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爆發迄今將近4年,挾著龐大戰力的俄軍雖奪取了近20%的烏克蘭領土,但往往付出極大傷亡才能取得少量進展,讓莫斯科為了兵源補充而大傷腦筋,如今,俄國則試圖將軍事訓練向下紮根,在新一波的教育改革之中,武器與軍事訓練從8年級開始就是必修課程,並且大幅強化愛國教育的內容,似乎正在為新的衝突做準備。
華爾街日報(WSJ)指出,在俄國國營電視台的節目之中,一群年齡介於6歲至8歲之間、才剛於秋季入學的小學1年級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接受1名曾在烏克蘭前線服役的俄軍進行服儀檢查,並且依照指令完成包括皮帶扣,衣領以及姓名標牌的調整之後,才正式開始當天的課程,且這樣的作息流程正從與烏克蘭接壤的庫斯克(Kursk)地區,擴及至俄國全境。
報導表示,這是俄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元素之一,在2014年兼併克里米亞半島,並於2022年發動侵烏戰爭之後,克里姆林宮就開始大力推動教改,強化愛國教育的推廣,且在戰爭不斷延長的情況下,軍事教育也開始向下紮根,試圖從小開始培養日後能加入俄軍行列的戰士。
目前,原本只是課外活動的武器課程,已經成為了8年級學生的必修課,讓十幾歲的青少年浸淫在軍事紀律、軍事史,以及如何分解與組裝卡拉希尼可夫步槍、操控無人機等課程之中;此外,俄國政府也表示,低年級的歷史教科書內容,很快就將進行改版,採取將西方視為仇敵、把烏克蘭看作是魁儡政權的史觀,且俄國國防部也擁有「青年軍」,聲稱有185萬名介於8歲至18歲之間的成員,協助在教育體系內散播軍事思想與概念。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克里姆林宮已經表示俄烏戰爭將會持續多年,因此透過教育改革灌注軍事元素,其目的就在培養新一代的愛國人士,除了堅定支持俄國政府,也會豪不猶豫地響應上戰場的號召。
俄國政治學家舒爾曼(Ekaterina Shulmann)表示,若是對學齡兒童進行適當的灌輸,未來就會成為「任何戰爭中更為便宜、更有效率計程車兵」。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則在2023年12月就曾表示「打贏戰爭的並不是將軍,而是教師」,凸顯出克里姆林宮早有計劃大力推廣此類「全民皆兵」的政策。
俄國推動教育改革,大幅提升軍事以及愛國教育內容,試圖培養新一代俄軍戰士,圖為俄國軍事院校的女性學生。(資料照片/美聯社)
此外,俄國政府也大幅增加了愛國教育的投資,藉由擴大對教育體系的控制,並且打擊歷史觀與現任政府不一致的教學單位,達成普京口中所說,獲得與西方在「精神」層面鬥爭的勝利。
根據正式統計,俄國用於「愛國教育」的經費,從2021年的約4200萬美元,至2024年飆升到6億美元,且今年的經費中,編列了40億盧布的預算,專門採購包括步槍、手榴彈模型,以及無人機供教育單位使用。
雖然支持前述教育改革的俄國家長為數不少,但也有部分為人父母者、教師以及教育專家提出警告,認為這樣的灌輸恐將培養出新一代的沙文主義者,讓目前政府的好戰態度被延續,且國民盲從的程度將會升高,相關發展令人憂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