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政黨 > 正文

蘇暁康:中國與世界「不對眼」

作者:
文內寫到老壽星周有光及其妙語: 1、中國大陸很幸運,第一是毛澤東死得早,第二沒有兒子; 2、中國地大物博就是人不行; 3、馬克思主義是錯的; 4、葉爾欽了不起; 5、毛澤東有古代知識沒有現代知識; 6、列寧是德國間諜。

【按:不懂北京為何再次用電影——落後於網絡的傳媒手段,掀起刺刀對外的「仇日」(這次沒敢「仇美」),大概率是境內壓力大於境外,需要「往外疏導」,然而依舊是老把式「民族主義」,沒新鮮玩意兒,無非是上一次《滿江紅》的重複(https://www.facebook.com/841628330/posts/10163118386938331/?),以致批判者也無新意可說,這裡我便舊話新用,卻是一些浸潤歲月的雋永之語。】

一、百歲壽星周有光妙語

我的《西齋深巷》有一篇《四十五號院》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

文內寫到老壽星周有光及其妙語:

1、中國大陸很幸運,第一是毛澤東死得早,第二沒有兒子;

2、中國地大物博就是人不行;

3、馬克思主義是錯的;

4、葉爾欽了不起;

5、毛澤東有古代知識沒有現代知識;

6、列寧是德國間諜。

周壽星一貫有妙語,後又得兩句:

『要從世界看國家,不要從國家看世界』——這是對"民族主義"多麼好的一副解藥,中共實行新的「閉關鎖國」,資訊、思想鎖國,以民族主義洗腦吃瓜大眾,方能維持其新型集權,周壽星一語便可解構之;

另一句是:蘇聯歷史是當代知識分子不能不讀的必修課——真乃箴言,可惜中南海是克林姆林宮的小兄弟。

我真不敢相信,周壽星竟然還有這麼一篇《蘇聯大清洗與蘇聯解體》的大作!

這裡有點補遺,周壽星的老伴兒張允和,便是大名鼎鼎的"合肥四姐妹"中的二姐。民國年間蘇州有個名門之後張武齡,富庶卻不思經商,而醉心教育,膝下四個女兒,被葉聖陶稱為"九如巷張家四個才女",長女元和,精崑曲,嫁崑曲名家顧傳玠;次女即允和,善長詩詞格律,也是崑曲藝術家,嫁漢語拼音之父周有光;三女兆和,作家、《人民文學》編輯,嫁散文大家沈從文;四女充和尤多才,兼通書法、崑曲、詩詞,與夫婿漢學家傅漢斯終身執教耶魯大學,得壽102歲。

二、絕頂大腦看中國

其實,外面的世界看中國人,從來都是很不堪的。對於種族民族的評價,西方人如今被"政治正確"戴上了面具,絕對不敢說實話,反倒在九十七年前,有個絕頂智慧的西人,口無遮攔的說了他的觀感,卻是真實的。

1922年,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同年,與妻子艾爾莎(Elsa)有長達五個半月的遠東、中東旅行。他在日記中,使用了時有歧視的極端詞彙,記下了他對停留香港、新加坡、中國、日本、印度和巴勒斯坦時所見之人的印象。這部英文完整版,2018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出版。

在香港,他對"勞苦眾生——這些每天為了掙5分錢敲打、搬運石頭的男男女女"表達了同情,他說,"中國人正因為他們的生育能力而受到無情經濟機器的嚴酷處罰。"

他引用葡萄牙語老師的話說:"沒法兒培訓中國人進行邏輯思考,他們特別沒有數學天賦。"他還寫道:"我發現這裡的男人和女人幾乎沒什麼差別,我不明白中國女性有什麼致命吸引力,能讓中國男性如此著迷,以至於他們無力抵抗繁衍後代的強大力量。"

