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供應鏈

調查:亞太企業擬未來1至2年將供應鏈遷至鄰近地區(圖)
2023-03-14

新冠疫情令全球供應鏈出現混亂,企業愈來愈關注供應鏈是否足以應對衝擊。「滙豐環球供應鏈—新時代貿易網絡」調查顯示,亞太區內企業有意在未來12至24個月將供應鏈轉移往鄰近地區,並希望將53%的供應鏈布局於亞洲,較2020年擴大6個百分點。調查顯示,67%受訪亞太區企業準備...

日韓破冰撼動晶片業!專家警告中共災難倒數:更邊緣化了(圖)
2023-03-13

韓國總統尹錫悅本周將前往日本訪問,日韓關係可望順利破冰,南華早報引述韓國經濟專家說法指出,全球半導體生產由韓國、日本、美國、荷蘭、台灣等國家主導,如今日韓關係改善,將使半導體供應鏈變得更加穩定,而中共將被孤立。

華大集團再陷漩渦 被英官員指控入侵基因資料庫(圖)
2023-03-11

美國近期將中國"華大集團"的兩家子公司列入"貿易黑名單"後,英國議員呼籲政府對該集團啟動國安審查,並將其逐出政府採購供應鏈。與此同時,有英國官員披露,英國政府早於2014年已知道華大集團頻繁入侵英國基因資料庫,卻仍在疫情期間採購華大集團子公司的新冠檢測包。該事件引發英國朝野討論。

美年度情報報告:中共利用供應鏈優勢作為武器 提升政軍實力(圖)
2023-03-09

美國情報部門周三(3/08)在報告中指出,美國日益憂心中共利用其在全球供應鏈的主導地位,作為提升政治與軍事力量的額外武器。

沒有供應鏈無法替代的神話 繼手機後陸筆電供應鏈向越南轉移(圖)
2023-03-08

自2019年中美貿易戰爆發之後,美國加緊對中國科技產業實施技術管制,有越來越多的外資廠商開始逐步將大陸的供應鏈轉移出去。近期最受關注的是智慧型手機供應鏈大批轉向印度,而現在連筆記型電腦供應鏈也快速向越南轉移。

花旗高層:客戶正將供應鏈移離中國 趨勢將持續數年(圖)
2023-03-02

據香港《經濟日報》引述彭博報導,花旗集團歐洲、中東和非洲業務的執行長David Livingstone指出,該集團的客戶正將供應鏈移離中國,這種趨勢可能至少會持續幾年。

比預期更快!蘋果拋棄中共!陸廠驚曝震撼真相 供應商爭相逃離(圖)
2023-03-01

美中緊張情勢加劇,衝擊全球供應鏈及貿易,蘋果AirPods中國製造商歌爾(GoerTek)副董事長 Kazuyoshi Yoshinaga表示,蘋果的中國供應商將產能轉移出中國的速度恐比預期更快,預計高達9成的蘋果供應商正思考是否要將產線外移。

中國獨占非洲礦產 引發供應鏈安全擔憂
2023-02-28

近年來,中國對非洲國家的借貸金額逐步攀升。而作為還款補償,非洲國家則以稀有礦物資源為抵押,此舉也導致中國獨占非洲礦產的現象日趨明顯。有學者擔憂,中國對於非洲礦產市場的掌控或將危及全球供應鏈安全。一名工人走在南非公司經營的湯貢金礦工地上近年來,中國通過一帶一路政策在全球擴張經濟和政...

ChatGPT加速AI晶片運算 美台握關鍵供應鏈卡中共脖子(圖)
2023-02-27

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人工智慧熱潮,半導體晶片運算能力成關鍵,美商和台廠主導高階晶片供應鏈。(示意圖)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人工智慧熱潮,半導體晶片運算能力成關鍵,美商和台廠主導高階晶片供應鏈,儘管中共有意布局,但美國管制半導體出口,加上掌握電子設計自動化(EDA)軟...

美國晶片殺招出鞘!這大咖再嗆中共…(圖)
2023-02-25

美國與大陸在高科技領域上激烈競爭,美國也頻頻對大陸晶片業設下嚴格制裁措施,同時,美國也推動晶片法案加強生產在地化,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強調,此舉不是尋求補貼競賽,而是避免台灣壟斷先進晶片市場,避免供應鏈受衝擊,同時繼續召集盟友加強半導體管制措施,在科技競爭中擊敗中共。

英國推演中共攻台經濟落差 研議供應鏈遭波及應變措施(圖)
2023-02-15

英國《衛報》報導,英國官員已就一旦中國大陸入侵台灣可能產生的經濟後果制定了一系列戰略方案。路透社資料圖片英國《衛報》報導,英國官員已就一旦中國大陸入侵台灣可能產生的經濟後果制定了一系列戰略方案。據指出,由於中國和全球供應鏈息息相關,台灣更是微型晶片主要生產地,因此制裁中國將比制裁...

氣球事件警示 美企加快撤出中國分散供應鏈
2023-02-15

美中為疑似偵察氣球在北美被射落而關係緊張,一些仰賴中國製造的美國大型貿易協會的代表因而敦促成員企業加強讓供應鏈多元化。CNBC網站報導,全美零售協會(NRF)、美國成衣及鞋類協會與供應鏈管理專業協會(CSCMP)表示,偵察氣球引發的美中緊張升溫已導致成員企業新的疑慮,企業多年來早...

供應鏈再現通膨警訊 消費者應準備好對錢包的衝擊(圖)
2023-02-14

在市場準備迎來周二(14日)最新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之際,物流經理人警告供應鏈中存在持續的通貨膨脹源頭,並表示消費者應該準備好應對通膨對錢包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