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期間,一張女性穿著未剪吊牌連衣裙的照片 " 火 " 了。
網友吐糟遇到穿著不剪吊牌衣服的遊客,假期還沒結束,商家就收到了帶著汗漬、口紅印或是粉底液的退貨衣服," 五一白嫖黨 " 的討論迅速引發了無數人的共鳴和聲討。
與此同時,商家也向派代大吐苦水,說五一期間退款率飆升。
某女裝商家告訴派代,五一假期的退款率都超過 100%,其中在 5 月 3 日這天,退款率甚至達到 300%!
所以每逢假期,商家已經沒有以往那種打爆款的期待,而是想著怎麼能降低退款率,不然賣的可能還不夠退的。
這不,今年國慶黃金周,商家就想到了一個應對辦法——巨型吊牌。
大吊牌因其大尺寸、硬材質等增加了穿著不適感,從而能有效降低,因穿著後申請退貨的可能性。
不過,對於商家自身來說,自身實力不夠硬的前提下,大吊牌作用有限,同時也意味著高生產成本、高營運成本,這進一步增加了自身的負擔。
大吊牌成商家 " 新救星 "
被白嫖黨逼急了的商家們,企圖用大吊牌來防退貨。
早在今年 3 月份,有消費者在小紅書上發帖稱,自己買的衣服上有巨無霸吊牌。吊牌大到可 " 隨機扇飛一個路人 "。
此後,不少消費者陸續在小紅書曬出,購買的服飾的吊牌堪比臉大。不過,對於商家的這波舉動,不少消費者表示支持,認為這是 " 防止蹭衣服拍完又退貨退款的 ",畢竟誰也不想買到白嫖黨們退貨的衣服。
有商家在相關帖子下方吐槽," 每天都能收到穿過的退貨 "。這些衣服大多有明顯的穿著痕跡,如褶皺、壓痕、變形、污漬或異味。
基於此,巨型吊牌尺寸大、材質硬、顏色醒目,消費者穿著時會因吊牌的不適感和顯眼程度而減少穿出門的衝動,從而降低因穿著後申請退貨的可能。
而商家們被迫祭出大招的背後,充滿了辛酸。服裝行業的高退貨率眾所周知,尤其是女裝。
派代了解到,女裝的退貨率普遍在 50% 以上,某些細分類目比如羽絨服,有商家稱甚至超過 80%。
而大促期對於商家來說,曾經是提升銷量、增加曝光的黃金時期,但如今卻逐漸成為部分商家的 " 噩夢 "。
這種情況,大概率是消費者趁著節假日穿出去旅遊,然後將穿過的衣服又退給商家。
而退回來的衣服,難以二度銷售只是商家面臨的其中一個問題。從成本端來看,這部分衣服,商家還要承擔倉儲、營運、物流、人力等各種成本。
消費者穿了就退的這種行為,更令一眾商家深惡痛絕,因為這甚至會對商家起到毀滅性的打擊。
有媒體報導,瀋陽一職業學校在今年 4 月底,有 60 多名學生網購衣服,而在參加完運動會後,集體又以 " 質量問題 " 進行七天無理由退貨。
商家稱,退貨收到的衣服都有草屑,滿是褶皺,由於大量的退貨勾選都是質量問題,這觸發了平颱風控,導致這家店鋪遭封禁 3 個月,造成 10 萬多元的損失。
即便後來校方迫於輿論壓力原價購回了這部分衣服,但是造成的損失無法挽回。
不過,對於大部分女裝商家來說,大吊牌這種措施主要針對的是 " 穿了就退 " 這種惡意利用退貨政策的行為,但對於其他多種退貨原因,它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
而在大吊牌受到商家青睞的當下,網絡上已經出現,專門教授如何無損拆除各種特殊扣具和吊牌的教程。
能防白嫖黨,卻難擋退貨洪流
在服裝行業,尤其是女裝商家的退貨率奇高,消費者退貨的原因多種多樣,涉及商品尺寸、用戶身材、物流配送等諸多因素。
一方面,是消費者越來越挑剔。有女性用戶表示,現在買衣服越來越難買到想要的,經常買 10 件退 9 件。
另一方面,是商家宣傳物料做得不嚴謹。一些商家在特定的環境下,找了模特來試穿,拉高了消費者的期待。消費者到手的衣服,要麼有色差,要麼尺碼偏小,或者是面料以及款式不對。
