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國企財務造假 A股不可靠 投資或更趨保守

 
 

近期,中國證監會官員披露,查處了多家涉及財務造假的企業,上市國企造假問題引發討論。A股是否依然是散戶心中的質量保證;國企造假與債務危機間的關聯是什麼,來看分析報導。

6月上旬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司司長郭瑞明透露,查處了7家涉及財務造假的上市公司。根據大陸媒體近期報導,至少有6家財務造假的國企上市公司,包括遼寧錦州港公司4年虛增營收86億人民幣;新疆中泰化學公司3年累計造假增加收入72.85億元等。

有專家認為,龐大的債務讓國企現金流捉襟見肘,所以無論是向監管機構匯報還是維持與銀行的借貸關係,國企都要想辦法讓財報好看,另外也涉及企業在市場集資的能力。

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國發所教授財經專家陳松興:「國企本身有發行債務的概念,也就是說它發行的債券,如果這個企業的債券,如果說大家知道你今天獲利肯定很差的時候,你的債券可能發不了或發行條件很差。」

根據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的報告,中國地方政府的收入成長繼續滯後,意味著地方政府的財政重整將再度推遲一年。

經歷三年清零防疫政策,地方政府不僅收入減少﹑赤字擴大,而且負債加劇,導致對地方國企的支持大不如前。上市國企不再如先前市場認為的相對可靠。

陳松興:「整體國家經濟不行的時候,A股裡面哪一個企業特別好?今年以來不管是A股H股,我們看到股市的反彈,基本上應該都是國家隊進去撐盤,它通常會要求政府資金,或國營企業或銀行進去買那些權重比較高的A股,那麼你就可以把股價指數帶上來,他們永遠拉的就是那些比較權重的股票,而其他的情況還是不好。」

另外專家認為,國企造假將令投資趨於更加極端保守。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國企在中國占有的一個經濟角色和地位、市場占比都非常高,很多企業都是作為國企的上下游,出口形勢越來越差,所以國企對市場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要是國企都會造假甚至財政出現問題的話,對整個社會的寒蟬效應會比較明顯,大量資金會更加謹慎。」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新唐人電視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