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刮刮樂火了 買不到了

近年來,彩票店成了年輕人經常光顧的場所之一。即開型彩票「刮刮樂」「頂呱刮」甚至一度成為年輕人社交的「硬通貨」。

財政部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銷售彩票逾1494億元,按年增加近20%。具體到即開型彩票,今年第一季度銷量占整體彩票銷量的26.1%,共計389億元,同比暴漲81.4%。

但從4月開始,不少彩民在彩票站點希望購買即開型彩票時,卻被站點告知「沒貨」「供貨不足」……有些彩票站甚至因為即開型彩票缺貨而面臨「經營危機」。

很多人不理解,即開型彩票就是一張印刷紙,既然市場有需求,多印一點難道不行嗎?

刮刮樂火了

「在我印象中,即開型彩票前些年還沒那麼火,大約在2022年前後突然火起來了。」網際網路運動垂類從業者劉碩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多年來出於工作和個人喜好,自己除了長期購買競彩,也一直關注即開型彩票領域的變化。

即開型彩票,包含公眾熟知的「刮刮樂」,由中國福利彩票發行;此外,中國體育彩票也發行「頂呱刮」。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即開彩的返獎獎金比例為65%,公益金比例為20%,發行費比例為15%。

公開資料顯示,即開型彩票在中國的發展有約超過30年的歷史,但一直處於「不溫不火」的狀態。《國家彩票》雜誌曾撰文專門分析過相關原因:彩票市場上,讓購彩者普遍認可的經典即開遊戲還很少,主要依靠不斷推出新遊戲來促進銷量,這就造成了舊遊戲還沒完全培育推廣到位,就受到新遊戲衝擊,導致部分即開彩處於滯銷狀態。

在劉碩看來,即開彩近年來的興起,首先是購彩主力群體從傳統的中老年人逐步轉變成為年輕人。

「當今年輕人群體的消費觀念更加願意『取悅自己』,各類賽道很多細分方向的產品,年輕人願意接受可以提供情緒價值的消費品,即開型彩票也符合這個特徵。年輕人願意將即開彩刮獎的過程當作圖開心、緩解壓力的方式。」

中國彩票形象逐漸「年輕化」。

數據也有一定支持和佐證。《2022年體彩客戶研究報告》顯示,18至27歲的購彩人群已占到購彩者群體的38.1%。2023年1月至5月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彩票相關內容的用戶有60%是21至30歲的年輕人。

中國彩票行業沙龍創始人蘇國京在分析相關現象時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即開型彩票的中獎方式更符合年輕人的口味。

「傳統的數字型彩票要等好幾天才能開獎,很多年輕人當下更想知道結果。兩相比較,即開型彩票對他們的吸引力更大。」蘇國京說。

正是因為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彩票本身和投注站也在發生著變化。為了滿足年輕人收集展示「曬照」的訴求,部分即開型彩票根據傳統文化、節日民俗、地方旅遊等設計了美觀的票面,而曾經隱藏在胡同深處、偏僻角落的彩票投注站也通過形象和店鋪升級,逐步開進了大型商超……

刮刮樂「斷貨」了

劉碩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從今年4月開始,自己經常去的彩票站即開型彩票就不容易買到了。待到五一前後,有時需要跑很多家彩票站,都不一定可以買到。

對此,中國新聞周刊走訪了北京多家中國體彩、福彩門店。其中一家彩票店店主劉碩透露的內容可以印證,即開彩在今年清明節前後貨源開始變少,進入5月份後就嚴重緊缺了。

有大量購彩者,但卻沒有貨,這讓劉碩很是著急,如今自家櫃檯已經都沒有即開彩可以陳列和擺放了。「過去貨源足的時候,每個月肯定都能穩定供貨。而現在每周一次進貨,大概3000元至5000元的量,有多少就給多少,沒得商量。而且,基本撐不了一天就賣完。」

在劉碩看來,如果即開彩持續短缺的問題得不到解決,可能會影響到一些開彩票店的人。尤其是那些因為即開彩火熱而入行的人。

瀋陽某中國福彩自助售票機受年輕人熱捧。

江蘇省某市一彩票投注站店主小梅就正在遭遇這樣的「窘境」。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在即開彩沒「斷貨」的時候,一個月銷售額5萬上下,但「斷貨」後,每個月少了很大一筆收入。

