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試飛成功後,星艦在中國網絡的熱搜為何消失了?

6月6日,馬斯克星艦第四次試飛,助推器在墨西哥灣成功軟著陸,本體則成功著落在印度洋。

這個新聞很快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太空大航海時代已經拉開序幕。

原來,一家民營企業也能搞火箭啊?

而且是人類第一種可以完全被回收的火箭,迄今推力最大的火箭。

消息很快占領了中國各大網絡平台的熱搜,但很快又齊齊撤下。

或許,此等奇技淫巧不值得群眾關注,也害怕拿出來比。

畢竟老工匠的手搓晶片也能達到奈米級的精度。

畢竟10年之前,恆大的市值能買下2個特斯拉。而10年之後,特斯拉的市值,已經能消化掉兩個恆大的債務了。

這,都是緣分。

10年之前,很多人說最好的投資,是買茅台、買房子,但數據告訴我們,不如去買頂尖科技公司的股票——無論是蘋果、特斯拉、還是英偉達,用10年的周期去看,都是幾十倍的獲利。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競爭力。

特斯拉被解除了高速限制,黃仁勛口出狂言但又沒人敢抵制,說明什麼?

說明在絕對的科學技術優勢面前,所謂的「不利因素」都是虛的。

那誰來主導科學技術的發展呢?

是專家學者嗎?

不,如果馬斯克坐火箭之前來請教中國一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大概率會被潑冷水——你沒有制度優勢,沒有舉國之力,能搞成火箭?可回收火箭那都是笑話!

是政府嗎?

估計美國政府也沒想到,賈伯斯能掏出IPHONE、馬斯克能搞成大火箭、黃仁勛能賣金鏟子。

未來產業,不是計劃出來的,而是企業家闖出來的。

如果我們能夠提供一片合適的土壤,那麼創新的芽兒,自然就會冒出尖兒。

同樣的道理,如果沒有合適土壤,你請國際頂尖園藝師,讓20個監管員日夜兼程的盯著,買以色列的滴灌,施金坷拉的肥,澆許老闆喝的依雲礦泉水,那也沒用。

中國足球就是一個絕好的證明。

什麼土壤才是好土壤?

首先,它應該是開放性的。

安卓起初既比不上Windows,也不如ios,但是就憑藉開源開放,吸納了全世界優秀的軟體工程師不斷加瓦添磚,這才成了移動操作端占有量最大的系統。

其次,它應該是包容的。

改革開放的理論基礎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我們鼓勵人才、企業家、市場大顯身手的前提,是允許他們去探索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走別人沒走過的路。

這才是創新。

如果這裡不讓看,那也很敏感,每天都講一些充滿道理正確的廢話,到頭也只能逼出個「老胡GPT」來。

今天的中國,有全世界最龐大的市場,最有錢的富豪,最勤勞的民族,航天科技也可圈可點。

基本盤不輸於任何一個國家。

但就是缺了些更好的土壤,讓去企業家去試錯,讓個體去創新。相反,卻把大量的資源……

算了,點到為止。

電影《一代宗師》裡有句台詞:「勉強求全等於故步自封.......正所謂大成若缺,有缺憾才有進步。」

無比希望中國也能出現自己的可回收大火箭、GPU、以及衝出亞洲的足球隊。

而在此之前,請先睜開眼睛。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木蹊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