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外國投資者

中國股市開門不利 外國投資者再撤60億元(圖)
2024-02-20

2024年2月19日,中國股市第一個新年後的開盤日,不僅漲幅低於預期,且每一次小幅上漲都引來新一輪拋售。圖為2024年1月17日投資者在安徽阜陽一家證券公司觀注股市走勢。(STR/AFP)周一(2月19日)中國股市迎來第一個新年後的開盤日,不僅漲幅低於預期,且每一次小幅上漲都引來...

求外資回來 北京突放大招(圖)
2023-11-14

日本《日經亞洲》11月14日援引中國財新網英文版報導稱,中國正在修訂境外機構投資者基金投資境內證券和期貨的管理規定,放寬對基金註冊和貨幣兌換的要求。此次修訂旨在重新吸引外國投資者進入中國金融市場。目前,外資正史無前例的離開中國。據悉,正在修訂的規定將取消境外投資者在外管局註冊合格...

馬雲案例太慘!外國投資者嚇一跳 泄「不敢碰大陸」慘況(圖)
2023-11-13

宏觀經濟狀況不佳、美中貿易戰及地緣政治因素,持續影響外國企業投資大陸的態度,美國投資集團RockCreek Group創辦人Afsaneh Beschloss透露,不確定因素較高,不僅出現資金流入的問題,還出現很多人想將錢轉出大陸的狀況。

名家專欄:中共的出境禁令是經濟毒藥(圖)
2023-05-18

中國武警在北京新開放的大興國際機場內巡邏。攝於2019年9月28日。(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大紀元2023年05月13日訊】(大紀元專欄作家Milton Ezrati撰文/曲志卓編譯)限制人們出國的政策可能會加強政治控制和社會控制,但它...

中共收緊資料庫訪問渠道 打造信息黑箱令外國投資者不安(圖)
2023-05-01

隨著與西方國家關係惡化,中共持續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斷海外訪問大陸各種資料庫渠道,這些資料庫涉及公司註冊信息、專利、採購文件、學術期刊和官方統計年鑑,無法獲得中國的商業與經濟訊息讓全球企業與投資者愈來愈感到不安。

中國清零結束後經濟強勁反彈期望落空,外國投資者減持資產並觀望(圖)
2023-02-21

隨著對中國經濟在「清零」封控結束後反彈的期望被對貨物運輸下降及房屋和汽車銷售疲軟的擔憂所取代,外國投資者在減少購買中國股票。

分析:習近平政治經濟學 嚇壞外國投資者(圖)
2023-01-18

中共的經濟學充滿了政治色彩,又被稱為政治經濟學。在毛澤東時代,這種服務於政治的經濟學,製造出了大躍進的慘劇。在過去的幾年裡,習近平當局重現了毛時代意識形態至上的勢頭,對網際網路、房地產、教輔等行業進行打壓,結果充滿活力的私有部門奄奄一息,中國經濟跌至歷史低點。

彭博:美政府繼續調查馬斯克與外國投資者收購推特的交易(圖)
2022-11-19

資料照-推特商標,背景是放大了的股市走勢屏幕。據美國彭博社援引熟悉內情人士的消息報導,全球首富、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440億美元收購社媒平台推特(Twitter)的交易,目前仍在接受美國政府有關國家安全關切的調查,弄清楚那些幫助他完成交易的外國投資夥伴是否能夠接觸到用戶數據。報導表...

拋售人民幣 外國投資者逃離中國(圖)
2022-06-18

中國安徽省一家銀行的行員在清點人民幣鈔票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Antonio Graceffo撰文/信宇編譯中共治下強制推行的新冠疫情全國封鎖令和大幅度降息正在推動人民幣貶值,並加劇外國資本外流。5月17日,中國歐盟商會(the 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

「粗暴的驚醒」!黑石放棄收購SOHO中國 (圖)
2021-09-17

黑石集團在中國的交易告吹預示著,外資進入被中共官方視為敏感的地產、金融和科技等產業領域將面臨更大的風險。

投資者,小心!中國公司多年來一直在利用的危險漏洞(圖)
2021-08-10

中國公司使用稱為可變利益公司或 VIE的框架從外國投資者那裡籌集資金。當外國投資者購買使用 VIE的公司的股份時,他們購買的是一家外國空殼公司的股份,而不是中國企業的股份。外國投資者享有中國企業產生的經濟利益的協議是否具有可執行性尚不清楚。根據中國法律,VIE是否合法也不清楚。

世界格局正轉變!日本限外國投資者入股當地企業(圖)
2020-05-11

外國傳媒報導,日本詳細開列了一批公司,它們將受制於限制外國投資的新規定,日本希望藉以保護其表示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的行業,不受外國干預的影響。《外匯交易及外國貿易法》要求一些外國投資者在計劃購買指定公司超過1%的股份時須提前報告,而此前的門檻是10%。這些步...

中國債市的外國投資者原來很多是假外資(圖)
2018-01-10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份報告,中國央行列出的291家購買中國債券的境外機構投資者(包括銀行、對沖基金等)中,有101家實際上是國內大型銀行和券商等中資機構的境外子公司。另有59家「海外」投資者是總部位於香港、台灣和澳門的銀行或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