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外資

分析:疫情地震後 中共面臨四大餘震(組圖)
2023-01-12

在鐵打不動的「清零」政策執行了三年後,中共於上個月突然無預警放開,導致感染浪潮在全國範圍內鋪開。分析指出,即使這波COVID地震過去後,中共仍將面臨四大餘震的衝擊:社會、經濟、政治和外交。

梁京:習近平的進退與中國經濟(上)
2023-01-11

全世界的有識之士現在都看清楚了這個基本事實:經歷了這場全球大疫的中國經濟大勢已去,也就是說,中國經濟已經越過了由盛而衰的歷史拐點。但是,仍有一些重要的機構,對2023年中國經濟反彈做出了相當樂觀的預測,而他們不可能不知道,連中國體制內的頂級專家都對中國經濟做了病入膏肓的診斷。(見...

與中共脫鉤已成定局 歐洲投資者轉向東南亞(圖)
2023-01-04

中共的防疫政策在去年扼殺許多商機,加速外資轉移到其他國家。儘管終於停止清零,但根據《德國之聲》(Deutsche Welle)的報導,歐洲企業在2023年的投資標的不會從東協轉回中國。

外資連續10個月從中國債券市場撤資(圖)
2022-12-27

根據兩家中國主要清算機構的數據,國際投資者11月份淨拋售折合70億美元的人民幣計價債券,連續10個月從中國債券市場撤資。自今年2月份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海外投資者已累計減持折合1,060億美元的中國債券。根據兩家中國主要清算機構的數據,國際投資者11月份淨拋售折合70億美元的人...

周曉輝:北京惶恐中變調 給民企外資畫餅充飢(圖)
2022-12-18

騰訊、京東、阿里巴巴都被混合所有制改革?國資入股快手、抖音,持有1%特殊管理股?公私合營、國進民退、共同富裕,讓中國民營企業家陷入政治抑鬱?(大紀元製圖)幾日前外媒報導中共中央經濟會議因疫情可能會推遲,但中共官媒的報導顯示,該會議已經在12月15日至16日如期舉行。中共在任和二十...

告別中國 北京學者憂外資不回頭(圖)
2022-12-18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2023:預測與戰略年會發言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17日表示,疫情三年造成全球化的黃金時代結束,跨國企業正加強重組中國以外的供應鏈體系,而中國與世界形成誤解的訊息鴻溝擴大,他擔憂,中國來年想留住外資企業的難度非常大。中央經濟工作...

中共政治局會議強調穩經濟 多地外貿團齊發出國搶訂單(圖)
2022-12-08

中共召開政治局會議以穩經濟為重點,強調改革發展穩定,要求地方敢闖、企業敢幹,多省市馬上響應,疫情後首次由官方組織大批外貿團,表明要到歐日等國搶訂單、搶生意。評論表示,政治局會議對經濟看法的表述有改變,估計在安全為重的前提下,明年中國經濟路線或向「江胡時期」的路線回歸,但認為,西方社會洞察中國企業借合作換技術的目的,多地外貿團齊發救經濟的如意算盤,不一定有效。

分析:習臨前所未有管治危機 或透過外資「放風」為結束清零下台階(圖)
2022-11-29

新疆烏魯木齊火災疑因過度防疫釀至少19死傷,短短3日觸發全國多地「白紙運動」。《新華社》再強調堅定不移貫徹清零;同時有外資中國分析師指,內地或於明年首季結束清零。有學者指,習近平面對「前所未有的管治危機」,不排除一方面為顧及政權地位而堅持「清零」,同時透過外資「放風」為結束清零下台階。外界關注事件恐變成「六四」翻版,有分析擔憂當局採取血腥鎮壓。

資金外流 海外投資者繼續拋售中國債券
2022-11-17

根據中國兩個清算所的數據,外國投資者在10月份減持了相當於38億美元的人民幣計價債券,這是連續第九個月資金外流。他們持有的中國國內債券總額由此降至相當於4,800億美元,而在拋售潮開始之前,今年1月的持有量為5,780億美元。資金外流原因是今年美國債券收益率相對於中國債券收益率大...

勢不可擋 外資10月繼續逃離中國(圖)
2022-11-09

根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估計,外國投資者上個月從中國金融市場撤資88億美元。俄烏戰以來,已經有千億美元資金流出中國。

二十大後 外資也在潤(圖)
2022-11-05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二十大後展開第三任期,外資機構也開始「用鈔票投票」。總部位於美國紐約、長期在中國投資的老虎全球管理公司(Tiger Global Management)據報已暫停中國股票的新投資,公司也正重新評估在中國投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