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在全國布局300家門店、宣稱「依託國資與港股上市背景」的手機租賃平台「青雲租」突然爆雷:
資金鍊斷裂、員工欠薪、總部解散,留下超10億元的資金窟窿,數千名投資者從數萬元到上百萬元的投入化為泡影,而這些投資大多來自親戚朋友的相互推薦。據了解,全國受害人數或達到5000人,涉及金額近10億元。
號稱年化收益率16.8%
9月底出現兌付問題
「青雲租」一直以來都把自己包裝為手機租賃平台的頭部,從APP頁面到線下投資者招募海報,「青雲租」對外宣稱自己「固定實力雄厚」,是上市公司旗下產業,業務遍布200多個城市,累計服務用戶超過100萬人。
這種規模也成為了「青雲租」日後招徠投資者的重要話術,「因為客戶多、企業訂單量大,所以公司不斷拓展業務,需要更多商戶入駐」。據上海證券報報導,「青雲租」公司營運模式主要是向社會人員吸納投資,資金折算成不同型號的蘋果手機,投資者依託平台將手機租賃出去後收取租金差價。
以蘋果iPhone16ProMax手機為例,平台將按照9760元的價格進行採購,出租4個月即可獲得10306元的收益,實現回本。投資期分為4月、6月、12月租期,投資越久收益越高,年化率可以達到16.8%。
有人把66台蘋果手機放在平台
租金和手機都「血本無歸」
據1818黃金眼近日報導,寧波的董先生反映,他把總價50多萬元的66台蘋果手機放在「青雲租」平台上出租,不但租金沒能全部拿到手,手機也要不回來。
根據平台數據統計,66台手機總的金額是56萬多,租金提現金額23萬5千多。董先生說,今年9月底,平台的提現功能出現了問題。
記錄顯示,一直到9月28號提現顯示已完成,之後提現顯示審核中。
幾乎所有投資者
都是從9月開始意識到不對勁的
據封面新聞報導,9月中下旬開始,陸續有網友發帖,稱在「青雲租」系統提現失敗,疑似是員工的網友也發帖稱被欠薪。「青雲租」被質疑爆雷,然而有大量帳號「闢謠」,稱公司業務穩定、資金充足,因股改、融資等原因導致提現延遲。然而不久之後,這些「闢謠」帳號也開始維權。
武漢市民余婷(化名)告訴記者,介紹,今年1月份她在朋友的勸說下「上車」的。對方是她多年朋友,夫妻兩人都是「青雲租」公司的員工,自稱也投入了100多萬。余婷在學校工作,工資水平一般,第一期她只投了9萬元,「確實賺了一萬多塊。」但她之後陸續投入,截至9月份已經超過35萬元。
最後一筆錢投入不久,余婷發現帳號無法提現了。在網上不斷看到有人質疑「青雲租」爆雷,再次詢問這個朋友,對方反而吐槽「你現在才知道」。
員工抵押房產
上班兩月套牢130多萬元
相較於投資者的資金損失,員工的遭遇更顯荒誕。
「上班一個月,倒貼32萬元。」據奔流新聞報導,一位網名為「青雲租維權」的員工在社交平台講述了自己「付費上班」的受騙經歷。
她應聘的是初級招商經理崗位,入職一個月後,她不僅未領到分文工資,公司還以「走流程」「資產重組」等為由拖延薪資。後來公司強制要求員工自行購買蘋果16、蘋果17手機,拒絕購買者需每天加班至晚上8時。
為保住工作,包括她在內的上千名員工被迫掏錢購機。「當騙局浮出水面的時候,才發現全國有1000多名同事經歷了同樣的套路,這就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另一位無錫的趙女士,剛開始拿出6萬元試水,發現確實每月可以返利,就又把房產抵押,並拉來親戚朋友參與,10月份發現公司關門時,已經有130多萬元無法提現。
11月10日,奔流新聞記者從武漢市警局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分局關南派出所獲悉,已有多名投資者和員工向派出所遞交資料報案,「目前是調查階段,還沒有正式立案。」此外,也有多地投資者組建維權群組,向相關部門報案,涉及武漢、深圳、長沙等多個城市的涉案線索正在匯總調查中。
來 源:新聞坊、封面新聞、藍鯨新聞、奔流新聞、上海證券報、1818黃金眼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分析,「青雲租」爆雷反映出中共國長期監管真空、資本冒險主義與「國資背書」濫用的結構性問題。平台敢在資金鍊斷裂後繼續吸金、強迫員工貸款購機,本質是披著「新經濟」外衣的類龐氏騙局。資本亂象之所以能蔓延至 10 億規模,與地方監管失效、民眾對「國資光環」的制度性依賴密切相關。「當『國資光環』成了詐騙通行證,每一台手機都是被掏空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