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北京做出鄭重承諾

美中罕見半官方核對話,中國據稱承諾不對台灣動用核武器

美國和中國在今年3月恢復了五年來的首次半官方核武器會談。根據兩位參會的美國代表透露,中國代表在會談中向美方表示,他們不會因為台灣問題而訴諸核威脅。

路透社報導,在那次會談中,美方代表表達了對中國可能在台海衝突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擔憂。當時,中方代表作出了不使用核武器的保證。北京將民主自治的台灣視為其領土,但這一主張遭到台北的拒絕。

「中方告訴美方,他們堅信自己能夠在常規戰爭中戰勝台灣而無需使用核武器,」這次第二軌道會談的美方組織者、學者大衛·桑托羅(David Santoro)說。路透社最先報導了這一會談的詳細情況。

桑托羅是夏威夷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主席,他描述了雙方在最新對話中的「挫折感」,但表示兩國代表團認為有理由繼續談判,並計劃在2025年進行更多討論。亨利·斯廷森中心智庫的核政策分析師威廉·阿爾伯克表示,在美中關係冰冷之際,第二軌道談判是有用的。

第二軌道會談的參與者通常是前官員和學者,他們可以權威地談論其政府的立場,即使他們並不直接參與政策制定。政府間談判則被稱為第一軌道。在為期兩天的討論中,華盛頓方面派出了大約六名代表,包括前官員和學者,會談在上海一家酒店的會議室內進行。北京派出了一支學者和分析人士的代表團,其中包括幾名前解放軍軍官。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在回答路透社的問題時表示,第二軌道會談可能是「有益的」。儘管美國國務院沒有參加3月的會議,但他們知曉此事。但該發言人表示,這種討論不能取代正式談判,「正式談判要求參與者在通常高度隔離的(中國)政府圈子內具備權威發言權。」

中方代表團成員和北京的國防部未回應置評請求。這次非正式會談發生在美中兩國在主要經濟和地緣政治問題上對立之際,華盛頓和北京的領導人指責對方缺乏誠意。兩國在去年11月短暫恢復了關於核武器的第一軌道會談,但這些談判隨後停滯,一位美國高級官員公開表示對中國的回應感到失望。

五角大樓估計,北京的核武庫在2021年至2023年間增加了超過20%。去年10月,五角大樓表示,如果在台灣的常規軍事失敗威脅到中共的統治,中國「也會考慮使用核武器以恢復威懾」。中國從未放棄使用武力將台灣納入其控制範圍,並在過去四年裡加大了在台灣島周圍的軍事活動。

第二軌道會談是一個持續了二十年的核武器和姿態對話的一部分,該對話在川普政府於2019年撤資後停滯。在新冠疫情之後,半官方討論重新開始,涉及更廣泛的安全和能源問題,但只有上海會議詳細討論了核武器和姿態問題。

總部設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論壇智庫的負責人桑托羅描述了最新討論中的「挫折」,但他說雙方代表團認為有繼續對話的理由。他表示,計劃在2025年進行更多討論。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的核政策分析師威廉·阿爾伯克(William Alberque)表示,在美中關係冰冷之際,第二軌道談判是有用的。他說:「在涉及核武器的問題上,與中國繼續對話非常重要,但不要抱有任何期望。」

中國海軍一艘094A型晉級彈道飛彈核潛艇在南中國海參加海軍檢閱。(2018年4月12日)

美國國防部去年估計,北京擁有500枚可操作的核彈頭,到2030年可能會超過1000枚。相比之下,美國和俄羅斯分別部署了1770和1710枚可操作的核彈頭。五角大樓表示,到2030年,北京的大部分武器可能會處於更高的戒備水平。

自2020年以來,中國一直在現代化其武器庫,開始生產下一代彈道飛彈潛艇,測試高超音競速滑冰翔載具彈頭,並定期進行核武器海上巡邏。陸地、空中和海上的武器賦予中國「核三位一體」的地位,這是一個主要核大國的標誌。

根據桑托羅的說法,美方希望討論的一個關鍵點是中國是否仍然堅持其「不首先使用」和「最低威懾」政策,這些政策可以追溯到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初製造第一枚核彈時。最低威懾指的是擁有足夠的核武器以威懾對手。

中國也是兩個核大國之一(另一個是印度),承諾不首先發起核攻擊。中共軍方分析人士曾推測「不首先使用」政策是有條件的—核武器可能會被用來對付台灣的盟友—但這仍然是北京的公開立場。桑托羅表示,中方代表告訴美方,北京堅持這些政策,並表示「我們對與你們達到核均勢不感興趣,更不用說優勢了。」

桑托羅在總結北京的立場時說:「『一切照舊,你們在誇大其詞。』」他的討論描述得到了美國代表團成員、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安全學者萊爾·莫里斯(Lyle Morris)的證實。桑托羅表示,正在為美國政府準備一份關於這些討論的報告,但不會公開發布。

美國最高軍控官員邦妮·詹金斯(Bonnie Jenkins)在去年5月告訴美國國會,中國沒有回應華盛頓在去年正式會談中提出的降低核武器風險建議。中國尚未同意進一步的政府間會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告訴路透社,中國「拒絕實質性參與」有關其核武庫擴展的討論,引發了對其「已然模糊的『不首先使用』政策和更廣泛核理論」的質疑。桑托羅和莫里斯表示,中國的第二軌道代表團沒有討論北京現代化努力的具體細節。

史汀生中心的阿爾伯克表示,中國嚴重依賴「風險和不透明」來緩解美國的核優勢,並且「沒有必要」與北京進行建設性討論。阿爾伯克表示,中國擴展的核武庫—包括反艦巡航飛彈、轟炸機、洲際彈道飛彈和潛艇—超過了一個奉行最低核威懾和不首先使用政策的國家的需要。

莫里斯表示,中方的談話重點圍繞在中國的核武器在遭受首次打擊後是否能夠生存。

美國代表表示,中方描述了其行動是一個基於威懾的現代化計劃,以應對美國飛彈防禦的改進、更好的監視能力和加強的聯盟等發展。

去年,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簽署了一項協議,共享核潛艇技術並開發新一代潛艇,而華盛頓現在正在與首爾合作協調應對潛在的核攻擊。華盛頓的核武器政策包括在威懾失敗時使用它們的可能性,儘管五角大樓表示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會考慮這樣做,但沒有提供具體細節。

莫里斯表示,一位中國代表指出,「研究表明中國的核武器仍然容易受到美國襲擊—他們的二次打擊能力不足。」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方尋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4 by Aboluowang

投稿 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