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重新大洗牌!中國最後一波造富時代來了

——中國最後一波造富時代,來了

中國從大基建時代,急速進入大維修時代,最後一波造富 一個新的時代轉折已經來了。 基建老齡化,會遠比人口老齡化來的更快、更早。 我們正從基建時代,一步步走到大維修時代。 這背後,是投資和造富邏輯的隨之改變。

中國從大基建時代,急速進入大維修時代,最後一波造富

一個新的時代轉折已經來了。

基建老齡化,會遠比人口老齡化來的更快、更早。

我們正從基建時代,一步步走到大維修時代。

這背後,是投資和造富邏輯的隨之改變。

此前的二十年,各地政府在熱火朝天的基建競賽中,依靠著城投基建的模式來快速拉動經濟,造出了無數的鐵路、公路、高速,中國也成為名副其實的「基建狂魔」。

但隨著近兩年土地財政的消退和中央政策的收緊,「大基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很多人也掙不到錢了),而今年發生的幾件事,卻也向我們透露出一個非常明確的時代趨勢:

1、梅州高速塌方,官方勘定並非工程質量問題,而是由於高速缺乏養護疊加惡劣自然天氣所致。

2、多條公路宣布收費期限延長,從25年改為30年甚至更長,背後是公路收支缺口連年擴大。

3、國鐵集團宣布高鐵漲價,而漲價的線路上,其高鐵車組的普遍服役年限超過十年。

這三件事看似毫無關聯,但卻共同指向了同一件事:基建老齡化。

這是隱患,要防備;而國家一定會解決這些隱患,所以也是財富機會。

第一個梅州公路塌方這個事,官方既然確定了不是工程質量問題,那根源其實是在地方財政上。最富的城市在廣東,最窮的城市也在廣東,梅州全年的財政收入僅有24億,根本無力負擔高速路段的養護,年久失修,隱患早已埋下。

第二個公路延長收費期背後更是公路養護的天價費用在推動,中國公路養護里程為525萬公里,養護比例高達99.4%。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公路都進入到了老化養護階段,而每年為了養護這些道路的資金缺口已經達到了7500億,地方根本無力負擔。

第三個高鐵漲價,中國的高鐵車組從2007年開始大規模交付,十幾年過去動車也迎來了老化問題,而五級維修費用更是天價,還需要周期性的投入,不漲價根本吃不消。

這些大基建設施理論上可以長期服役,但實際上經常就得大修和保養。而維修保養的錢往往很難收費,因此要麼財政補貼,要麼只能選擇漲價。

大家都知道,生孩子不難,最貴的從來都是養孩子。

不光是這些高速、公路和高鐵,大部分過去建造的基建設施都將逐步迎來集中老化的階段:

比如城市市政的:供水管道、供電設施、供熱管道、燃氣管道、污水處理、垃圾處理。

比如交通設施的:高速、高鐵、公路、地鐵、橋樑、港口、機場、隧道、航道、輕軌。

比如年久的城市住宅、商品房、舊式建築,不少人擔心70年產權到期了該怎麼辦,其實更應該擔心的是產權還沒到期,房子就老了怎麼辦?

基建老齡化,會遠比人口老齡化來的更快、更早、更全面。

中國已經從「大基建時代」不可逆轉的走向了「大維修時代」。

未來十到二十年,我們將會全面進入以「維修」為主旋律的後基建營運階段。

這將會帶來幾個最核心最重要的問題:

一、安全隱患所有人都不得不防

基建老化帶來的最直接的衝擊就是安全隱患大大提升,不管是路段塌方、管道漏電漏水、房屋脫落,這些都會極大地增加安全事故和不可抗力的發生。所以,大家以後要適應事故多發的現實,而且要有意識的更小心。

二、維修的錢從哪來。

這些錢動輒上萬億,比如公路養護每年就有7500億的缺口,這些錢由誰來出,由財政來負擔還是通過漲價來轉移,還是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而不保養又不行,但保養起來誰也負擔不起,過度基建的後遺症,已經開始顯現了。

三、財富往哪裡流?

大基建時代和大維修時代的邏輯截然不同,大基建時代要求的是大力度投資和未來的上漲預期,而大維修時代則更需要的是當下現金流的穩定性。

底層的經濟邏輯在發生改變,那麼對應的上層建築也將出現重新洗牌:

1)維修保養行業。不管是公路、鐵路還是老舊房屋,都需要經常性大規模的養護,以保證使用壽命的延長,而這其中,直接面對於這些基建老化的維修保養行業正是離水最近的地方。

2)城市更新和基建更新。中央已經開展城市更新試點工作,從老舊小區改造、市政設施更新到廠網一體化、水煤熱燃管道更換,以城市為單位的大規模更新改造的「新基建」也將帶來大規模的財富噴涌。

3)零件及材料行業。不管維修的規模有多大,維修都需要零件和材料,不管是從合金、鐵件、壓鑄件還是塗料、薄膜、外漆材料,都是進行維修保養的「剛需」原料,這些也將帶來巨大的機會。

大維修時代,不僅是經濟格局的巨變,也是財富的巨變。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馬江博說趨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