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高考後、他拆掉兒子房間的監控:「感謝監控」

高考結束、中考結束,有卸下枷鎖的解放,也有回望深淵的凝視。

江蘇一位家長的感嘆讓人心潮難平,高考之後,他拆掉了兒子房間的監控,發文稱「感謝監控陪了兒子六年」。

這六年間,相信孩子也知道自己就活在攝影頭下面,隨時接受父母的注視。

當攝影頭撤掉,把隱私和自由空間重新還給他時,不知道會是怎樣一種心理感受。

用攝影頭監控孩子,家長也有迫不得已的苦衷。有網友說:「我家也裝了!其實不是不尊重孩子,實在是沒辦法的辦法,是跟手機、電腦、遊戲在較量。」

也有家長坦陳,只是把監控作為一種心理威懾,並不會去查看孩子的一舉一動。

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家長心中充盈的焦慮全都一步步轉移強化到了孩子身上,這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

有媒體評論說,當孩子一舉一動都處於被凝視、被評判的狀態時,作為獨立個體的自我意識顯然是被壓抑的。

其實,孩子接受的壓抑遠不只來自於家長,學校里強加的壓抑也無時不在。

今年兩會期間,上海政協委員李國華指出學校存在「廁所社交」現象,孩子們在校期間走不進操場,不能在走道里停留,課間也只能坐在自己位子上,被逼無奈只能躲進廁所里社交。

本來朝氣蓬勃的年齡,為了所謂的校園安全,跑不能跑,跳不讓跳,表面看這只是對身體的束縛,實際上壓抑窒息的是靈魂和精氣神。

北京一所中學裡,有個孩子出壁報畫的是動漫,結果被年級主任指出有日式風格,要求推倒重來。連畫畫都大作文章,處處設限,如此培養出來的孩子與流水線上的模具有什麼區別。

這兩天熱傳著一個奇蹟,江蘇漣水中等專業學校服裝設計專業學生薑萍,與北大、清華、麻省理工、劍橋等知名高校大學生站到了一個平台上,在2024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決賽名單中排名12。

一個17歲的中專生,能夠創造如此奇蹟,有天賦異稟的原因,有老師慧眼識才引導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她獲得了一個可以自由拓展愛好的自由空間。

試問如果姜萍如果上的是高中,而且是衡水一中、毛坦廠中學這樣的學校,還有精力專注於數學學習嗎?

按照現有的教育模式和選拔機制,姜萍恐怕是最容易被埋沒、被淘汰,甚至被鄙視的。

一位北京的朋友發現,到精神病院看病的河北孩子,來自衡水的比例特別高。

包括教育質量好、升學率高、雞娃天花板的北京海淀,有2000多孩子由於精神和心理壓力而休學,他們成為無辜的犧牲品。

教育是整個社會的系統工程,家長對孩子進行監控只是問題的表象,無論家裡還是學校,學生都免不了面對嚴密苛刻的監控。如果能夠頑強地挺過高考,就算實現煉獄般的涅槃。

問題在於,教育是人生的起點而非終點,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值得收穫的並非只有分數和名次。

人們對教育的期待並不是創造什麼奇蹟,而是讓每個孩子、每個人都能得到自由奔放的激勵和引導,都能各顯其能、各自安好地與現實世界和諧共生。

如何讓每個人都能獲得精神和靈魂的滋養,而非統一標準模式下的傾軋內卷,這應是教育需要反思和解決的核心問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華

來源:梳子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