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何清漣

何清漣:芬華已逝,余芳長存(圖)
2025-01-04

2008年10月,印度錫金邦首府崗托,李江琳(右一)採訪西藏難民歷史學家、傑出的當代西藏史學家李江琳女士辭世,作為她生命中最後十餘年的密友,心中傷痛,無以言表。1956年前出生的中國人,幾乎算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同代,這個共和國所經歷的一切磨難,幾乎都化為我們這代人的苦難與創傷。人...

何清漣:「川普回歸」之後的中美互動
2024-12-26

2024年近百場選舉,美國大選當之無愧成為Top.1,世界熟悉的川普總統回歸美國政壇峰頂,儘管還沒有正式走馬上任,但無論是國內政策還是針對國際關係的各種發言,已經讓他各國開始調整自己的姿態,無論是盟友、競爭對手還是關係較為疏遠的國家,都做好了應變準備。但在美國所有的對外關係中,美...

何清漣:美中關係:成於全球分工的互相依賴
2024-10-13

目前,美中關係處於平靜階段。對美國來說,大選期間,國際事務維持現狀最為重要;對中國來說,也得等待大選結果,視白宮主人是誰制訂因應之策。但是,這段窗口期也是最好的反省時期,雙方都有必要反省一下美中關係為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因為這並非是兩國任何一屆領導人刻意追求的結果,只要認真思考一...

何清漣:從孫雯案看「制度套利者」如何成為間諜
2024-09-12

最近紐約前州長助理、美籍華裔孫雯被以間諜罪起訴,儘管不是2018年以來的第一起,卻因三個特殊因素而成為媒體熱點:孫雯在美國州政府任職,但所作所為卻是美國愛國僑領的標配; 她所在地是紐約,號稱美國的門戶; 美國借她的被捕向世界宣示:清理中美戰略合作夥伴時期的政治遺產—&...

何清漣:中南海占星術與克里姆林宮學──貌似而神非
2024-08-27

克里姆林宮學盛行期間,由於前蘇聯的鐵幕政治,美國從國際戰略界、外交界直至媒體界,雖然也會使用「克里姆林宮學」的方法分析蘇聯政治、經濟社會,但畢竟成果豐碩,尤其是布熱津斯基在所有人都未預測到前蘇聯可能崩潰之時,做出了神準的預測,讓人不能不服。反觀「中南海占星術」,目前還未顯示任何值得一提的成果,因此只能說,二者雖然都是占星術,但貌似而神非,完全不是一回事。

「右派翻天」?他才是歐盟事實「一哥」(圖)
2024-07-27

右翼崛起並日益受歡迎,與歐洲民眾在經濟和政治雙重困境下尋求解決之道的需求密切相關。俄烏戰爭是個轉折點,生存危機喚醒的民意很難完全扼殺,兩個因素註定歐洲必然右轉,只是過程將非常緩慢與曲折。法國極右勢力勒龐被阻擊,讓歐洲左派聯盟鬆了一口氣:馬克龍解散國會之舉,終於將勒龐領導的國民聯盟...

何清漣:改革不改方向,變革不變顏色
2024-07-26

這篇《改革家習近平》,稱「習近平被認為是鄧小平之後的又一位卓越的改革家」,這是官媒首次為習近平冠上「改革家」之名,通篇看下來,是一篇寫得比較認真的頌聖文章,既然是頌聖,當然免不了拔高頌揚。但是關於習近平是不是當得起「改革家」,一是看所謂改革內涵,二是主要看改革的具體內容,這兩點決定了習近平是什麼類型的「改革家」。

何清漣:三中全會重點:央地稅收分成調整與羅掘新稅源
2024-07-15

從目前三中全會的各種劇透來看,新一輪財稅改革主要是央地稅制再協調,從中央稅收那隻碗裡撥拉部分飯粒,再開收新稅(主要是消費稅),解決地方政府的財政饑渴。無論是中共當局,還是官媒奉承,都未拔高到「財稅體制的重大改革」這一程度。沒人將其與歷史上幾大有名的稅改相比,甚至也沒有拿來與本朝前宰相朱鎔基的分稅制相比。

