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無論和誰相處,請戒掉你的「弱者心態」

作者:
你如何展示自己,決定了別人怎麼對待你。

2012年,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卡梅隆·安德森,召集了二百多名學生進行了一項小組活動。

他先讓每個成員都參與了科學測驗,以確定他們的真實智力水平。

接著,教授又讓學生們根據測驗中的表現,進行了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

結果表明:

越自信的人,得到的評價越好。

這種人仿佛自帶光環,即使在活動中實際貢獻度很低,也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至於那些唯唯諾諾、自卑膽怯的成員,就算付出了再多,都極容易被忽視和否定。

對此,教授總結道:

無論何種關係,一定不要以弱者的身份出現。

人和人相處,說到底都是看碟下菜。

你擺出一副做小伏低的姿態,別人只會覺得你沒本事、好拿捏,把你放在低人一等的位置。

懂得給自己抬身份,立下強大的人設,別人才會把你當回事。

與人相處,一定要避免以下4種心態。

1

依賴型心態

有一種草本植物,叫做「菟絲子」,主要通過纏繞在大豆枝葉上,汲取其養分而存活。

這樣的生存方式看起來很容易,可一旦離開了寄主,菟絲子很快就會死亡。

過度依賴的關係就是如此,看似親密無間,實則暗藏危機。

電視劇《平凡之路》裡,有一個很現實的情節。

一位全職太太發現了丈夫出軌後,她的第一反應不是揭穿對方,而是找律師想方設法保住這段婚姻。

原因很簡單,她沒有收入。

結婚二十多年來,她一直生活在丈夫所承諾的美夢裡。

養尊處優,出入高級場所,精心保養自己……她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需要找一份工作。

後果就是,她完全失去了獨立生活的能力。

當丈夫強硬地離開後,這位太太徹底慌了。

她沒了經濟來源,也失去了精神支柱,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最終選擇了自盡。

這樣的遭遇,真是讓人可憐,又讓人驚醒。

鄭淵潔說過:「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意味著把失望留給自己。」

人活一世,總有困頓無助的時候。

可不是你一摔倒,就會有人扶你;不是你一遇到困難,就會有人幫你。

對別人的依賴,就像一個迴旋鏢。

丟出去的時候輕而易舉,但總有一天,它會自己主動飛回來,狠狠地中傷你。

所以,千萬不要把幸福的權力輕易讓渡出去。

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事要自己扛。

等你親自穿過了人生的風雨,變得強大而獨立,別人自然會被你的魅力所吸引。

2

討好型心態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

掏心掏肺地對一個人好,卻被對方視作理所當然;竭盡全力維護感情,卻被別人冷眼相待。

那些付出的好意,最後全都變成了委屈的眼淚。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在一切事務中,適度是最好的。」

一味討好,是關係里的毒藥。

余華的《在細雨中呼喊》一書中,寫過一個故事。

孫光林出生在一個貧窮冷漠的家庭,從小爹不疼、娘不愛,還被兩個親兄弟排擠。

一直以來,他都活得孤苦無依。

後來,為了融入群體,他主動巴結上了學校里的混子頭頭蘇杭,做了很多自己所不齒的事情。

蘇杭騷擾路過的女孩時,他跟著說污言穢語;

蘇杭當眾挑釁老師時,他默不作聲;

蘇杭在學校里四處招搖,欺凌弱小,他也混入其中,充當打手……

他本以為,這些舉動能為他收穫一段穩固的友誼。

但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卻讓他寒心。

有一次,蘇杭為了在眾人面前出風頭,拿起柳條就對著他一通抽打,還像使喚牲口一樣,讓他趴到地上去。

身邊的同學們也尖叫著、歡呼著,不把他當人看。

孫光林羞憤極了。

他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萬般討好,在對方心裡卻像狗一樣卑賤。

從那以後,他下定決心,不再迎合他人。

他不再裝模作樣地假裝擁有很多朋友,不再以犧牲自尊的方式求得別人的友誼。

漸漸地,孫光林反而實現了自洽。

即使離群而立,他的內心依舊平靜而豐盈。

《人間失格》裡有一句話:無論對誰太過熱情,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很多時候,兩個人的關係開始走下坡路,往往不是因為有一方做得太少,而是有一方付出太多。