在中國大陸各地,他寫道,他看到了"勤勞、骯髒、遲鈍的人"、"中國人吃飯時不坐在長凳上,而是像歐洲人在茂密的樹林裡大小便時那樣蹲著。一切都安靜、肅穆。連孩子也無精打采,看起來很遲鈍。""如果中國人取代所有其他種族,那就太遺憾了。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光是這樣想想,就覺得特別沮喪。"

上海,他寫道,中國的葬禮"在我們看來很野蠻",街上"擠滿了行人";"空氣中永遠瀰漫著各種惡臭。""就連那些淪落到像馬一樣工作的人似乎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痛苦。特別像畜群的民族,"他寫道,"他們往往更像機器人,而不像人。"

三、「民族劣根性」新釋

中國近現代史上,出了一個名詞「國民性」,近年來已經消失在民族主義狂熱中,因為那是一個貶義詞,大眾不愛聽,我們倒不妨再回溯一下這個「國民性」的含義了,它基本上就是魯迅、柏楊的「醜陋」說,但是當「巨嬰」這個詞出現後,我覺得它被提升了,雖然後來連蘭德公司都從「權利義務」那一套新論述,對它做了一番現代詮釋,深刻地指出中國人之「國民性」要為「中華民族無未來」負責,等於重拾了一個最重要的「五四話語」。

2015年美國前國務卿喜萊莉,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預測「20年後中國將成為全球最窮國家」;也有說此乃蘭德公司的一個報告,有七個依據:

1、中國人不懂對自己的國家和社會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2、中國人是世界上少數沒有信仰的可怕國家之一;

3、中國人所說的政治就是欺騙和背叛;

4、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

5、中國人的價值觀建立在私慾中,因為勞動力和商品都廉價,以及惡性競爭;

6、中國人還停留在動物本能上,追求食性兩端;

7、中國式教育是失敗的。

從西方價值觀剖析中國人的「民族性」,引入「權利義務」兩值,顯然提升了這個概念。

四、巨嬰

再後來,又出現「巨嬰」概念。

"巨嬰"是中國心理諮詢師武志紅開發的一個社會心理學概念;還有一個相近的提法,是余世存的"類人孩",大概更接近文化學;兩者皆顯示,今人對中國人的社會人格的觀察,已經逸出"五四話語",但是都屬於先鋒、邊緣論說,進入不了主流位置。

"巨嬰"概念,為諸多中國社會問題找到了可以套用的理論,如網絡謾罵、夫妻冷戰、少女找"乾爹"、病人砍醫生……武志紅一言以蔽之:"這是嬰兒最基本的一個反應——找媽媽";在一個更大的範疇,其實是"全民找媽",乃是個體"幼稚化"、建構"超級國家霸權"、民族主義的副作用。武志紅循心理學路徑詮釋的這個現象,也可以循解構學來詮釋,按照法蘭克福學派的解讀,中共自延安時代開始對中國人的"話語改造",其最標準的做法,不是剝奪而是以偷換的方式,把每一個人的"自我"摘除掉,代之以革命"經典"所供應給你的"標準件":在人們的想像和表達的對象化為空洞之處,代入超越性的、抽象的、抹平一切差異的意識形態話語,由此,中國人徹底失去每個人自己的語言,而是只說得出來體制讓你說的話。更有意思的是,革命文學中貫穿著"戀父"(愛黨)情節,從《白毛女》、《青春之歌》直到《紅色娘子軍》,都是"女兒"要找"黨爸爸"。

"黨爸爸"操縱下,我們可以很清晰看到,這三十年中國街頭的兩種騷動:

第一,對外"義和團"心態。1999年5月的"炸使館"事件和2005年四月的"教科書"事件、"釣魚島"事件,皆引發全國範圍的反美反日遊行,但是後兩次反日的規模和範圍,都遠遠超過1999年的反美遊行,為"六四"後十六年來所首見,給人以"八九"盛況再現的錯覺,更令外界驚詫中南海可以操弄民粹於股掌之上,釣魚島爭端時砸日本車,南海危機時砸美國車,薩德衝突砸韓國車,德國辱華T恤砸德國車,但是人們在網上質疑:"難道真要買吉利金剛嗎?"、"哪天輪上了打倒走資派,有車的一律砸掉!"——文革的殘留影響還在。

