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智真

因緣果報絲毫不差(圖)
2025-11-15

其實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因果關係,天理循環,報應不差,所以人之所為怎能不謹慎啊?!相信善惡有報的真理,自覺的行善積德,不僅為自己增加福份而免災,而且為子孫積福打下基礎。敬天敬神、一切遵循天理而為善,這是決定人命運及未來的最重要的事情。

音樂竟給人擁有跟神明溝通的能力?(組圖)
2025-10-27

宋徽宗趙佶《聽琴圖》局部(圖片來源:國立故宮博物院)《樂記》是西漢中期以前古代儒家論樂的綜合性論著,在中國音樂思想發展史上有深遠的影響。《樂記》中的樂,不是單純的音樂,是廣義上的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總稱,儒家首先重視的不是作為藝術存在的樂,而是作為個人道德修養方面的樂教。《樂記》...

孔子對水的觀察有多深?讓你勝讀十年書(圖)
2025-10-19

教育家孔子善於從普通的事物或者現象中,發現道理,以善化他人。(圖片來源:公有領域)孔子是中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非常重視道德教化,善於從普通的事物或者現象中發現隱含其中的道理,善化他人。他通過對最平常的水的觀察、感悟和思考,以倫理道德思想為切入點,來闡發對水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為何學書法要先學會做人?(圖)
2025-10-11

古人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則筆正(圖片來源:Adobe Stock)文字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賦予了漢字極為豐富的內涵,古人歷來就有:字如其人,人如其字,文如其人,文以載道之說,提倡作字先做人,心正則筆正。因此,想寫好書法,並非易事。中國書法歷來注重字的氣質、神韻,因...

李白擁有這一項特質最難得可貴(圖)
2025-06-17

李白渴望實現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遠大理想。(圖片來源:公有領域)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陝西成紀(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墮胎寓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他即於此出生。幼年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縣)青蓮鄉。唐代大詩人,世稱詩仙。說起李白,是無人不曉,人們讚賞...

拒色守正 重德善報(圖)
2025-03-16

現代人往往認為只要自己努力學習、工作,就可以有遠大的前程,甚至可以改變命運,這是無神論者普遍被灌輸的思想。雖然古人也說學而優則仕,向上進取是人應該做的。然而一個人是否可以金榜題名、科舉高中,除了文章寫得好不好,往往更看重一個人的德行如何,甚至還有其祖先的善行回報等。《太上感應篇》...

行善善報 救人改命
2025-01-16

明朝時,有位李生,家庭很貧困。一天,街上一位算命先生告訴他說,從其面相上看白露節前將命終,李生聽了十分憂鬱。鄉試將近,幾個同學來邀約他一起去趕考。由於算命者所說的話,他不想去,又無路費,加以拒絕。有位王生,家中富有而且很重義氣,拿出十金送給他,並勸他說:算命先生的話,不足以信。這...

勇於盡責而不矜己功(圖)
2024-10-08

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謙讓、禮讓是一個有著豐富內涵的傳統道德信條。然而謙讓並不是一味講退讓、忍讓,在古人的觀念中,謙讓是指在名位上的讓,謂之君子不爭,推功及人。而在原則問題上,古人又推崇當仁不讓。所以,謙讓是建立在勇於負責基礎之上而不言己功的高尚道德風範。春秋時期,晉國部隊在鞍...

見禮知政 聞樂知德(圖)
2024-02-12

季札畫像,出自《吳郡名賢圖傳贊》季札,春秋時期吳國人,明禮儀,重承諾,有節操,以美德著稱於世。因受封於延陵,所以又稱為延陵季子。公元前五四四年,吳國派遣季札出使中原各國,結交、通好北方諸侯,學習中原文明禮儀。因季札賢名遠播,每個國家都很歡迎他。在魯國,他請求觀賞周朝蔚為大觀的禮樂...

匡扶正義 莫負使命(圖)
2023-12-17

馬周,字賓王,唐朝時清河茌平人,年幼時失去父母,家境貧寒,但他十分好學,精通《詩經》、《左傳》等。他任博州助教後,時常喝酒,事情治理的不好,被人責備後便拂袖而去。從此更加沉湎於飲酒,不務正事。《太平廣記》中說:馬周落魄流浪,人們都躲著他。他聽說袁天罡善於看相,就去求他看相,袁天罡...

怎樣識別君子與小人?太簡單了!(圖)
2015-10-07

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網絡圖片) 孔子說:「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君子是明了人生真諦的人,無論在任何環境中能夠堅守道義而行事,秉承聖賢的教誨而做人,其所到之處能潤澤、教化一方,使人們崇尚道義。這種善於教...

古典名著開篇、結尾詩詞選
2010-11-10

文/智真仰望文學的天空,經典作品可謂是繁星滿天。古人云「文以載道」,所有的經典文學作品都離不開一個「道」字,其具體而微地集中表現為在人生感悟的過程中對崇德修身的穎悟,飽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天命觀和道德觀,為心靈指明方向。一部優秀文學作品往往都有一個結構嚴謹的...

古典名著開篇、結尾詩詞選
2010-07-01

仰望文學的天空,經典作品可謂是繁星滿天。古人云「文以載道」,所有的經典文學作品都離不開一個「道」字,其具體而微地集中表現為在人生感悟的過程中對崇德修身的穎悟,飽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天命觀和道德觀,為心靈指明方向。一部優秀文學作品往往都有一個結構嚴謹的布局,...

琴棋書畫--此中有真意
2010-06-27

「琴、棋、書、畫」是中國古代四大文化藝術,源遠流長,蘊含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網路圖片)「琴、棋、書、畫」是中國古代四大文化藝術,源遠流長,蘊含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是自古以來謙謙君子修身所必須掌握的技能。我國傳統文化講究人、...

中國古典詩詞中的「天人合一」境界
2010-03-18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核心與精神實質。古人認為要「觀天之道,執天之行」,對天地自然充滿虔誠的敬畏和感恩,感恩的人懂得因果關係,心存善念,善待萬物,以達到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上下與天地同流」。我國古典詩詞以精練的語言、...

定好了的壽命和運氣也會改變
2008-09-01

元朝時有一個叫趙春生的人,以經營田莊為業,為人工於心計。一次,他碰到了一個叫活無常的陰差,他就托這個陰差到陰司查看他的壽命和運氣。 陰差看完陰籍後告訴他:「我求掌案者檢看陰籍,知你能活九十四歲,生三個兒子,家財萬貫,衣食享用不盡,是個全福的人。但是你千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