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共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共同創辦人裴倫德(Luke de Pulford)15日在巴黎公開指出,IPAC近年遭到中共政府系統性施壓,已因此失去三個成員國,凸顯中共正利用外交脅迫圍堵國際挺台力量。
他點名馬拉威與甘比亞是被迫退出的國家。中共直接向馬拉威政府下最後通牒:若不讓該國議員退出IPAC,就取消總統的訪中行程;甘比亞也遭遇同樣壓力。裴倫德強調,這些案例清楚顯示中共把雙邊外交當成政治籌碼,用來阻斷小國參與支持台灣的國際行動。
此外,索羅門群島也成為目標。中共不僅直接要求兩名身兼IPAC共同主席的索國議員退出,還索取一份支持「一中原則」的官方聲明。結果北京兩個要求都得逞,一名主席被迫退會,目前只剩議員小肯尼羅瑞(Peter Kenilorea Jr)繼續替台灣發聲。
裴倫德進一步指出,除了針對個別國家,中共對IPAC的打壓早已全面鋪開。去年IPAC在台北召開年會前,中共提前取得與會名單,並向其中11個國家的代表施壓要求不要出席。近期肯亞等非洲國家也持續被中共施壓。
副總統蕭美琴近日受邀赴歐洲議會IPAC年會發表演說,被視為重要突破,卻立即遭遇網絡假消息攻擊,聲稱「台灣以80億歐元換得演講機會」。裴倫德嚴正否認,強調IPAC並未接受台灣政府的巨額捐款,這類言論屬於典型的惡意假信息。他同時強調,IPAC也曾成功阻擋美國商人松頓旗下資本收購英國《每日電訊報》,顯示組織具有獨立性與影響力。
裴倫德最後表示,國際上願意為台灣發聲的議員與組織正承受日益升高的政治壓力,而中共的施壓方式變得更直接、更強硬,因此更需要民主國家彼此支持。
阿波羅網評論員王篤然認為:中共對IPAC成員國逐一施壓,逼退小國議員,表面上是「維穩」,本質卻顯露出對國際挺台聲勢擴大的恐懼。真正的大國有自身戰略與外交空間,不會因北京的一句話就屈服;能被威脅成功的多是經濟依賴度高、國際影響力低的小國。越是用強硬脅迫方式圍堵台灣,越證明中共缺乏自信,也更凸顯台灣議題在國際社會的重要性正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