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前所未有!中國400個城市參加抗議 北京大屠殺72小時

——數百人於倫敦中國大使館外悼念六四 英國多處有紀念活動

六四事件不只是在天安門發生,亦不只一個晚上,而是在北京不同範圍、歷時72小時的屠殺。 他又指,1989年民運的參加者不只是學生,還有工人、農民、記者、黨政機關人士等,亦有不同族群在中國400個城市參加抗議。 他說:「這個規模是在中共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所以中共非常擔心這種規模的抗議會持續下來。

示威者在中國駐倫敦大使館外紀念六四35周年。(美國之音鄭樂捷2024年6月4日)

六四天安門事件35周年,英國多地舉行紀念活動,不少是由移民當地的香港人主辦,抗議中國政府,顯示他們不會忘記六四。親歷1989年民運的學生代表邵江表示,組織相關活動是要讓年輕一代知道當年發生的事。

在英國倫敦,大約300名示威者在中國大使館外抗議。

集會由1989年曾經與時任中共總理李鵬對話的學生代表邵江發起組織。他發言時解釋一張收集六四死難者地點的地圖。他說,六四事件不只是在天安門發生,亦不只一個晚上,而是在北京不同範圍、歷時72小時的屠殺。

他又指,1989年民運的參加者不只是學生,還有工人、農民、記者、黨政機關人士等,亦有不同族群在中國400個城市參加抗議。

他說:「這個規模是在中共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所以中共非常擔心這種規模的抗議會持續下來。他們就是要讓年輕一代不知道歷史上發生了什麼。中國人是有尊嚴的,他是想要爭取民主,而不是像中共所說的,中國人吃飽了就沒別的事了。這是完全錯誤的。」

天安門母親:中國政府必須面對六四慘案

集會播放「天安門母親」紀念親人罹難35周年的悼文,指出他們一貫堅持的三項訴求是真相、賠償、問責。

他們說,「天安門母親」群體今年有一位六四受難者齊志勇因長期患病離世,以及一位難屬賈福泉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悼文說:「35年來我們飽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很多當年失去孩子的父母親們已經離開人世。他們是帶著無盡的遺憾走的。如果政府有誠意地把這件慘案擺到議事日程上來,這是對尚還活著的父母親們最大的安慰。」

海外香港人繼續悼念

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條例》通過之後,參加集會的人數比過往減少,戴上口罩或其他遮蓋臉容的物品的示威者亦比以往多。有參加者對美國之音說,感到有可疑的人在現場拍攝示威者的容貌。

曾經是香港前立法會議員許智峰助理的Uncle Leo對美國之音說,香港幾乎無法悼念六四,任何示威的人都會很快被警察包圍。

他說:「我們既然離開了香港,當然要為香港人做一點事。如果不出來的話,我會對不住自己。

搬到英國兩年的Uncle Leo說,倫敦港人聚居地區京士頓(Kingston)的六四集會之前兩年曾有800人及1,200人參與,但上星期六舉行的集會就只有約500人參與。

他說:「(我)知道可能很多人覺得沒有用,又或者他們害怕23條(即《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因為23條是(今年)才出現,可能有一種恐懼,再加上間諜案,會有人害怕的。但我想我們不應該去畏懼那些白色恐怖,所以希望更多人會繼續出來。」

「不畏懼白色恐怖」

住在英國布里斯托(Bristol)的香港抗爭者錢寶芬對美國之音說,她得知倫敦有六四集會,乘坐超過兩小時的車程到來參加,顯示身處海外的香港人不懼怕中共。

他說:「有時候有些人去到集會,會覺得人數這麼少,其實我覺得現在是去到世界各地,我們要顯示給外面的人我們香港人的堅持,所以千萬不要覺得人數只有一百幾十人。先做好自己,自己先出來。當然,家人還在香港的人就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無可否認中共的魔爪、白色恐怖仍然存在,如果需要回香港的,真的要保護好自己,但不要因為要回香港就不出現。我鼓勵大家都繼續出現,因為多一個人就是多一個人。」

香港示威者Shoku對美國之音說,他的抗議方法是在香港警察的Facebook專頁貼出「坦克人」的照片,在多個小時後仍未有被刪除。

他說:「來到英國,亦都不打算再踏足香港,所以就儘量做一些在英國合法,但在香港可能是犯法的事。」

在倫敦中國大使館外的集會大約晚上8時開始,到大約10時發言大致完結,參加者亦因天雨而散去。

以不同形式紀念六四

此外,最少有七個港人聚居的英國城市分別舉行六四集會,包括在倫敦的英國國會外、同屬倫敦的京士頓(Kingston)、伯明罕(Birmingham)、曼徹斯特(Manchester)、諾定咸(Nottingham)、雷丁(Reading)、雪埠(Sheffield)以及愛丁堡(Edinburgh)。

悼念活動亦不限於集會。多個組織在倫敦滑鐵盧聖約翰教堂(St John's Church Waterloo)舉辦了名為「被刪除的記憶:天安門抗議和屠殺35周年」(Censored Memories:35 years since Tiananmen Square Protests and Massacre)的展覽,展期至6月12日。

位於曼徹斯特、由港人開辦的畫廊Saan1亦舉辦了「從天安門母親到香港、圖博(西藏)、維吾爾及台灣的女兒」(From The Mothers of Tiananmen to the Daughters of Hong Kong, Tibet, Uyghur and Taiwan)展覽,展出歷史檔案及藝術品,展期至6月9日。

移英港人又在曼徹斯特及伯明罕播放《幸彤在監獄》紀錄片,該片講述人權律師、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被捕及入獄前的經歷,藉以講述六四的歷史。

「六四舞台」亦在倫敦首演英語版的《5月35日》,劇作曾在香港多次演出,但現時已經不再可能。該劇亦曾經在台北及東京以當地語言演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