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汽車業

才爆前 CEO 跑路! 中國知名「哪吒汽車」母公司宣布破產(圖)
2025-06-15

哪吒汽車桐鄉工廠。圖:擷取自《騰訊網》中國國內汽車市場愈加競爭之際,中國電動汽車品牌「哪吒汽車」被爆近五年來虧損183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752億),其母公司「合眾新能源」宣布已正式啟動破產,哪吒汽車緩緩駛向黑暗。中國「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訊息網」本(6)月13日發布的訊息顯示,...

一個大雷:中國汽車業出現「恆大」(圖)
2025-05-28

中國電動車市場不斷掀起降價大戰。中國長城董事長魏建軍受訪表示,有些車企在追求市值、抬高股價方面下太大功夫,汽車產業安全會遭到嚴重威脅,現在汽車產業裡邊的‘恆大’已經出現,只不過沒爆而已。恆大曾是中國龍頭級房地產企業,開發規模、資金流通及客戶數量都曾在中國居...

從汽車業轉型到軍工:下崗者的新希望(圖)
2025-03-31

歐盟和德國政府都做出向國防和安全巨額投資的決定,軍事工業的復興,是否會吸收汽車行業因不景氣而被裁員的這批人?德國將在未來幾年大幅增加國防開支,這也將改變德國目前的工業格局。可以想像,工作崗位可能會從德國陷入困境的汽車製造轉移到軍工行業。目前,德國的旗艦工業企業如大眾汽車公司因銷量...

川普:重返白宮將對中國大征關稅 使汽車業回到美國(圖)
2024-01-30

前總統川普28日在其自創的社群媒體Truth Social貼文點名中國,聲稱若今年當選總統,明年就任後就將對中國開徵嚴厲關稅,好將汽車業帶回美國。

拜登讚揚汽車行業達成的「歷史性」協議(圖)
2023-10-31

Près de l'usine General Motorsà Spring Hill, Tennessee, le dimanche29 octobre2023.© Nicole Hester/AP美國–通用汽車公司(G...

美汽車業罷工擴大 涉20州38處配件中心(視頻)
2023-09-24

*由於勞資雙方分歧依然巨大,美國汽車工會周五宣布擴大罷工規模。新一輪罷工涵蓋全美20個州的零部件中心,涉及5千多名員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主席費恩:今天東部時間中午,通用汽車和斯特蘭蒂斯的所有零件配送工廠都被號召起來罷工。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周五將罷工範圍,擴大到全美20...

9月22日,對於美汽車產業非常重要
2023-09-20

美國罷工的汽車工人威脅稱,如果周五(9月22日)仍未取得重大進展,他們將把罷工擴大到更多工廠。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自9月14日以來一直在密西根州的福特裝配廠、密蘇里州的通用汽車工廠和俄亥俄州的斯特蘭蒂斯(Stellantis)工廠舉行罷工。這標誌著三大汽車製造商首次同時遭...

汽車工人大罷工:反的是新技術收割,馬斯克贏了
2023-09-18

真正反對的是新技術收割。美國汽車工人聯合工會(UAW)針對底特律三巨頭的罷工已經進行了一天多時間。這次罷工是UAW更廣泛戰鬥的一部分:向清潔能源轉型的過程中保看護人的利益。據估計,電動化轉型可能會導致3.5萬個汽車工作崗位流失。而電動汽車領域最成功的新玩家,如特斯拉和Rivian...

美國汽車業罷工迫在眉睫 新車到底買不買?
2023-09-14

美國汽車行業的薪資談判陷入僵局,本周五,全美汽車工人聯合會的大罷工也迫在眉睫。當下的情況對考慮買車的消費者來說會有哪些影響呢?來看報導。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和汽車三巨頭——通用、福特、斯泰蘭蒂斯——的薪資談判分歧依然很大,如...

『內卷』才剛剛開始!中國汽車業洗牌慘烈 華為余承東:只有巨頭活下來(圖)
2023-06-18

2023年,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從新能源車蔓延到燃油車,多個合資品牌車也加入了戰團。圖為神龍汽車成都工廠東風標緻生產線。(Wang Zhao/ AFP)目前行業車廠內卷很厲害,但大家看到的‘卷’才剛剛開始,未來的洗牌、市場競爭將會非常慘烈,相信活...

骨牌效應開始 中國一產業處於崩塌前夜(圖)
2023-03-15

中共治下金融塌縮,各地政府鼓勵車企降價促銷,引發汽車業「自殺式降價」。許多二手推車商被迫虧本出售,損失巨大。陸媒指,當前正處在「二手推車崩塌前夜」。

業界為何稱明年或是汽車行業艱難的一年(圖)
2022-12-29

圖為示意圖。(Morne de Klerk/Getty Images)高利率、供應鏈問題和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是全球汽車業在2022年所面臨的主要挑戰。而這些問題預計不會很快得到解決。華爾街越來越擔心,就在汽車產量最終恢復的時候,今年所面對的供應短缺困難,可能會迅速轉變成需求下降的...

成本不再決定一切 全球汽車業供應鏈正悄悄去中國化(圖)
2022-12-27

歐美汽車製造商為節省成本而大量委外下單的推波助瀾之下,中國大陸在短短20年間由汽車業的不毛之地躍居全球首屈一指的汽車零件供給來源,不過,跨國業者如今又不約而同悄悄轉單,以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