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吳奕軍

吳奕軍:被低估的里程碑:美日韓峰會確定「聯手抗中」
2023-09-04

美日韓在大衛營峰會展示聯手抗中,是反共歷史重要里程碑,對飽受中共脅迫而且壓力激增的台灣而言,是相對受到保障的利害關係者,應屬重中之重,然而台灣輿論甚受大選碎片化消息紛擾所困,甚至自我設限、故步自封,相關新聞報導與討論不成比例地少,成為「被低估的里程碑」,相當可惜。

吳奕軍:中植集團爆雷全球敲警鐘
2023-08-18

中植集團業務包括金融、投資、財富管理、新金融等領域,旗下金融平台有中融信託、恆天財富、新湖財富、大唐財富、高晟財富以及數十家大規模私募股權基金。2021年底創辦人暨掌門人解直錕竟在60歲壯年意外死亡,成為近年轟動中國金融江湖的悲劇。

吳奕軍:中共已經黔驢技窮
2023-07-24

習近平於7月20日在釣魚台國賓館贊「老朋友」在52年前「以卓越的戰略眼光作出中美合作的正確抉擇,開啟了中美關係正常化進程,既造福了兩國,也改變了世界。」此前一日,王毅也會見並且稱讚這位「中國的老朋友」為美中關係破冰做出的「歷史性貢獻」,呼籲美方用「季辛吉式的外交智慧」化解美中兩國僵局與困境。中共為壓縮美國介入台海危機之空間,以及緩和美中緊張關係,勞師動眾找來真夠老的「老朋友」季辛吉傳話唱雙簧,恐怕無異隔靴搔癢,甚至徒增笑柄,可見北京對於愈陷愈深的美中關係極為焦慮卻又束手無策,老招幾乎要見底了。

吳奕軍:葉倫「三鞠躬」給中共做足面子大戲
2023-07-17

對於葉倫突兀的奉承姿態,美國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亞太專案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推文諷刺「我希望有人告訴美國官員,與中國官員握手時應該站直。」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高級分析師格羅斯曼(Derek Grossman)則張貼日前布林肯與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畫面,對比葉倫鞠躬照片調侃表示「相較之下布林肯顯然站得很直」。

吳奕軍:中國民間「反戰文」下的階級對抗
2023-06-23

種種跡象顯示,中共對台灣長期累積的武嚇,早已反讓亟需休養生息復甦經濟的中國社會不堪其擾,甚至嚇到自覺必須團結力量提高警惕,絕對不能讓專制黷武又糊塗的習政權鋌而走險。諷刺的是,許多中國民眾對此看得可能比不少台灣人還更為清楚。

吳奕軍:不當美國附庸 也不要當中國「有用的白痴」
2023-04-17

馮德萊恩日前與馬克宏同行訪中三天依舊關注台海和平,被習近平批評其干涉台海議題是「痴心妄想」,國際輿論視馮德萊恩是此行被習近平刻意冷落的「黑臉」,對照之下,享受超規格待遇的馬克宏則是討習近平歡心的「白臉」。

吳奕軍:影射歐布萊恩「毀台積電論」這麼巧就出自Semafor
2023-03-27

行事低調嚴謹、歷練豐富,而且擔任過美國國家安全高官的歐布萊恩,率團訪問台灣之前,在一場美國智庫論壇談及全球安全並且關注台海危機,隨即被特定媒體斷章取義、見縫插針、借題發揮,台灣親共輿論見獵心喜,一涌而上、群起攻之,再度對「疑美論」煽風點火。歐布萊恩訪台之行,與台灣人共同親歷這場中共疑美論認知戰風波,肯定點滴在心頭,應是此行無法忘卻的特殊經驗。

吳奕軍:王滬寧將從「美國反對美國」進入「台灣反對台灣」
2023-03-13

三十年前王滬寧發表《美國反對美國》,書中戰略被中共沿用至今,作者還藉以騰達官場,似乎效果奇佳,不難想像在王心中另有一本《台灣反對台灣》,甚至已經印好放在中共戰情室桌上,王滬寧新官上任三把火,炮口指向台灣,勢必拿出畢生功夫進行文武統戰,台灣各界豈能不戒慎以對?

吳奕軍:俄中合流 北約開始布局亞洲了
2023-02-10

中共當局對史托騰柏格歷史性的韓日之行難掩不安。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指責北約刻意突破傳統防禦區域,將觸角伸到亞洲國家。毛寧不會忘記中共一貫粗劣的「挑撥離間」之術,特別強調某些地區國家應該對北約保持警惕、別太相信北約。對中共長期綏靖的北約,去年初開始提高警覺並且顯著轉變態度,其中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是主要觸媒。

吳奕軍:中共「老朋友」羅奇的「懺悔文」 一葉知秋
2023-01-09

20多年來,羅奇對於中共政權以及中國經濟極為樂觀,長期發表歌頌中國唱衰美國的時評,不遺餘力地鼓吹華爾街投資中國,被視為重量級親中代言人,其「親中反美」態度在川普政府時期登上高峰,被中共大肆宣傳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2022年初,羅奇失望地在彭博財經頻道表示,隨著中國和香港局勢的重大轉變,相信永遠不會再踏足香港;8月底羅奇在國際知名評論網《Project Syndicate》發表「懺悔文」自剖,坦承習近平對中共意識形態的執著是羅奇自己的最大誤判,而中國為此付出的犧牲與代價才剛開始,未來不堪設想。

