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希特勒

納粹德國崛起和創造經濟奇蹟如何成為災難?(上)(圖)
2024-04-25

希特勒視察納粹軍隊。(網絡圖片)提要:希特勒納粹德國的歷史告訴世人,國家的崛起,也有可能變成獨裁者冒險的本錢。崛起如利器。如果不是駕馭得當,就會害人害己,面目可猙。1945年4月30日,56歲的希特勒自殺。5月7日,存在了十二年四個月的第三帝國,簽下了無條件投降書。5月8日午夜,...

程映虹:希特勒的女阿凡達(圖)
2024-04-20

1949年2月,在二次大戰後盟軍占領下的德國科隆,英國軍事警察逮捕了一個中年女子。這個女人在幾個月中在一些城市秘密散發了一萬多份呼籲復興納粹運動的傳單。這些傳單以"德國人,民主給你們帶來了什麼?"開篇,回顧戰爭年代德國的"光輝歲月",說今天...

【老照片】八十多年前的納粹反美宣傳 怎麼聽著有點耳熟(圖集)
2024-04-01

一張二戰期間的美國反納粹宣傳海報。上面說,「希特勒想讓我們相信:民主在衰亡,美軍軟弱怕死,世界新秩序不可避免,戰爭花費將讓美國破產,人命損失將讓美國人無法承受,美國領導人無能,美國政府沒能力打仗,美國兩黨體制已完蛋,國會選舉也難以為繼……」這張八十多年前的海報列舉的納粹宣傳,聽著有點耳熟。

張平:第一輪天堂地獄問題討論總結
2024-03-26

如果你認為愛因斯坦僅僅因為不是基督徒就會下地獄,你的信仰顯然出現了嚴重的偏差,因為你在教義沒授權的地方偏向於用人性中的邪惡一面來看待問題,遵循的是害人之心而不是愛人之心。你需要認真檢驗一下你的信條,早日悔改。

書摘 :色爾瑪:逃離希特勒魔掌,卻成毛澤東囚徒(三、荒年 1959-61)(圖)
2024-02-22

色爾瑪:逃離希特勒魔掌,卻成毛澤東囚徒Selma: aan Hitler ontsnapt, gevangene van Mao作者: 卡羅琳·維瑟 原文作者: Carolijn Visser譯者: 那瓜(Nakao Eki Pacidal)出版社:網絡與書出版 出...

親共巴西左派總統魯拉指以色列是納粹大屠殺言論 反對派要求彈劾(圖)
2024-02-21

巴西總統魯拉將以色列在加薩走廊的行動與納粹大屠殺相提並論,被以色列政府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後,魯拉也成為巴西反對派國會議員彈劾的目標。

【老照片】土改在農民中製造恐怖為了打內戰 其殘酷把毛岸英都嚇哭了(圖集)
2024-02-12

為打贏內戰,中共將解放區變成戰爭機器,向農民征夫、征糧、征錢。大多數農村青壯年被徵調作為支前民工,僅淮海戰役,征夫就高達五百四十萬人,被徵調的糧食二億二千五百萬公斤。因為土改的恐怖,農民一句怨言也不敢發,還要表現積極。土改的血腥和殘忍,連毛澤東長子毛岸英一度都忍受不了,「無限痛苦」流淚,在日記中發牢騷。

史達林蘇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圖)
2024-02-10

蘇聯歷史學家指出:發動二戰的人,不僅有希特勒,還有史達林。圖為史達林和蘇軍將領。(網絡圖片)英法代表團於春天到了莫斯科,同蘇聯商討如何對付希特勒。作者引用史達林1939年8月19日在蘇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戰爭還是和平的問題,對於我們來說已經到了關鍵時刻。如果我們同法、英簽訂...

諾曼第登陸:你可能不知道的10個秘密(圖)
2024-01-27

1944年6月6日清晨,十餘萬盟軍先頭部隊跨越英吉利海峽,搶灘登陸法國諾曼第海岸。 代號「霸王行動」的諾曼第戰役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海上登陸戰役,它使二戰的態勢和走向發生根本性變化。 此後,盟軍勢如破竹,開闢歐洲大陸第二戰場。11個月後,希特勒的納粹德國被擊敗,第二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 有關諾曼第登陸,以下是10個你可能不知道的秘密。

向陽:習近平何以超越希特勒和齊奧塞斯庫
2023-12-26

智能技術把真實的血肉之軀打散、分割在孤島上,使整個中國成為一座巨型監獄和集中營,人們失去社會行動的機會和能力,也失去熱情和願望。這樣,一個只有習近平鬼影和魔法的社會已然來臨,一個寂靜無聲的的社會將讓習近平的書籍這種有型的垃圾和無形的意識暢通無阻的橫流。而這,是希特勒無論如何也夢想不到的!

蘇暁康:「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史達林化」
2023-12-21

【按:台灣大塊文化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傳記文學《色爾瑪:逃離希特勒魔掌,卻成⽑澤東囚徒》(Selma: aan Hitler ontsnapt, gevangene van Mao),是一個關於中國文革受難者的罕見文本,下引我的一篇書評,刊載於 openbook,介紹此書很特別的兩點...

未央:希特勒和習近平的垃圾出版物(圖)
2023-11-15

編者按:歷史上要當偉大領袖的獨裁者都免不了要以自己的名義出書讓全國人民學習和膜拜,但是像希特勒和習近平這樣利用權力瘋狂推銷其書籍的,除了前羅馬尼亞獨裁者齊奧塞斯庫之外,還真不多見。本文作者對兩人的垃圾出版物做了些對比,只不過文章更多指出了二者的相似性,然而二者之間有很多重要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