,趙澤偉的父母也逐漸失去了耐心。

一次因為日常瑣事與父母發生激烈爭執後,趙澤偉被父母趕出家門,希望他能通過尋找工作來獨立。然而,連續幾天的求職毫無結果,這令他心生怨恨。

趙澤偉認為,他的現狀全因中學時期的不幸——不僅受到同學的欺凌,還得不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持,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刻未曾得到關懷。若是當時老師能夠公正地為他伸張正義,他的人生或許會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

憤怒之下,趙澤偉將所有不幸的根源歸咎於自己的中學生活,認為既然自己已經被命運遺棄,就要讓那所學校也陪著自己「下地獄」。

正是在這種思維驅使下,趙澤偉開始了自己的復仇之路……

持刀殺人被判死刑

被仇恨蒙蔽了理智的趙澤偉並沒有把復仇的火焰燃燒向那些在初中時期欺辱他的同學。畢竟畢業後他們早已各奔東西。相反,趙澤偉的怒火選擇了另一個目標——他曾就讀的那所中學。

帶著三柄事先準備好的刀具,趙澤偉站在了他昔日學習生活的學校門前。

當天下午,隨著學校大門的漸漸打開,放學的學生們在溫暖而耀眼的陽光下紛紛湧出,他們眯著眼睛步出校門,周圍一片喧囂。一切似乎和往常無異。

但沒有人料到,這一個看似尋常的時刻,卻演變成一場慘絕人寰的悲劇。

學生們走出校門時,趙澤偉的怒氣猶如堵塞已久的火山終於爆發,他揮起手中的刀子,向穿著校服的學生們刺去。刀片穿透了一名學生的胸膛,血液四處飛濺。

頓時,學生們發出了恐慌的尖叫,四處逃竄。但趙澤偉並未停手,他繼續在這場殘忍的殺戮中揮動著刀具。

直到有家長和老師反應過來,紛紛沖向前去,力圖阻止趙澤偉的暴行。

但一切為時已晚。在學生們慌亂逃散的過程中,男學生憑藉較強的體力跑得更快,逃生機會也相應增大。相較之下,女生們因恐懼而慌不擇路,給了趙澤偉可乘之機。結果,多名女生遇害。

這起慘案最終導致九人遇害,另有12人因傷被送往醫院治療。這一事件對社會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民眾紛紛呼籲要對兇手施以重罰。

面對法庭,趙澤偉表示,自己之所以走上殺人之路,是因為曾遭受學校時期的欺凌和不公正對待,他自認為也是一名受害者。

然而,無論背後有何種辛酸史或困境,這都不是輕視生命、傷害無辜者的理由,更不是成為殺人犯的藉口。

在趙澤偉被捕的五個月後,他被人民法院數罪併罰判處了死刑,並立即執行。

判決書下達的那天上午,背負九條人命的趙澤偉被執行槍決,結束了他的一生。

結語

趙澤偉的悲劇從學校開始。但是他將一顆充滿仇恨的心,投向了社會,投向了學校,投向了那些無辜的孩子們,這種行為是不能容忍的。

同時,這一事件也促使我們反思,如果學校在處理校園暴力方面能更為及時,家長們能更早察覺到問題的跡象,或許就能避免這種慘劇的發生。

我們的社會就像一張白紙,我們的行為在上面描繪。每個人的行為都對社會構成影響,一旦出現問題,我們就必須找到出錯的環節並予以解決。

一個趙澤偉被終結,但是社會中還存在著多少潛在的趙澤偉我們不得而知。每一種行為的背後,都是社會、生活中的諸多矛盾和問題未能得到妥善解決的結果。

這些都是警鐘,提醒我們必須警覺、警惕,共同創造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環境。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西部好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