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亞歐視點:普京面臨生死局

俄羅斯總統普京按照計劃在18日傍晚時分抵達平壤,對朝鮮進行被描述為「友好」的國事訪問。

這既是普京對朝鮮的第二次訪問,也是獨立以後的俄羅斯國家元首的第二次訪問,上一次是普京首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後對朝鮮進行的正式訪問。

普京時隔24年再度訪朝,根本原因是其發動的對烏克蘭的戰爭遭遇了重大困境,從而使其面對執政以來前所未有的「生死局」:

戰爭爆發近兩年四個月以來,「打不贏」、「輸不起」、「撐不住」的問題比此前的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地擺在其面前。

就在訪問前夕,澤連斯基召集的烏克蘭和平峰會在瑞士舉行,通過了一項聯合宣言,譴責其對烏克蘭的侵略,達成了構建更廣泛的反對俄羅斯的戰爭的「統一戰線」的基本目標。

七國集團峰會在義大利舉行,與會西方領導人宣示繼續團結、堅定支持烏克蘭抗擊俄羅斯侵略的意志,並就阻止援助俄羅斯發表了前所未有強硬的聲明。

美國在峰會之前就落實了一項新的大規模的制裁措施,旨在進一步切斷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和戰爭可持續能力的外部支持。

從最初作為「閃電戰」設計的「特別軍事行動」擴大為全面的戰爭,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多,「打不贏」變成普京面對的愈加突出的問題。俄烏雙方短期內在戰場上都難以取得關鍵突破,戰略相持局面更為明顯。在剩餘的時間裡,普京和澤連斯基本質上在玩一場「誰先眨眼」的遊戲,誰最先失去堅持戰爭的韌性,誰最先失去作戰的心理防線,誰就將成為戰爭的失敗者。

普京最新透過與其外交部官員談話而對外披露的對和平談判條件的概述突出表現出其在這場戰爭中「輸不起」。鑑於其正邁向耄耋之年,戰爭如何結束,實際將成為評價其執政生涯是非功過的決定性因素,成為其在歷史上留下什麼樣的遺產的關鍵組成部分。他無法承受在毫無斬獲的情況下結束戰爭、實現和平的現實性、歷史性後果。

在這兩大背景下,如何解決「撐不住」的問題成為其頭號關切。

普京此次對朝鮮的訪問實質是一次求援之旅,無論各自的官方以多麼美妙的詞語對其進行描繪。作為世界主要大國之一的最高領導人,普京放下身段開啟這場訪問,主要就是尋求解決「撐不住」的問題。

俄羅斯在戰爭中經歷了三個「回合」,第一個回合是以其「閃電戰」為基礎的,標誌性事態是俄軍不得不從烏克蘭首都基輔撤離,宣布其第一回合的失敗;在此之後俄羅斯改變作戰戰略,重點轉向烏東和烏南地區,尋求攻占烏克蘭部分領土,這一階段雙方互有勝敗,烏克蘭成功抵抗了俄羅斯的大規模攻勢,後期轉向全面反攻,但最終無法全面突破俄羅斯的防線,而俄羅斯在作戰計劃失敗後,成功據有烏克蘭頓涅茨克、盧甘斯克、扎波羅熱和赫爾松四州的部分領土,雙方正式進入戰略相持局面,這是第二個回合。

在第二回合中,俄羅斯內部存在武器彈藥瀕於枯竭、政局潛在危機加劇及俄羅斯經濟社會趨於不穩定的整體態勢,西方對它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動達到很高水平,但也進入疲態,俄羅斯一定程度地度過了這一階段的外部施壓,同時西方制裁效力沒有完全起到威懾世界各地的作用,使俄羅斯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迴旋空間有所擴大,普京近期以來的外交活動趨於活躍,並且一定程度的牽制了烏克蘭和平瑞士峰會。