吳奕軍:七成五民眾視中國為敵 美中關係難回頭
2022-12-19

中國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強勢極權領導之下,加速推動「國進民退」以及「共同富裕」,監控黑手遍布國際,今年在中共二十大之後更是高舉「中國式現代化」大旗邁上回頭路,擺明脫離實行數十年的改革開放政策,與西方分權治理原則以及普世價值社會架構背道而馳,以戰狼外交與微笑外交兩面手法在國際角力場與美國針鋒相對——雖然依據雷根國防調查,如今已有高達七成五美國民眾視中國為敵,然而更應值得關注的是,這種緊張衝突趨勢,和緩機會恐怕還相當渺茫。

吳奕軍:不忍中國了,北約釀巨大戰略轉變
2022-07-08

針對中國軍事威脅,《戰略概念》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PRC)所明示的野心和脅迫政策,挑戰了我們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其戰略、意圖以及擴軍依然不透明,其正迅速擴張核武,發展發射系統,卻未能提高透明度,未見控制軍備或者降低風險之善意。」「中華人民共和國企圖控制重要技術、產業領域、關鍵基礎設施、戰略物資以及供應鏈......並且積極顛覆基於法規的國際秩序,包括太空、網路和海洋等領域。」

吳奕軍:中國獨步全球的「社會面清零」在演哪出
2022-04-25

只要社區有人感染,全社區居民都將被強制送往隔離區,如此「社會面」就「清零」了。然而不屬於「社會面」的隔離區病例會有多少?爆發群聚感染嚴重程度?後續追蹤醫治與統計為何?中共官方完全沒有任何交代,甚至在政治任務背後恐將「社會死」,中國獨步全球的「社會面清零」已經淪為中共政治劇的配角,隱含巨大且複雜的人道危機。

吳奕軍:秦剛沒再白做功 卻已回天乏術
2022-02-11

去年底,秦剛12月20日接受美國主串流媒體聯合採訪,後經中國駐美記者發現事隔多日竟無美國媒體刊登,秦剛顯然備受冷落,「羞辱感極強」,中國駐美記者揚言自力救濟,宣稱「既然美媒不發,我們駐美記者發!」去年12月24日中國駐美大使館發出新聞稿指出,秦剛12月20日接受美國多家主串流媒體聯訪,主辦單位是「彭博創新經濟論壇」,中國官媒《央視》駐美記者韓鵬12月25日在微博指出聯訪前商定「全部內容可供報導」,可是「現在幾乎沒見一家美媒發出報導!」

吳奕軍:多國紛紛示警 史上最詭譎的冬奧即將開始了
2022-01-24

北京冬奧選手與貴賓猶如即將步入北京美化為「防疫泡泡」的冬奧生活圈「大監獄」,根據國際奧委會發布的北京冬奧官方手冊,所有進入北京「防疫泡泡」的運動員、教練、記者、官員、代表、工作人員,都要在到中國前14天內於手機安裝應用程式「冬奧通」(My2022)登記個資,上傳疫苗證書和檢測結果,此後每天回報健康狀況,包括體溫。

吳奕軍:骨牌效應難以估量 中國會因新疆產品搞砸經濟
2022-01-14

普衡報告評估,美國「涉疆法案」最重要的第3條內容禁止新疆商品進口,將影響新疆產品或與新疆原料有關的大量商品,影響近一千兩百億美元中國商品出口。而根據中共海關統計數字,「涉疆法案」將影響從新疆直接出口美國約值六千四百萬美元產品,以及以新疆原料生產的大約一千兩百億美元中國其它地區產品。由於澳洲與歐盟等多國也正在考慮跟進與美國「涉疆法案」相似禁令,對中共而言無疑是沉重打擊。

中國經濟已到懸崖邊 利害關係人只能自求多福了
2021-09-10

中共近數個月對中國數位科技與金融市場頻頻出招,8月27日晚間進而宣布專項整治網路平台以及自媒體,禁止黑嘴唱衰中國經濟,初階段為期兩個月,直至10月26日,相關業者風聲鶴唳,紛紛配合整治行動。中國所謂自媒體是指在網路平台上沒有正式官方機構註冊,但是擁有獨立帳...

吳奕軍:美國像基辛格這種「中國的老朋友」已非主流
2021-07-17

年紀跟中國共產黨差不多的季辛吉還強調,尼克森訪中的成果是在美中之間建立相互了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方認識到,中國人民把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而美方不會挑戰這個基礎。」

吳奕軍:馬云何必犯愚蠢的錯誤(圖)
2020-11-23

無論如何,局外人在這場戲中戲也許只能霧裡看花,但如果是身為關心中國局勢與發展機會的投資人,就不能忽略螞蟻集團上市被腰斬這樁重要政治案例,絕對與表相所演的不一樣,而已經迅速表明要「擁抱監管」的螞蟻集團能否翻身,恐怕希望已經渺茫。

吳奕軍:外交降級 美中掰了(圖)
2020-09-30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布蘭斯塔德的突然離職,足以在國際外交史頁記上一筆,不只是美中關係惡化的重要指標,更嚴重的是離職之際中共態度仍然極為粗暴強硬——這是一樁充滿怨懟的分手,美中關係經此衝擊,更是覆水難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