何清漣:七日之蟬──《懲治台獨意見》的立與廢
2024-07-01

中國有句老話,法不責眾,談的是執法過程中,即使條文具在,但如果觸及法網的人太多,都不能一一按律懲罰,比如歷朝歷代包括各國的「禁酒令」無不如此,最後結局就是因為違法者眾,罰不勝罰。因此無論何種政權,在立法之時就得考慮這點,否則在實施時會有極大阻力。但中國偏偏反其道行之,明知「台獨」的範圍劃得太廣,將使此法成為掛在牆上的瓠瓜,中看不中用,卻非得立此責眾之法。

何清漣:中國財政缺口逾萬億 即將崩盤
2024-06-28

海外輿論認為中國瘋狂印鈔超過美國拜登政府。中國方面有人指出,美國的M2範圍有限,包括流通中的現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儲蓄存款、10萬美元以下定期存款、貨幣基金等,10萬美元以上的定存不在M2統計範圍之內。在中國,不管多少錢,100萬、1000萬甚至1億元定存都放在M2里核算,因此,簡單計算沒有意義。但人民幣不是世界貨幣,增髮帶來的通脹,幾乎全由中國人承受。

何清漣:外國人在中國被殺為何總被民間高度政治化?
2024-06-14

當局對待「境外」的高度警惕之態,已經類似當年毛時代(1949年直至毛後的1978年)對待海外關係的態度。隨著美中競爭日趨激烈,尤其是2023年生效的修訂後的中國《反間諜法》擴大了間諜的定義,而5月通過的擴大版《保守國家秘密法》則覆蓋了教育、技術、網際網路使用和軍事設施等領域的敏感信息。新的條款之一規定,具有訪問機密信息權限的工作人員在離職或退休後一段時間內都不能出國旅行,除非經過批准。這種情況下,如何能讓老百姓不對外國人在中國被殺事件生發無窮猜想?

何清漣:美國應對「三大危險朋友」,態度有微妙差別
2024-06-03

賴清德在美國代表團到達當日發表的講話,表明他對現實有清醒認識。早在2022年4月俄烏戰爭開打兩個月之時,其時正值台灣群情激昂地稱「台灣就是烏克蘭」,不少台灣名嘴聲稱要用美烏共用資訊戰打垮中共,好些台青上烏克蘭戰場當志願者之時,賴清德當時兩度公開聲稱:「台灣決不能成為烏克蘭」。也因此,賴清德在總統任上,在堅持他一向的「台灣不需要再次獨立」、「兩國互不隸屬」這些主張時,會注意留出避戰空間。

何清漣:香港 警匪片走向真人版
2024-05-31

香港不僅只是香港人的家園,那地方曾是世界上最宜居之地:中西文化並陳,華洋怡然雜處,中外美食在那裡都以特別精緻的形式呈現,香港人與洋人各自按照自己原來的生活模式,各取所需。逾萬家跨國公司的辦事處與各國NGO雲集此處,既為香港帶來了豐厚的商業利益,也讓全世界愛好異國情調的國際主義者雲集香港,更讓人產生幾分神秘感的是世界上五大情報機構與中國國安活動均在那裡活動,演繹各種只有這個圈才知道的冒險故事。

何清漣:東南亞未來的選邊取決於美國政治
2024-05-24

在美中競爭的背景之下,東南亞成為雙方積極拉攏的地緣政治角力場域,但東南亞國家的態度一直處在鐘擺狀態。儘管《東南亞態勢報告:2024》顯示出對美國不利的變化,但確實是受到加沙戰爭的影響。今年大選落幕之後,如果美國國內政治有大的變化,國際政策隨之調整,東南亞國家的態度亦會隨之變化。不過,除了菲律賓之外,其餘九國的調整隻會限於對中美兩張餐檯的青睞度,絕對不會丟棄其中一張餐檯。

何清漣:美國校園抗議左派分裂 拜登政府左支右絀
2024-04-30

除了少部分美國人之外,多數都忘記了猶太人是美國唯一用法律賦權居於受害者金字塔頂端的族群:早在2004年,美國小布希總統通過《全球反猶太主義審查法》(Global Anti-Semitism Review Act),各國反猶主義辦公室一直尋求在全球禁止反猶言論,。其中一個原因是猶太人在美國金融投資行業、商業、傳媒業、大學獲得成功者燦若群星,因此,「猶太人是人類社會最大受害者」成為主流敘事。。校園抗議的實質就是美國左派通過DEI設定的身份等級序列上,金字塔中低端的人反抗高踞頂層的猶太人不可被質疑的特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