第三回合實際成為俄烏雙方及相關國家博弈的關鍵階段。能否度過這一回合,將成為普京在這場戰爭中勝敗的關鍵。

在這一階段可以看出,以七國集團為核心的西方正在發力,尋求收縮和遏制對俄羅斯國防工業和戰爭能力的國際支持。

另一方面,在國際局勢存在變數的情況下,西方國家紛紛與烏克蘭簽署雙邊安全協議並鼓勵北約替代美國成為對烏支持的領導者,以確保對烏克蘭抗擊俄羅斯的支持和援助不斷線。

在一系列背景下,朝鮮作為世界秩序中獨一無二的存在被推到風口浪尖上,普京對平壤的第二次國事訪問及其達成什麼樣的目標備受世界矚目。

朝鮮是世界上唯一有能力、有條件、有意願對俄羅斯進行實質且是其當前所必需支持的國家。

有能力體現在朝鮮擁有獨立和完整的國防工業,且長期以來實行「先軍政治」,軍事工業規模龐大,能夠生產俄羅斯當前亟需的常規武器,儘管在各類型武器的質量方面無法完全滿足俄羅斯的需求,但其擁有數量優勢。

有條件體現在朝鮮是極少數長期受到國際社會全面和大規模製裁的國家,所謂死豬不怕開水燙,西方即便進一步加碼制裁它,其效力也很有限,但比起它能從援俄中得到的收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有意願體現在平壤由於長期受到國際制裁,因此陷入持續的經濟困境,維持政權所必需的內部穩定和抵抗可能的外部進攻的能力都存在嚴重挑戰,正因後一因素,朝鮮三代政權都高度重視軍隊和國防建設,金正恩上台後更是突出抓核開發和航天武器研發,而俄羅斯是傳統軍事大國,且在經濟和糧食上能夠幫助朝鮮,幫助其維持社會穩定,朝鮮具有加強與俄羅斯關係的強大動力。

隨著戰爭進入第三回合,普京面對的生死局實際上也進入了一個決定性的階段,由於援烏抗俄聯盟對俄羅斯制裁行動的一個重點轉向收縮其受到的外部支援,可能使其進一步受到致命打擊,也促使其尋求更加可靠的夥伴,使其進一步多元化。

從平壤方面來說,冷戰後朝鮮政權失去了重要盟國的戰略支持,成為東北亞的「孤兒」,不僅安全感嚴重削弱,而且在經濟和民生上也長期陷入困境,不斷增強的國際制裁打擊了其元氣,這三個因素彼此作用,形成惡性循環:

安全感削弱,就大力推進核武研發;核武研發導致國際制裁;國際制裁加劇其經濟和民生困難。

金正恩當政後接收了其父親的政治遺產,且由於對安全感需求的加強,因此在核武研發方面投入了更多資源,國際制裁升級,再加上經濟原本就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在經濟和外交上都面對巨大的困難。

有關這一點從金正恩首次訪問俄羅斯,與普京在遠東談判,雙方未達成任何聯合聲明或成果文件,可見一斑。正因如此,俄羅斯陷入戰略困境,被平壤視為歷史性機遇,而金正恩緊緊地抓住了這個機遇,公開高調錶達對俄羅斯的支持,並在去年對俄羅斯遠東地區進行了第二次訪問,由此開啟了朝俄關係的新時代。

俄朝雙方各自的強烈需求決定了普京對平壤的第二次訪問將取得彼此所希望、所需要的「成功」。

克里姆林宮已經對外表明,普京在對平壤不足24小時的閃電訪問期間將與金正恩簽署兩國「最高級別」的「全面戰略夥伴條約」,以此作為彼此全新關係的法律和戰略基礎,並取代此前雙方達成的類似協定。

其中俄朝在軍事技術、武器彈藥、軍事結盟等戰略安全領域的合作關係達到何等程度,將是世界各國,尤其是朝鮮半島利益攸關方密切關注的重點。

朝俄關係愈益密切,且這一關係具有排他性,雙方交易內容對外高度保密,即便是親密夥伴也無從得知,因此它們的關係深化,是否有對己傷害的因素,也備受鄰國高度關切。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