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抗日

年僅27歲 遭八路軍伏擊犧牲的國軍抗日將軍
2012-01-26

對於歷史,他們天馬行空地創造,情節曲折地改編,嚴密周詳地美化,一絲不苟地遮掩。這該死的大清朝!

——慕容雪村

英勇國軍讓日本的舉國歡騰成了世界笑話
2012-01-24

射擊日機的大炮(AFP)誰是抗日的主力軍(6):三次長沙會戰日軍占領武漢以後,急欲打開通向中國大西南的門戶--長沙,進而直逼重慶。在一九三九年九月至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底這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裡,日軍三次進攻長沙,三次均遭失敗,總共被國軍斃傷達七萬多人。第一次長沙...

抗日/血戰崑崙關 國軍的初次機械化作戰
2012-01-20

1938年10月,日軍慶祝攻陷廣東省府(AFP)誰是抗日的主力軍(5):崑崙關大捷一九三九年的國軍與日軍在廣西崑侖關的大戰,是國軍第一次以機械化新軍與日軍作戰。在崑崙關大戰後,日軍開始認識到,國軍已踏入世界近代軍隊行列。日軍占領武漢和廣州後,中國通過沿海獲...

史學家揭秘:紅軍長征被刪除的真相
2012-01-19

近日,海內外中文媒體紛紛轉載歷史學家高華生前發表的揭密中共長征真相的文章。文章內容包括,中共要求回憶長征的最初目的是為了爭取外國人對紅軍的物質援助;總編徐夢秋的悲劇人生;以及最終出版的文集刪除了與中共宣傳謊言矛盾的長征真相日記;而中共隨著不同歷史階段的高層...

武漢保衛戰 國軍與日軍的決一死戰
2012-01-17

1938年10月,蔣介石總統在南京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府,身旁是蔣夫人和外國記者(AFP) 誰是抗日的主力軍(4):武漢會戰 日軍攻克南京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但將大部份政府機關和軍事統帥部留在了武漢,使武漢臨時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 南京失...

「我帶日本人殺的都是國民黨啊」
2012-01-17

村民某向領導大喊:我帶日本人殺的都是國民黨啊1944年騰衝戰役,國軍一部攻占高黎貢山,日軍被壓制後反攻未果,便驅使一當地村民某帶路,繞道山後攻擊國軍,國軍傷亡慘重。1950年鎮壓反革命,村民某被群眾揭發,押到批鬥現場後,村民某向上級領導大喊:「我帶日本人殺...

蔣介石的五字理念走上艱辛抗日路
2012-01-10

誰是抗日主力軍(2):七七事變、淞滬會戰 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前的日本是一個人口約七千萬左右的一個小小島國,由於自身資源的缺乏,對中國豐富的自然資源早就垂誕三尺,但日本當時不是考慮如何從正面角度積極勞動去換取能源,卻心術不正的走了一條強取豪奪、當寄生蟲的...

歷史秘聞 中共笑死人的抗日戰法 臭狗陣
2012-01-08

這場仗持續月余,以1000多條死狗的代價擊斃敵軍 0 個!後來被列為經典戰例。

抗日/共諜劉斐與淞滬戰役失敗的關係
2012-01-06

又接近南京大屠殺的日子(1937年12月),日軍南京大屠殺是近代歷史讓中國人最為痛心的一段歷史事件。今年大陸又有張藝謀的電影《金陵十三釵》以當年南京陷落為故事背景,講述妓女犧牲解救女學生遭噩運的一段故事。姑且不論張藝謀近年的爭議性與其電影藝術好壞,既然又有...

