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17萬家公司消失 德國工業被指正悄然衰退

德媒《世界報》近日發表文章「德國工業正在悄然衰退」。文中指出,長期以來德國的經濟衰退一直在啃噬著經濟的核心。去年德國有超過17萬家企業退出市場,而其中破產的是少數,大多數公司都是自己悄然關停了。包括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

2024年5月28日,德國法蘭克福,建築工人們在建築工地上工作。(KIRILL KUDRYAVTSEV/AFP via Getty Images)

德媒《世界報》近日發表文章「德國工業正在悄然衰退」。文中指出,長期以來德國的經濟衰退一直在啃噬著經濟的核心。去年德國有超過17萬家企業退出市場,而其中破產的是少數,大多數公司都是自己悄然關停了。

根據信貸機構Creditreform和萊布尼茨歐洲經濟研究中心(ZEW)最新發布的數據,2023年,德國有17.6萬家公司從市場上消失。其中只有11%是由於破產倒閉,大多數公司是自主選擇關門大吉,包括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

城市中心的店面關閉潮尤為明顯,街角的男裝店不知何時消失了,小區人們最喜歡的理髮店或義大利餐廳也無影無蹤。信貸機構Creditreform經濟研究主管派屈克-路德維西‧漢茨(Patrik-Ludwig Hantzsch)說,「荒廢的商店和空蕩蕩的櫥窗在經濟和情感上都會影響附近的居民。」

然而,建築公司、化工企業、技術服務提供商、機械工程公司、汽車製造商和電氣工程公司的倒閉對國家的影響更大,這些公司的消失往往不為公眾所注意。漢茨表示:「工業的倒閉正在衝擊我們的經濟核心。」他認為「工業基礎正在萎縮」這一趨勢令人震驚。

根據這項研究,公司關閉的原因有經濟困難,也有公司接班失敗,或由於死亡、年老、疾病乃至其它私人原因。然而,目前這一關門大潮主要是由於經濟問題。報告列舉了高昂的能源和投資成本、供應鏈中斷、員工短缺和政治不確定性等。

漢茨表示:「這對經濟來說是一杯有毒的雞尾酒。中小型企業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這位經濟研究員認為:「目前,關於可能出現的去工業化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知名大公司的動盪上。」然而,許多小公司和高度專業化企業的悄然死亡也同樣嚴重。

去年,德國企業的關閉數量明顯增加,尤其在製造業領域,有1.1萬家企業關閉,同比增加了8.7%,是自200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研究密集型企業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研究報告指出:「如果根據創新程度對製造業進行區分,就會發現研究密集型企業的倒閉數量的增幅明顯高於非研究密集型企業,達到12.3%。

化工和製藥業、機械工程和技術密集型服務提供商尤其如此。創新經濟學和工業動態研究部研究員桑德拉‧戈特沙爾克(Sandra Gottschalk)說:「德國的初創企業停滯不前,又有大量企業關閉,因此造成的影響特別大。」

根據聯邦就業局研究所(IAB)的數據,2022年,德國的初創企業數量下降了13%,而製造業領域初創企業的降幅高達16%。因此,正如分析所顯示的那樣,這些領域的投資減少了,創造的就業機會也減少了。在五年間,投資支出從13億歐元下降到8.73億歐元。

德國的建築和房地產行業的倒閉速度也很高。雖然建築業的企業數量增加了2.4%,達到約2萬家,但房地產和住房行業的退出率卻高達14%。研究報告指出:「房地產行業正處於危機之中。自2020年以來,無論是自願關閉還是被迫宣布破產,這一數字都在急劇上升。」

零售商和消費者相關服務提供商的情況要好一些。從絕對值來看,這類企業的關閉數量仍然最多。以零售業為例,2023年有約3.7萬家公司倒閉,而與消費者相關的服務提供商(包括酒店業、醫院、醫生診所、理髮店和乾洗店)則有5.1萬家公司關閉。然而,與前一年相比,這兩個行業公司關閉的數字都有所下降,降幅均略低於1%。

經濟研究員漢茨總結道:「德國(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工業。」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