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歐洲

歐洲民眾:美國雖然就烏克蘭做的不錯,但影響力還是會明顯下降 - 法國世界報
2022-09-30

法國世界報 RFI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一項調查證實了歐美公共輿論認為,北約和歐盟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形象是良好的。但歐洲國家的民眾認為,儘管美國向烏克蘭提供了巨大的軍事支持,但美國的影響力將會明顯下降。法國世界報評論員吉爾斯·巴黎(Gilles Paris)周四在該報刊出...

剛好路過?歐洲安全官員曝:俄國軍艦在北溪管道泄漏處附近出沒(圖)
2022-09-29

丹麥、瑞典附近海域,近日發現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管道「北溪1、2號」出現4處泄露點,顯然遭到「人為蓄意破壞」。冬季即將來臨、歐洲陷入能源短缺危機,各界都在猜測幕後黑手。歐洲安全官員透露,在泄露點附近觀察到俄羅斯海軍艦艇出沒,疑似是水下爆炸引起。

無懼中共!德國跨黨訪團10/2抵台 裴洛西後歐洲要國挺台灣再+1(圖)
2022-09-29

德國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魏爾胥(Klaus-Peter Willsch)率跨黨派5位友台小組副主席一行7人預定10月2日至6日來台訪問,外交部表示誠摯歡迎,並指出這是疫情爆發以來,睽違3年的首個德國訪團,也是中國以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為藉口,對台軍演後,繼法國國會訪團後,又一歐洲重要國家議員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台灣的支持。

中共轉賣俄天然氣 分析:西方應警惕中共野心(圖)
2022-09-29

在美歐對俄羅斯繼續制裁、歐洲出現天然氣等能源短缺的情況下,中共趁機大量攫取俄羅斯原來輸歐的能源,要取代歐洲成為俄羅斯能源最大出口市場;中共不但公開違反西方對俄的制裁,還轉售天然氣給歐洲,以圖增加對歐洲的影響力。中國問題專家指出,中俄抱團取暖及中共野心,只能進一步激發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警惕並升級對中共的圍堵行動。

挪威成歐洲最大天然氣供應源 派軍隊防衛能源設施(組圖)
2022-09-29

挪威首相斯特勒(Jonas Gahr Støre)表示,將派遣軍隊加強戒備重要能源設,特別是挪威海上鑽油台和陸地上的油氣田。自俄烏戰爭開戰以來,北溪天然氣管線(Nord Stream,包含1號、2號)就成為歐洲和俄羅斯能源僵局的核心,隨著近日兩條天然氣管線因人為破壞...

亞洲這大國「核電復活」!他驚喊:歐洲有救了(圖)
2022-09-29

俄烏戰爭及後續制裁引發的能源短缺席捲全球,隨著油電價格上漲,日本一改過去「去核」政策,宣布重啟核電廠,國際能源署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樂見日本重啟核能的發展,並稱此舉將減少該國液化天然氣進口,更多的液化天然氣在市場流通對歐洲接下來幾個月是很關鍵的援助。

歐洲能源爆貴!民眾瘋搶這設備自救 殘酷現實曝光(圖)
2022-09-29

連接俄羅斯與歐洲的二條北溪天然氣管線疑似遭到蓄意破壞,引發歐洲能源危機越演越烈,根據統計,歐洲能源價格已經比戰前漲了1000%。當地企業和民眾想安裝太陽能板以尋求穩定電力來源,不過美國財經媒體報導,因為欠缺足夠的人力來安裝,有大批的太陽能面板正堆積如山在倉庫中。

重大信號:挪威國防次長稱「俄中合流欺台」的背後
2022-09-29

9月22日,挪威國務秘書(國防部副部長)班岑(Bent-Joacim Bentzen)在卑爾根一場海軍軍事力量研討會上發言提到:中俄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戰略合作日益密切,普丁支持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就是一個例證…中國在國際上的野心、強硬的外交政策和在其所處地...

歐盟指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看來是故意行為所致(圖)
2022-09-28

歐盟外交政策主管何塞普·博雷利(Josep Borrell)星期三(9月28日)表示,所有跡象表明,兩條北溪天然氣管道在波羅的海的泄漏「是故意行為的結果」。

爆重大泄漏 難道真的有誰炸開了北溪海底輸油管?(圖)
2022-09-28

據路透社今天報導說,俄羅斯今天批評歐洲國家急於調查波羅的海下兩條俄羅斯天然氣管道發生無法解釋的重大泄漏。然而這種天然氣泄漏構成了爆炸並威脅任何進入該地區的船隻遭遇炸沉的風險。克里姆林宮曾將俄羅斯早先削減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歸咎於技術問題,同時表示不能排除是蓄意破壞結果,但沒有指控誰是罪魁禍首。據法國世界報今天報導稱,瑞典和丹麥的地震台在發生北溪海地輸油管天然氣泄漏的地區記錄了強烈的水下爆炸。

歐洲引爆「雷曼危機」?德巨頭倒台股價崩9成 恐掀全球海嘯(圖)
2022-09-27

俄羅斯無限期關閉通往德國的北溪1號天然氣管道,引爆歐洲能源短缺危機,《華爾街日報》警告,歐洲能源業恐迎來「雷曼時刻」,歐洲各國政府紛紛撥巨款搶救行業巨頭,像是歐洲最大經濟體德國,上周宣布投入約80億美元(折合約新台幣2500億)的資金替能源巨頭Uniper增資、並將其國有化,報導稱歐洲面臨的能源風暴,與2008年金融危機時有些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