真正舒服的友誼,從來不需要你踮起腳尖來夠取。

用平等的姿態來相處,真心才能換來真心。

無論在什麼關係中,適可而止的付出,遠勝於沒有底線的討好。

3

受害型心態

有些人一遇到問題,就會化身為「受害者」,把矛頭指向別人。

每天怪這怪那,卻從來不反思自己,時間久了,身邊的朋友也變得越來越少。

心理學家武志紅就分享過這樣一個案例。

有一個女孩替自己的父親來做心理諮詢,她的父親性格偏激,喜歡找茬,說話也很難聽。

人緣不好,他說是老朋友們故意孤立他;

工作不順,他怨領導有眼無珠;

女兒考上了外地的大學,他覺得女兒是翅膀硬了,故意疏遠自己;

就連鄰偶爾把垃圾忘在樓道里,他也會破口大罵,指責對方不安好心。

在父親的心目中,似乎每個人都居心險惡。

他總是把自己當成受害者,時刻防禦著,生怕別人占到他一點便宜。

漸漸的,家裡的氛圍越發壓抑。

妻子受不了他的刁鑽,被逼得搬了出去,另租了房子生活。

女孩的父親,就是典型的受害者人格。

這類人總把自己當成弱勢群體來看待,只喜歡表達負面情緒,從不解決問題。

和這類人相處,別人再好的脾氣也會被消磨殆盡。

古龍在《大人物》裡有句話特別中肯:

「無論誰都應該學會先責備自己,然後才能責備別人。否則就表示,他只不過是個還沒有長大的小孩子。」

怨天者無志,怨人者心窮。

只有巨嬰,才會把自己當成受害者,哭天喊地,等著別人來拯救他的命運。

強大的人,都懂得向內歸因。

犯錯了就認栽,有困難就應對,不逃避、不遷怒,始終為自己的選擇買單。

當你也能做到這一點,自然就能走出自戕的怪圈,奪回生活的主動權。

4

自貶型心態

網上看到一幅漫畫:

一個男孩比較自卑,總是耷拉著腦袋,習慣在別人面前否定自己。

起初,別人還會好心安慰他幾句。

但時間久了,大家都開始厭煩他這種行為,對他唯恐避之不及

圖中的小男孩,就是典型的「自貶型人格」

喜歡自貶的人,在人際交往中缺乏分寸感,總是會主動揭露自己的缺陷。

這種低自尊的姿態,非但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反而只能換來別人的輕蔑。

自媒體@阿落講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阿落出生於一個小山村,父母早早離異。

母親改嫁後,把全身心都放在了新家庭上面,對她漠不關心。

阿落長大後,考到了外省的學校。

但因為個子小,皮膚黑,再加上一口塑料普通話,她在同學中顯得格格不入。

自卑的阿落,就開啟了「瘋狂自黑」的模式。

不論和別人聊什麼,她都能順便強調一下自己的缺點。

有人建議她換個穿衣風格,她說自己就是個土包子,不配穿。

有人想和她組隊競賽,她嫌自己能力不行,馬上拒絕。

有人安慰她,鼓勵她自信一點,她卻說自己出身不好,估計一輩子就這樣了。

一開始,大家都很同情阿落。

但是聽她說的次數多了,很多人在心裡漸漸生出了輕視。

有些人甚至開始使喚阿落,把她當成自己的工具人、出氣包。

他們的舉動,致使阿落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患上了抑鬱症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破窗效應」

如果一間屋子有窗戶破了,沒人去修補,不久後其他窗戶也會被打破。

當你不斷否定自己,實際上就是給自己開了一扇「破窗」,如果不及時止損,很容易招來別人的惡意。

正所謂: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每個人都有不足,都會經歷低潮。

如果你死盯著那些缺陷不放,無異於在舊痕上面添新傷。

想被人愛,必先自愛。

別妄自菲薄,別輕視自己,看到自己獨一份的優勢,成為自己最忠實的支持者。

人們更偏愛的,永遠是那些把自己視若珍寶的人。

美國總統羅斯福曾說過一句話:「你如何展示自己,決定了別人怎麼對待你。」

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釋放你身上的弱者氣息。

畢竟,他人不會因為你喊苦,就為你減輕負擔;生活不會因為你喊疼,就對你手下留情。

從今天開始,試著奪回關係的主動權。

不自憐、不自卑、不怨嘆,你也能活成自己的擺渡人,把感情經營得舒適自在。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