日本鬼子為什麼不轟炸延安?
2011-09-18

這兩天,有網友提出:為什麼抗日的「中流砥柱」延安沒遭到像重慶那樣的毀滅性轟炸?甚至從1941年開始,延安幾乎沒受到任何轟炸?(炸美軍觀察組那是專門目標,例外的)

抗戰後的桂林:草鞋國軍與殘破家園
2011-09-17

這是一組美國《生活》雜誌記者Jack Wilkes拍攝的1945年8月的桂林,當時正值抗戰剛剛勝利,透過這位外國記者的鏡頭,讓我們看看經歷戰爭後的桂林軍民的真實一面。 一個笑容滿面的中國士兵穿著草鞋扛著槍行軍 穿著草鞋的中國步兵,沿著道路前進 年輕的中國...

黨媒狂批中華民國參加威尼斯影展抗日大片
2011-09-05

圖片來源: 賽德克巴萊電影官方網站 台灣電影《賽德克巴萊》正在參加威尼斯影展由廣受歡迎的《海角七號》導演魏德聖所拍攝的台灣原住民抗日電影《賽德克巴萊》,正在參加威尼斯影展。不過這部受到台灣各界關注的電影,卻遭到中國媒體猛烈的批評。以台灣在日治時代時發生的...

中共為搶桃子逼日降共 竟干出這些事
2011-08-31

9.中共說,不抗戰的蔣介石在抗戰勝利後,立刻從峨嵋山趕下來摘桃子,搶奪抗戰的勝利果實。這是真的嗎?真相:正是因為蔣介石和國民革命軍在前線積極抗戰,所以他們擁有對日的合法受降權。反而是始終待在延安的毛澤東,和對日軍游而不擊的共軍,假借搶奪受降權的名義,發動內...

誰是抗日的主力軍:抗戰時期國軍三軍將士的座右銘
2011-08-31

八年全面抗戰時期,國軍三軍將士同仇敵愾,浴血奮戰,譜寫了一曲又一曲精忠報國的壯烈詩篇。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國軍抗戰中推崇的軍人思想及戰術,看一看國軍作為抗戰主力軍的真實精神風貌。國軍軍人魂「禮義廉恥 國之四維 四維既張 國乃復興」國軍陸海空三軍將士讀訓 「我...

中央令賀龍活埋抗日學生 女學生抱腿求當小老婆
2011-08-29

賀龍 ... 你們都知道他臨死時候如何為濫殺而痛悔。」 "我當時確切知道的一個案子是:一批東北學生,想要南下參加三青團抗日,在山西路過賀龍防地的時候,抓獲他們的賀部得令「全部活埋」。對我講述這段歷史的那個目擊者(原部下)說:女學生抱著行刑人的腿,求一條活命,答應當小老婆伺候……最後還是埋了。我對中間傳話人說:這事當事人還活著。那批學生失蹤,也能從當時報上查出來。賀龍沒殺王實味,也沒殺別的無辜麼——我就從這個故事開始。

附記:發在微博上後,有網友跟帖如下,不知是否確鑿:

馬天仁 戴晴說的東北學生,是趙侗將軍率領的抗日游擊隊。趙將軍與日寇苦戰7年,沒有死在日寇手裡,卻被CCP偷襲,其妹趙理智也一同罹難。其母趙洪文國,是著名的「游擊隊之母」「雙槍老太婆」,其家族有30多人為抗日殉國,而趙老太和倖存的四子趙連中亦也因戡亂而犧牲。滿門忠烈,千古景仰。


阿波羅網編者註:趙侗及所部被八路軍賀龍和聶榮臻部伏擊後全部殺死,不知與戴晴說的東北學生是否是一件事?

阿波羅網附1 網友分析:多年來趙侗身死原因一直成謎。根據現有所知的信息, 趙侗領導的抗日武裝國民抗日軍受八路集團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自書信邀請,收編為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趙侗任司令。這時趙洪文國趙侗兩母子與中共的關係無疑是密切和良好的。

為何到了後來,雙方的關係卻變成了 "1949年4月,趙老太太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蔣介石委託,組織冀熱遼邊區游擊第二路綏靖縱隊,四子趙連中任總司令,駐足重慶,以「總統府留守」自任。策劃「反征糧」暴動,提出「趕走共產黨,三年不納糧」等口號,建立大陸游擊區,抵抗進川的解放軍,阻止國民黨十六兵團起義,槍殺解放軍談判代表,圍攻占領川西的溫江、崇慶、郫縣、金堂、新都及川東的秀山等多座縣城。"?

