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體制

迅速沖熱搜!東北笑了 全中國哀嚎(組圖)
2025-11-17

東北又贏了。隨著2024年東北三省的最新人口數據公布,一句戲謔的話語迅速衝上熱搜:東北又要少一個班級的學生了!黑龍江減少了33萬人,遼寧減少了27萬人,吉林減少了22.1萬人。三省合計一年流失超過82萬人,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的消失。遼寧的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出整整22萬,吉林的出...

鳳羽財經|人口數據出爐,東北老鐵遙遙領先
2025-11-14

黑龍江減少了33萬人,遼寧減少了27萬人,吉林減少了22.1萬人。三省合計一年流失超過82萬人,相當於一個中等城市的消失。遼寧的死亡人數比出生人數多出整整22萬,吉林的出生人口甚至不足10萬。出生率墊底、離婚率封頂、死亡率爆表,人口「三殺」,一場無聲的社會實驗。網友調侃說:不生了、不過了、不活了。好像一個段子,但其實是中國最早交卷的一次考試。

沉迷於房產和鐵飯碗的「長遠眼光」,只不過是短期經驗(圖)
2025-11-06

這兩天看到不少數據,一些家庭陷入房產斷供危機。這並不奇怪,一邊是失業增多,還貸壓力巨大,一邊是房價下跌,損失難以承受。很多人會用過往經驗說事兒,認為房價一時的漲跌很正常,以前也有過,過幾年就好了。這個說法看似有道理,實際上是缺乏經濟學常識,將原本存在不同形態的經濟波動狹隘化和極端...

雨山:不要再讓「於朦朧」悲劇重演(圖)
2025-10-23

於朦朧的死,是悲劇,更是警鐘。 他臨終前曾說自己太善良、太軟弱。 善良是優點,但在魔鬼面前,軟弱就是同謀。 希望他的犧牲,能喚醒更多中國人。看清中共的本質,不再幻想、不再沉默。這是善與惡的分水嶺,是生與死的選擇題。 請所有還有良知的人,登上「大紀元退黨網站」,完成三退,拿回靈魂的自由。不要再讓下一個「於朦朧」重演悲劇。

袁斌:偌大的中國為何容不下袁立的聲音?
2025-08-04

在微博上,袁立一向敢言,常對弱勢群體和社會問題發聲,因而遭到中共的封殺及五毛抹黑。2020年3月,新冠病毒(COVID-19,中共病毒)疫情期間,袁立疑因為疫情問題多次發聲,她的微博遭官方禁言。她的個人微博被提示:「你的帳號將被永遠封禁,因為你最近發布的內容違反了相關法律法規。」7月28日,袁立發文稱,「從微博到抖音,至視頻號,再到小紅書,全部給封了,這小紅書僅蹦了沒幾天。現在僅僅給我留下微信朋友圈。在一個視頻時代、網絡資訊時代,這就等同於坐牢。」

謝泳:體制曾讓知識分子無路可逃
2025-07-22

知識分子與政治、知識分子與體制、知識分子與社會變遷,這似乎是一個永遠沒有盡頭的話題。謝泳曾說"多數知識分子面對新時代的政治要求沒有表現出普遍的抵抗性,可能是他們後來悲慘命運的開始",他也說"不信任知識分子是新時代的基本特點"。時代的洪流中,無處躲藏的啟蒙者、教育者和書寫者們曾一度被擠向一道道牆,和一條條擊在心上的皮鞭,"我們的文學為什麼進步不了?因為作家們在寫作的時候沒有自由的心靈"。

《炎黃春秋》雜誌:一個體制邊緣俱樂部的興衰浮沉(圖)
2025-07-06

曾幾何時,這一南一北兩大媒體,是中國改革開放年代的輿論重鎮。可以說,他們曾經的光榮與夢想,實際上代表了改革開放年代的光榮與夢想;而他們後來的衰敗乃至沉寂,也意味著這個時代的黯然落幕。對這兩家媒體來說,曾經,推動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的和平轉型是它們共同的使命,但它們各自的定位、風格又...

布丁|有錢搞形象工程沒錢修漏雨教室,太荒唐
2025-07-01

梳理過往新聞就能發現,地方官員搞形象工程,或挪用資金補財政窟窿,除非涉及貪腐或利益輸送,一般不會受到非常嚴厲的處罰,通常是黨紀處分,頂多免職降職,等風頭過後,說不定還能換個地方或部門高就,對官員的震懾力遠遠不夠。而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現巨大的債務難題,亂搞形象工程是重要原因之一。形象工程之所以稱作形象工程,是因為這些工程容易被看到,能讓某些官員感覺倍有面,也容易獲得職位上的升遷。

【微博精粹】習哥丟軍權 小弟都看出來了
2025-04-15

whyyoutouzhele:台灣當地一家大潤發超市的招聘海報,顯示月薪30500台幣(約6,869人民幣)時薪192台幣(約43人民幣)並且月休9到10天,引發中國網民羨慕:「這個工作時長在中國僅有2千左右」「要不你們打過來吧,我月休2天」「不要再發了,再發我真的劃皮艇過來了啊」。

倪刃|官本位不改,這個國家就沒有出路!(圖)
2025-03-13

在中國,做官一直是無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從古代的科舉到今天的公務員考試,成為官似乎就意味著成功、體面、權力和資源。這種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讓人們把官職當作人生的最高追求,把體制內外分成天上地下,甚至讓整個社會都圍著權力運轉。但是,如果社會把做官當成唯一出路,那國家的發展就真的沒...

(被封殺)換個角度聊聊,為什麼土撥鼠總以為自己是哪吒
2025-02-17

毫無疑問,在對《哪吒2》讚譽如潮的當下,認真的去分析電影裡有哪些編劇上的漏洞,無異於是拿自己當靶子。當然,如果你只希望看一部爽片,那就沒必要太糾結於細節和深度。如今這個時代沒法認真,很多事樂呵樂呵得了。在《哪吒2》的影評中,我能記住的留言之一是「開局我以為自己是哪吒,結果我是土撥鼠」。請恕我直言,很多發出這樣感慨的朋友,請不要以為自己是土撥鼠。很可能,你們,包括我,連土撥鼠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