韓國報紙評論,中國是一人式獨裁的體制,一旦主席不高興,即可以"煽動"人群做"報復外交",這在正常國與國之間,幾乎不可能存在;挾著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對於經濟上的掌控來說,成為中國很好政治籌碼。韓國網友也留言,一個過往以仁義禮智立國的文明古國,在共產主義的洗刷後蕩然無存,"明明是大國,卻做肚量小的行徑,真遺憾"。仇日甚於仇美,中共可以調控,乃是一個服務於"統一大業"的精心設計,它涉及——

第二,對邊陲的"大一統"心態。"邊陲"又有緩急次序的:台灣、西藏、新疆。近三十年來,邊陲烽火連天,中共對疆藏兩外族已不圖安撫,只憑武力血腥靖邊;而"台灣板塊"孤懸海外,中國勢力不逮,除了恫嚇和圍堵,無機可施,只有竭盡挑撥兩岸民眾情緒的民粹伎倆,大陸"巨嬰"出來惡言相向"我們這邊十幾億人吐口唾沫就能淹死你這個蕞爾小島"之類,竟是模仿前秦苻堅"投鞭斷流"的歷史丑例;而北京刻意操作的兩岸口水戰,如張懸、周子瑜、陳艾琳、歐陽娜娜、宋芸樺等,均被扣"台獨"帽子,"仇獨"向"仇台"演變的趨勢明顯。

第三,草根與菁英的對峙,有兩個詞,"六億人"和"公知",最近在網絡上出現新解:

1、"沉默的六億人",來源是"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開發中國家,我們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李克強);

2、"公知",不知不覺中,這詞已經和"精日精美"、"崇洋媚外"劃上了等號,在"六億人"眼中,公知就是當代汪精衛、吳三桂,賣國求榮,"人人當誅之而後快";

3、多數人說:"我們人多,一起燒死那個公知。"他們會用這個"燒"字,估計來自羅馬教廷"燒"伽利略的可能性,小於秦始皇的"焚書坑儒"。

"巨嬰"並非只在街頭。1998年6月29日柯林頓在北京大學演講,寄語"中國的下一代",撇開現實政治只談溝通和全球意識,結果七名學生就像街頭"巨嬰",粗暴而功利地拿狹隘的民族主義回敬他,在全世界面前丟了北大的臉。人們似乎第一次感覺到北大的墮落。其實北大的歷史從來就很可疑,如"五四"其實是中國現代災難的一個發源地,既孕育了"愛國主義"也孕育了中共;一九四九以後北大教授們整個臣服毛澤東和馬列主義,乃是陳寅恪怒斥的"衰翁變奼女";1966年毛澤東也是第一個寫信給北大發動了文革,所以北大不是今天才墮落的,後來"巨嬰"出現在這個高等學府,不過是北大神話破滅的又一章節。

整個中國"巨嬰"遍地,道德判斷至上、是非判斷兩極化、非黑即白、自戀、攻擊性、行為幼稚化、不知自尊和尊重他人、沒有私域公域概念的區分,而這一切,又在中國暴富之後,由中國遊客的不文明行為而帶向世界各地,國際社會驚訝地看到"中國巨嬰"大聲喧譁、隨地大小便、爭搶擁擠,甚至在埃及神廟刻字"到此一游"……。

——————

《731》定檔9月18日,《南京照相館》票房已破14億

據中國電影報8月3日消息,具有較高網絡討論度的電影《731》將於今年9月18日上映。《731》由導演趙林山執導,姜武、王志文、李乃文領銜主演。影片以侵華日軍731部隊在中國東北進行的細菌實驗為背景,通過一個小人物的曲折命運,揭露731部隊的罪行。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李廣松

來源:作者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牆 免翻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