在商家自身產品未得到提高的前提下,單純依靠大吊牌等手段來減少退貨問題是治標不治本的。大吊牌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退貨的不便,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女裝行業的內卷導致價格戰、同質化等問題,讓女裝商家們越來越艱難。單就去年下半年來看,9 月份網紅張大奕的淘寶店 " 吾歡喜的衣櫥 " 閉店;此後、李大米、周揚青、范智喬等網紅服飾店也陸續關停。據不完全統計,此前極為風靡的女裝店已經有超過 20 家黯然關店。
基於此,再用大吊牌只會進一步拔高商家的成本。
上述做吊牌的商家稱,就最近兩個月製作的紙質大吊牌大概有 4 萬到 5 萬個,起訂單位為萬的話,單個的成本在 0.1 元到 0.3 元期間。
也就是說,如果女裝本身存在款式不受歡迎、尺碼不全、質量不佳等問題,導致產品滯銷,再啟用大吊牌,其庫存也會隨之積壓,占用倉儲空間和資金。
而滯銷產品和積壓的大吊牌都會占用大量資金,影響商家的資金周轉,可能導致商家面臨資金鍊緊張的困境。
除了巨型吊牌,還能做什麼?
居高不下的退貨率源於平台、消費者以及商家三個層面的因素。
服裝的質量是退貨的關鍵因素之一,商家若想提高質量,需嚴格挑選供應商。
例如,如果是棉質面料,要確保其棉纖維含量符合標準,手感柔軟且不易起球。像一些高端女裝品牌,會對面料進行多次檢測,包括耐磨性、縮水率等指標。
在服裝製作過程中,加強生產環節的質量監督。從裁剪的精準度到縫製的牢固性,都要有嚴格的質量標準。比如,縫線要均勻、牢固,紐扣等輔料的安裝要穩固,避免因紐扣掉落等問題導致顧客退貨。
平台在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同時,更需保障商家的合法權益。之前部分平台為提升用戶體驗,對消費者較為寬容,在制定的退貨政策上較為寬鬆。比如,有的平台實行無審核、" 秒退款 ",在沒有調查或定責的情況下,提前讓賣方承擔損失。
不過,從去年開始,拼多多、淘寶、1688 等先後為商家修改了政策。
去年 4 月份,淘寶弱化 " 五星價格力 " 體系,同年 12 月天貓商家上線 " 退貨寶 " 服務。
今年 4 月份,僅退款正式告別電商行業。拼多多、淘寶、抖音、快手、京東等多個電商平台宣布全面取消 " 僅退款 ",消費者收到貨後的退款不退貨申請,將由商家自主處理。
到今年 5 月份,業內淘寶內測高退款率人群屏蔽功能,彼時內部人員稱該功能僅針對天貓、淘寶服飾行業商家開放。
與此同時,消費者行為方面也需要約束。陝西志辰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憶恆稱," 七天無理由退貨 " 不等於 " 七天無條件退貨 "。
其進一步指出,在今年 5 月實施的《售後服務無理由退貨服務規範》明確規定,消費者退回的商品應當完好,消費者基於查驗需要而打開包裝,或為確認商品的品質、功能而進行合理的調試不影響商品的完好。對超出查驗和確認商品品質、功能需要而使用商品,導致商品貶損價值較大的,視為商品不完好。
其中,服裝、鞋帽、箱包、玩具、家紡、家居類的不完好標準為商標標識被摘、標識被剪,商品受污、受損。商家可以在顧客簽收後第一時間溝通,確認收貨時商品狀態並留存照片、視頻等相關證據,對於不完好的商品,商家有權拒絕退貨。
總之,解決電商行業,尤其是女裝的高退貨問題,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單靠一方之力就能達成。這是一場需要商家、平台、消費者以及整個行業供應鏈等各方攜手並肩、共同努力的持久戰。從商家的精準選品、質量把控,到平台的規則優化、售後完善,再到消費者的理性購物、正確維權,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