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生建議:儘早用無人兜底的態度過一生

世間沒有永恆的避風港,唯一的穩妥,是讓自己成為那艘不沉的船。

01

這些年,因為寫作需要,我翻閱了很多以前的新聞,其中一例讓我印象很深。

2009年,一個23歲的健康青年,在自己家中被活活餓死。

他就是當時震驚全國的「河南第一懶人」楊鎖。

他從小就聰明,卻從不學習,理由是「我爸媽會養我一輩子」。

後來乾脆不去學校,整天躺在家裡,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十幾歲時連做飯洗衣都不會。

直到父母相繼去世,失去依靠的他,依然沉溺於被餵養的慣性,最終在無人兜底的現實面前,走向了生命的終點。

楊鎖的例子,很極端,但在生活中幻想別人兜底而遭受挫折的人,不在少數。

我有一個發小,從小家裡條件就很好,父母經營著一家大酒店。

以當時的眼光來看,小縣城裡的一個酒店足以保證兩代人衣食無憂。

所以他經常逃課上網,還說:那麼拼命學習幹嘛,大不了我以後就繼承家裡的飯店。

誰知幾年之間,家境破落,他不得不只身南下,在深圳的工廠流水線上,用體力償還現實的無情債。

我們都曾幻想:若永遠有人托底,跌倒時總有人攙扶,前路永遠有人照亮,該多好。

但生活總會以它的方式告訴我們:世間沒有永恆的避風港,唯一的穩妥,是讓自己成為那艘不沉的船。

真正的成熟,是收起幻想,提前備戰。

在風平浪靜時修船造槳,在無人可依時成為自己的那座山。

02

每次重讀《圍城》,都不免為方鴻漸深深嘆惋。

他的人生,是一場典型的「好牌打爛」的悲劇。

他出身優越:父親是地方名流,前清舉人;未來岳父是銀行家,因女兒早逝,將他視如己出,出資送他留洋。

有錢有勢有人脈,只要他稍有進取,歸來必是坦途光明。

可方鴻漸偏偏選擇了「躺平」。

留學歐洲四年,他輾轉倫敦、巴黎、柏林,游遍名城卻未讀透一本書,頻繁轉專業卻無一門精通。直到回國前夕,連一張真實的文憑都拿不出手。

因為他心裡清楚:身後永遠有人為他兜底。

回國後,他在別人的「托舉」下,先後歷經三份工作,卻次次狼狽收場:

在岳父安排的銀行,他無所事事,連簡單文稿也錯誤頻出,終被委婉勸退;

靠好友趙辛楣推薦進入三閭大學任教,卻因英語結巴、學識淺薄,每次上課都臨時抱佛腳,很快被師生識破「水分」,再度遭辭;

最後通過關係進入報社擔任資料室主任,仍不改懶散本性,常過午才到崗,最終在報社裁員時首當其衝。

每一次機會,都像是別人遞來的救生圈,他卻一次次任其漂走。

因為他總覺得,還有下一個會幫助自己的人。

方鴻漸的悲劇,不在於沒有起點,而在於從未真正醒來。

他總以為身後有人可依,有路可退,卻不知人生的主動權,早已在一次次「敷衍」中消耗殆盡。

沒有人能永遠為你兜底,即便有,那樣的生命也早已失去了挺拔的姿態。

人這一生,可以借力,但不能依賴;可以受助,但不能放棄自我成長。

真正的清醒,是儘早明白:風雨來襲時,唯一不會撤走的屋檐,是自己曾經築起的堅實能力。

03

傳記電影《靈魂歌王》中有一個情節。

年幼的查爾斯因為青光眼導致雙目失明,從此只能依賴媽媽生活。

一次,他被椅子絆倒在地,看不到四周環境的小查爾斯非常恐懼,下意識地呼喊:

「媽媽!我需要你!快來救我!求求你了!我很害怕!」

母親聞聲衝來,卻在幾步之外猛然停住。

她強忍淚水,看著查爾斯獨自摸索,甚至當查爾斯把手伸向木炭,被火焰灼傷時,她也一言不發。

直到查爾斯慢慢熟悉了黑暗,並感受到了媽媽的存在。

從此,查爾斯不再依賴母親作為「導盲人」,轉而用耳朵傾聽世界,獨自一人面對黑暗,慢慢地成了美國靈魂音樂家。

人這一生,所有的依賴,都暗中標好了代價。

你指望別人攙扶,就放棄了站穩的能力;等待別人救贖,就交出了命運的筆。

正如心理學家榮格所說:「向外看的人,做著夢;向內看的人,醒著。」

真正的覺醒,始於看透:無人可永久倚仗,自己才是那堵最堅固的牆。

水餃皇后臧健和出身貧寒,15歲輟學,在醫院做了一名小護士。

22歲時,她嫁給一位家世優渥的泰國援華醫生,本以為生活從此有了依靠,未來可期。

誰知丈夫回國奔喪後,竟一去不返,音訊全無。

家庭支柱轟然倒塌,她的生活也墜入深淵。

走投無路之下,她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遠赴泰國尋夫。

卻沒想到,丈夫早已另娶他人。

憤怒之下,臧健和選擇與丈夫劃清界限,獨自帶著女兒去了香港

初到香港,她向親友求助,卻屢屢碰壁,嘗盡人情冷暖。

她咬緊牙關,決心靠自己。白天在茶樓洗碗,晚上去醫院做看護,日夜不停。

後來,她推起小車,到灣仔碼頭賣水餃。

憑著真材實料、用心製作,她的水餃漸漸有了名氣,顧客越來越多,生意越做越大。

最終,她一手創立了響徹香港的「灣仔碼頭」,也把一段跌宕人生,熬成了勵志傳奇。

想起余秋雨在《借我一生》中寫道:人生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去走,真正能保護你的,是你自己的人生選擇。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從自己爬、自己走,再到自己扶著自己的過程。

人這一生,走路靠自己。

與其指望別人兜底,不如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想要的一切。

從今往後,把自己活成太陽,無需藉助別人的光,也能照亮腳下的路。

《擺渡人》裡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答案是:自己。

所以,別再尋找那座不存在的靠山。

當你在心理上徹底斷奶,親手拆掉那些「護欄」,你才會發現:

孤勇,是通往自由的唯一路徑;無人兜底,恰恰是你能站立成自己的最大底氣。

從今天起,把生命的支點,從外在移回自己內心。

當你成為自己的岸,所見之處,便儘是通途。

願你餘生,以無依之心,行遼闊之地,活出自己的萬里晴空。

阿波羅網責任編輯:趙麗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家在美國 放眼世界 魂系中華
Copyright © 2006 - 2025 by Aboluowang

免翻牆 免翻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