小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自己正是因為去年看到了即開彩的走紅,所以在和工作了10年的單位告別後決心在老家開家彩票店。而在已經投入了不少資金和精力的情況下,如果即開彩持續缺貨,自己也面臨虧損壓力。

小梅以自己的店為例介紹稱,一年租金約4萬元,若含水電費每個月需要約3500元的成本。「按體彩7%利潤返點計算,一個月要賣出5萬面值的各類彩票,每天要有約1700元的流水才保本。由於我是自己開店自己打工,人工還省了。」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新開業的體彩投注站只可以賣數字彩,也就是大樂透、7星彩、排列3等,如果銷售業績符合要求,才會逐步開放足籃球的競彩。所以,像小梅這樣的新店主營運的新彩票店,一方面要努力拓客,發力傳統彩票,另外要通過大量銷售即開彩力圖「收支平衡」。

「比我更早開店的一批店主,會被要求新開店就一次性進貨3萬即開彩。我剛開業的幾個月,沒有硬性要求,每周也會有超過1萬元的即開彩賣出去,加上其他類型彩票售賣,起碼是小有盈餘的。但現在因為『斷貨』,營業額斷崖式下跌。」

與小梅位於同城,同時營運多家體彩店的博文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自己關注到了彩票店近期的「震盪」,「即開彩賣得好,對我而言只是一個意外驚喜,但我認為體彩店的核心還是要立足於競彩,是部分短視頻『害』了一些新入行的店主。」

在博文看來,短視頻平台上經常有「畢業不找工作,花十萬塊開個體彩店,一月回本」這樣的內容傳播,使得不少人覺得的開彩票店是一件「只用坐著打票就可以輕鬆賺錢的事」。「但事實上,一家彩票投注站想要長久實現盈利,需要做的事兒很多。維繫基本盤客戶,建立線上組織,隨時捕捉彩民的動向,並且提供相應的服務,而這些都不是一下可以實現的。」

「買彩票一夜暴富都是做夢,怎麼還有人做賣彩票一夜暴富的夢呢?」博文不理解。

彩票不是紙,不許加印

就多地刮刮樂出現短缺的情況,中國新聞周刊致電中國福彩客服詢問即開彩缺貨的主要原因。

中國福利彩票工作人員表示,雖然即開型彩票需求旺盛,但生產供應不上,導致缺票,這個問題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緩解。

對此,蘇國京介紹稱,即開型彩票是所有彩票品種中成本最高的一類,涉及設計、印製、物流配送費等,而有限的發行費預算約束著印製數量。

「我國彩票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及『預算管理』,彩票發行費是上一年經審批通過的預算金額,彩票機構今年就要針對明年準備花的所有費用做預算,然後報給財政審批。預算一旦審批就不能輕易修改了。所以一旦銷量突然發生變化,有可能會造成供需不平衡的問題。」蘇國京說。

中國新聞周刊又向若干位彩票業內人士求證,均指出彩票隸屬於公益事業,並非傳統意義的商品,不能夠完全按照市場情形去生產。即便是供不應求,也不能隨意加印。

廣州市民購買體育彩票。

在博文看來,從目前的狀態來說,即開彩也應該降降溫,尤其是年輕人也需要「防沉迷」。

「不少人雖然不明說,但明顯是帶著賭的心態來買了,而且一買就買好多本,都刮開之後發現只中了小獎反而影響情緒,就又開始『報復性消費』。但是絕大部分的整本即開彩,想要回本,甚至是中大獎,可能性很低的。」

「我見過的大部分花1500塊錢刮整本,最多只能刮出600塊錢,其實怎麼都是虧的。這樣的購買彩票的心態,並不理性。」博文說。

「讓火熱的即開彩暫時降降溫,某種程度上也是件好事。」蘇國京認為,「有些彩民一時買不到,就不會再衝動消費,用時間去冷靜思考,會對即開彩形成更理性的判斷和認知。彩票的健康發展,終究是希望『多人少買、細水長流』,而不是帶有投機心態。」(應受訪人要求,文中劉碩,小梅,博文為化名)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