相關文章並沒有分析兩方面關係轉變的過程。在現在能找到的對趙洪文國事跡描述最詳細的文章中是這樣寫的: "1939年12月下旬至1940年1月間,趙侗率部北進途中,於河北新富、靈壽兩縣交界處的陳莊,突遭偷襲壯烈犧牲, 時年僅28歲,國府追授中將軍銜。同時犧牲的還有趙老太太的三女兒趙理智,年僅20歲,她曾在抗日戰場上死裡逃生,被譽為少年巾幗英雄,轟動武漢三鎮"。

阿波羅網附2 大陸媒體報導:1950年2月趙老太太被捕,拒不投降,認為解放軍「挑燈撥火,誘惑忠良。」周恩來曾為之說情,免其死罪,但西南軍區軍法處仍判處死刑,時年已70歲。抗日戰爭倖存的四子趙連中亦被處決,時年25歲,他的妻子和孩子由毛澤東親筆批示予以釋放。 趙老太太和趙侗將軍一家,由組建的少年鐵血軍開始,毀家紓難,由北退南,屢挫屢戰,前仆後繼,歷經13年的血與火,直至抗戰勝利,趙氏家族為國捐軀30餘人。 ( 揭秘中國游擊隊祖母:傳說中的雙槍老太婆 千龍網-燕趙都市報)

 

黨媒:抗日砥柱如何煉成 中共殲敵數量是國軍兩倍
2011-09-05

黨媒鳳凰網引述的一篇文章中稱,日本在侵華八年中(不包括東北),死傷官兵133萬餘人,中共領導的抗日軍民殲滅日軍52萬多人,占40%;殲滅偽軍118萬,幾乎百分之百。國民黨軍隊殲滅日軍80萬,占60%,基本上沒有偽軍。   這組數字選自《過去的經驗與未來...

毛的「論持久戰」 使中國贏了抗戰?
2011-08-26

8.中共說,因為毛澤東的光輝著作「論持久戰」,使得中國人民贏得了抗戰的勝利是真的嗎?真相:毛澤東的革命持久戰,使得中共趁國難而發展,為後來武裝奪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毛澤東和他的新四軍及八路軍,在1937到1939年上半年是經常高喊蔣委員長萬歲的。193...

中共: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國民黨
2011-08-24

7.中共說,七七事變前,他們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並北上長征抗日,是真的嗎?真相:當日本侵略時,中共幹了這幾件事:武裝叛亂、分裂祖國、逃亡流竄、詭計圖存。中共從國民黨清黨之後,就走上了武裝叛亂的道路,蘇聯指示中共執行三大政策,即武裝暴動、發動土地革命和建...

中共九大抗日謊言之五:918蔣不抵抗
2011-08-19

5.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下令不抵抗,導致東北淪陷,是真的嗎?真相:九一八事變時,蔣介石正在對中共發動第三次圍剿,不抵抗命令是鎮守北方的張學良下的,而後來蔣介石和南京國民政府則是下令堅決抵抗的。1931年7月6日,張學良電告東北政務委員會說:「此時如與日本開戰...

中共九大抗日謊言之四:蔣介石不戰而退
2011-08-18

中共九大抗日謊言之四:蔣介石不戰而退4.中共說,蔣介石面對日寇的強大武力,倉皇逃跑,不戰而退,把大好山河拱手相讓,這是真的嗎?真相:蔣介石不是不戰而退,而是持久戰的戰略退卻。要明白這個道理,要先請大家拿出一份中國地形圖。從太行山以東,桐柏大別山以北,是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