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兩個飛行員同時睡著了,飛機繼續向前飛…

1月25日,印度尼西亞的巴澤航空(Batik Air)一航班從肯達里飛往首都雅加達。當飛機完成起飛階段並進入預定的航線飛行時,期間有將近30分鐘的時間,兩名飛行員同時睡著了,飛機偏離了正確的航向,地面的空管人員也無法與他們取得聯繫。

當時機上共有153名乘客和6名機組人員。好在有驚無險,在飛行員醒來後,飛機重新被控制,並回到了正確的航線,最後安全降落目的地。

整個事件更具體一些的經過是這樣的:起飛後,當飛機到達大約11千米的巡航高度時,機長向副駕駛表示自己想休息一會兒,獲得允許後他就去睡了。半小時後,他醒來問副駕駛想不想休息,副駕駛表示不想,兩人交談了一段時間,隨後機長又去小憩了。

大約15分鐘後,飛機遇到了顛簸,副駕駛與空乘取得聯繫,確保乘客們都沒事。隨後,他又聯繫了雅加達的航空管制中心,而在這之後——他不小心也睡過去了。

在副駕駛最後一次通話的幾分鐘後,雅加達區域管制中心的空中交通管制員多次嘗試聯繫飛行員,但並沒有收到答覆,而飛機在自動駕駛系統的控制下繼續以恆定的航向在巡航高度飛行。

大約28分鐘後,最初睡著的機長醒來了,發現旁邊的副駕駛竟也睡著了,飛機已經偏離了正確的航線。他立即叫醒了同事,並回應雅加達的空管人員,同時糾正了飛行路線。

事發後,兩位飛行員被停職。據報導,副駕駛向調查人員表示他那段時間很忙很累——夜裡要醒來好幾次幫妻子照顧一兩個月大的雙胞胎,而且在飛行的前幾天還搬了家。此外,飛機的駕駛艙本來應該定期被檢查,但調查發現,由於缺乏詳細的程序,駕駛艙檢查政策並沒有被正確實施。

巴澤航空的一架空客A320飛機,圖片來源:Bahnfrend

白線為飛機的飛行路線,左下方出現的拐彎就是機長醒來的時候。這是一次返程航班,兩位飛行員剛飛完了去程航班。圖片來源:INDONESIA'S NATIONAL TRANSPORTATION SAFETY COMMITTEE

事實上,有些航空公司允許飛行員在駕駛艙內進行短暫的休息,只不過休息的時間和流程有嚴格的規定。而在長途飛行中,由於通常會有3或4名飛行員,被替換下來的飛行員則能前往駕駛艙後面的休息艙或者專門的休息區域補覺。

在這兩種休息方式中,飛行員在駕駛艙內的座位上小憩被稱作「在位受控休息(Controlled Rest in Position)」,通常適用於沒有指定休息區的短途航班,好讓飛行員出現意外疲勞時得以休息一小會兒。

受控休息時,每次只能有一名飛行員執行,休息時間一般不超過40分鐘。同時,休息時的飛行員應調整自己的座椅,使其遠離操控裝置。此外,飛行員還必須通知機組人員有一名飛行員正在休息,而空乘需要和保持清醒的飛行員定期取得聯繫,以防他也睡著了。

受控休息只能在飛機的巡航階段進行,並在下降開始前至少半小時結束。醒來後,這名飛行員還需要在進行飛行控制操作前用15~20分鐘,來讓自己恢復至完全清醒的狀態,以消除任何潛在的睡眠慣性——出現暈眩或迷糊的感覺,並伴有短期記憶和決策障礙。在此期間,這位剛醒來的飛行員不能駕駛飛機,除非出現需要幫忙處理的緊急情況。

圖片來源:flightsafety

受控休息通常發生在這些航班上:

雙人制機組(大部分飛行時間不到10小時)、夜間飛行以及返回基地的時候。有研究顯示,飛行員在機上的睡眠比在地面上的睡眠更輕、更碎片化。而且,在40分鐘內,多數人一般無法進入深度睡眠狀態。

2019年,安柏瑞德航空大學的研究發現,雖然消費者們似乎對此持謹慎態度,但大部分飛行員則都表示支持。研究還發現,安排合理的受控休息還能提高飛行員之後的警覺和反應速度,從而提高航空安全性。

但由於潛在的風險,因此有些國家禁止飛行員的在位受控休息。美國的一些研究機構都表示受控休息對飛行員和飛行安全有好處,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並不允許。目前,中國的雙人制機組也不能進行受控休息。

圖片來源:Pattharapong Sittirach

不過,近些年,越來越多的從業者希望能對受控休息做進一步的評估和規範,好緩解飛行員的疲勞風險。

高強度的排班、長期的精神壓力、晝夜顛倒的生活、不容樂觀的睡眠質量等等原因讓許多飛行員感到身心疲憊。之前的一項調查發現,中國飛行員的疲勞問題比較嚴重,甚至有71%的人有過「過於疲勞,沒有信心保證飛行安全,卻還是繼續執行任務」的經歷。

圖片來源:《從紅眼航班看疲勞風險》,參考資料[9]

該調查還顯示,經過累計的疲勞最後導致了飛行員在空中出現不可控的睡眠。疲勞也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一些飛行錯誤,有85.71%的人都表示駕駛艙內可控休息有助於緩解疲勞,提高飛行表現和飛行安全。

圖片來源:《從紅眼航班看疲勞風險》,參考資料

不僅僅是中國,飛行員疲勞其實是全球航空業共同面臨的一個威脅。飛行員疲勞很難被預測或診斷,疲勞的飛行員通常也能夠安全地起飛、飛行和降落。而且即使出了問題,事故調查人員也很難發現和有關疲勞的證據。

在防範疲勞風險方面,除了對飛行員的飛行和休息時間制定嚴格的規定,增加飛行員的疲勞反饋渠道等方法,如何更好地保證在位受控休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討論和關注。

對此,有網友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我打算把我上班時打的瞌睡稱作「在位受控休息」。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把科學帶回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