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中國歷史

章立凡:中國歷史能否走出死循環?(圖集)
2025-06-12

我屬於在歷史巨變中成長起來的一代,回憶就是咀嚼痛苦。實事求是地梳理和反省歷史,有助於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這是個常識問題。對讀者而言,我所能做的工作就是——還原歷史,奉獻常識章立凡(圖/本刊記者梁辰)近代史所工作期間,與合作學者包子衍(右)焦靜宜(左)合影/8...

諸葛咬金:張愛玲「烏鴉嘴」:中國歷史的是「竹節運」(圖)
2025-05-25

張愛玲,這位被譽為中國近代極具才華的女作家,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深刻刻畫了中國人(上海)的人性與生活文化。從《金鎖記》中對女性命運的悲涼描寫,到《傾城之戀》中對愛情與現實的掙扎,張愛玲的筆鋒劃破了許多人性與社會的遮蔽。但最近幾年,讓筆者比較震驚的是她在《都市的人生》中的一...

《孫子兵法》:人生真正的失敗,從自己的情緒開始(組圖)
2025-05-17

《孫子兵法》不只是一部兵書,它還蘊藏著深厚的中國歷史文化內涵。《孫子兵法》中有句話:將有五危:必死,可殺也;必生,可虜也;忿速,可侮也;廉潔,可辱也;愛民,可煩也。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災也。01喜不形於色,怒不溢於表《孫子兵法·火攻篇》中說:主不可以怒而興師,...

這些年讀歷史,感悟到的一些大實話(圖集)
2025-04-10

01不要相信政策是個好政策,只是被下面的人執行歪了這種話,我堅持認為,容易被下面的人執行歪了的政策,算不上一個好政策,因為一個好政策必須要考慮到執行層面細節問題。王安石的新政如此,賈似道的公田法也是如此,從他們制定政策的初衷來說,都是想要解決朝廷的財政問題,但是到了最後都變成了普...

承載中國歷史的15條古道(圖集)
2025-02-04

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歷史煙塵中,曾經存在這樣一些古道,它們夾在古代荒蠻的山水之間,充滿未知的危險和詩意。沿著它們,張騫曾經出使西域、文成公主遠嫁他鄉、成吉思汗遠征歐洲大陸……這些道路逶迤過崇山峻岭、大漠黃沙、蒼茫草原。這些道路承載的,不只是馬背上的貨物而...

中國歷史頻繁出現大規模食人事件的原因是什麼?
2025-02-02

三年饑荒和文革時期中國都出現了人吃人的慘劇,文革時期廣西甚至有上千人被吃,這種情況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歷史,而歐洲則鮮有大規模吃人事件的記載。(參見中國食人史)而且某些令人髮指的反人類行為在世界上都罕見,在這裡舉幾個例子:隋代末年,"隋末荒亂,狂賊朱粲起於襄、鄧間,歲飢,...

和當今驚人相似 大清,其實贏了甲午戰爭
2025-01-20

對清廷來說,戰爭到底贏了沒,倒也沒有那麼重要——畢竟輸了洋人已經不知多少次,而維持自己的統治才是第一要務。於是,不管上層有多慌張,對下層的宣傳,那必須是又贏了、一直贏。萬一讓老百姓知道了真相,引起社會不滿,才是真正的大麻煩。於是,剛剛戰爭失敗的清廷,並沒有在挽救戰局、改革自強方面花費更大的精力,反而將重點放在了「對內宣傳戰」上。讓老百姓繼續活在自信之中,才是重點。

許小年:中國歷史研究中最大的「冤假錯案」,就是把過去兩千年定性為封建社會(圖)
2025-01-11

從秦到清不是封建社會,這兩千年的社會性質是什麼?雖然各家眾說紛紜,共同的一點是專制主義。如果此說成立,中國近代史的研究就要換個思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未在中國出現,原因不在封建剝削和壓迫,而是集權專制。市場經濟所要求的權利、契約和法治意識在封建社會中並不缺乏,卻遭到集權主義的壓制和破壞,「資本主義萌芽」在明清之際的夭折可能不是由於封建社會太長了,而是因為封建社會太短了。

我們對戰爭的許多錯誤認知,都是被宋朝誤導的(圖集)
2024-11-08

整個宋朝,包括明朝的大部分時間裡軍隊的戰鬥力很差,沒有攻擊能力,只能被動挨打。為此北宋在河北拼命折騰黃河,結果弄決口了三回,自己人淹死了一大堆,到最後女真人還是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明朝則是從永樂年後就不惜血本拼命建設所謂的九邊重鎮,試圖靠高牆深壘擋住蒙古人劫掠的馬蹄,但也先和俺答照...

驚駭!中共14位頭面人物詭異名單 目標:顛覆和毀滅人類(圖)
2024-10-26

中共是共產國際的東方支部。(大紀元配圖)一份中、蘇沆瀣的詭異名單下面這份頗有內涵的名單,列出的是中共歷史上舉足輕重的14個頭面人物的中文名字和俄文名字。周恩來↔莫斯克文劉少奇↔達爾斯基鄧小平↔多佐羅夫任弼時↔布林斯基王明↔克勞白夫...

歷史中的遮蔽:你只是愛皇帝而已
2024-10-12

昨天文章中談到遮蔽,其實歷史深處的遮蔽更嚴重。比如,清軍入關。很多人認為是明朝皇帝用錯了人,如果袁崇煥這樣的人受到重用,就不會亡國。這樣想也可以理解,如果你愛明朝,恨清軍,認為投降滿清就是賣國,後面為什麼又轉而大讚康熙、乾隆?站在明的角度看,是潰敗,而從清的角度,入關就是進取、是...

居住在宋代中國的外國人(圖)
2024-08-21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宋朝,北宋張擇端繪。(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元1271年,在中國是宋度宗咸淳七年,一位叫做雅各的義大利商人通過水路,來到了南宋的港口城市泉州。他發現,十三世紀的泉州就是一個超級繁榮的國際大都會:在刺桐(即泉州),人們可以見到來自阿拉貢(Aragon)或威尼斯、亞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