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泡沫

分析:中共已經陷入債務漩渦(圖)
2017-06-05

國際投資者對中國債務問題持續擔憂。分析指,在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增速下滑的情況下,中國經濟的癥結可以歸結為投資浪費導致債務激增以及債務償還風險。 金融時事通訊刊物《每日結算》(The Daily Reckoning)6月2日發表文章分析,中共的政權危機感...

上海知名私募疑陷兌付危機:高管集體辭職股東失聯
2017-06-03

知名私募上海共喜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平台下的投顧帳戶已無法正常使用,資金無法提取。耐人尋味的是,該私募高管近期已先後辭職,主要股東也已失聯。部分投資人今日已向警方報案,另有知情人士稱,該公司疑似資金鍊斷裂。

摩天大廈詛咒應驗?中國經濟驚現「空」兆(圖)
2017-06-03

外國傳媒報導,中國在過去近10年,每年都有摩天大廈落成,其中最高的是上海中心大廈(Shanghai Tower),樓高632米,共128層,為迄今全中國最高的摩天大廈,亦是全球第2高建築物。不過,現時上海中心大廈反映著中國廣泛的商業市場難題,就是「空置...

華爾街日報:中國債務問題被推遲到十九大之後(圖)
2017-06-02

中國政府今年春天大力採取去槓桿措施,推動債券收益率急劇上升,但還沒有引發很多人所擔憂的系統性信貸危機。這並不意味著風險已經消失了,資金短缺的公司悄悄地再次轉向收取高息的影子銀行,得以避免了更多違約。

房企債台高築 現在買房等於替別人還債
2017-06-01

目前的中國經濟,出現了一種「借債上癮」的症狀,這在房地產領域表現得尤其突出。瘋狂借債的背後,是持續的土地開發。土地財政、地產經濟的套路還延續。基本套路不變的情況下,房子仍然不是用來住的,而是用來還債的。你付錢,他還債,這樣的活雷鋒房奴們難道還想繼續當嗎?

債務包袱沉重 全球經濟終將「日本化」?(圖)
2017-05-31

過去五年來,日本人口減少了100萬人,GDP總值萎縮超過2萬億美元,經濟學家稱日本的出生率下滑、人口老化,年輕族群數量不夠支撐老年人口,經濟長期萎縮,政府稅收不足,退休金和社會福利支出包袱漸趨沉重,其處境如同被放置了一顆「人口統計的定時炸彈」。 商業內...

傳奇基金經理警告:投資者已忽視重大風險(圖)
2017-05-29

據外國傳媒報導,現年近60歲的美國避險基金Baupost Group創辦人Seth Klarman警告,儘管美股屢創新高,但投資者明顯地忽視了重大風險。 或許香港投資者對Klarman的名字感到陌生,他管理的資產達300億美元,是全球最受尊敬的投資者之...

股災真的快到?傳奇大鱷準備好「大屠殺」(圖)
2017-05-29

據外國傳媒報導,億萬富翁、曾搞到阿根廷雞毛鴨血的「傳奇大鱷」、現時管理資產逾33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Elliott創辦人辛格(Paul Singer)再次「出山」,揚言對華爾街的前景感到黯淡,並已成立總值50億美元的「雨天基金」,準備迎接金融市場「所有地...

呆懟懟:提前陷入「中年危機」的中國人(圖)
2017-05-28

回顧不遠的過去,類似的情況在1990年代經濟泡沫崩潰後的日本曾出現過。在這些年的日本職場上,有一大群整天忙的昏天黑地,但是卻越忙越窮,越忙越焦慮的年輕人。

溫克堅:穆迪敲響的警鐘將會持續迴響(圖)
2017-05-28

2017年5月24日,知名信用評級機構穆迪把中國長期本幣和外幣發行人信用評級從Aa3下調至A1,這是1989年以來穆迪首次下調中國主權信用評級,意義十分特殊。作為對應主權評級下調的技術性調整,穆迪又相繼調整26家中國政府相關發行人和13家中國金融機構的評...

環北京房價下跌 樓市拐點已到來?(圖)
2017-05-28

燕郊的房價近期出現下跌,引發了人們的關注討論,大家討論的是,究竟這種房價下跌的現象是一個地方的個別案例,還是說在將來會逐漸蔓延,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假如房價出現下跌的地方不止是燕郊,而是普遍出現在很多地區,那麼可不可以說,中國的樓市拐點已經來到了? 所謂...

外媒:中共貨幣馬達開到最大 經濟仍不樂觀
2017-05-28

面對下行的中國經濟,中共央行試圖不斷向實體經濟輸血,即向金融體系注入資金,但外界認為,不斷放大的金融槓桿並不能保證中共銀行向實體經濟注入多少資金,中國經濟仍不樂觀。中共向實體經濟高槓桿輸血據彭博社5月27日報導,當前,中共向實體經濟輸血的工作正在加班加點地...

中國的危機:借貸上癮 中國式政治經濟怪圈(圖)
2017-05-27

中國掀起了一輪支出熱潮,借錢建設城市,打造製造業巨頭,培育金融市場——這些錢給這個經濟強國提供了動力。但以債務驅動的這輪熱潮,眼下正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造成威脅,有可能拖累它的增長。

中港降級 大型銀行拯救行動無可避免?(圖)
2017-05-26

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美國政府需要出手拯救大型金融機構,至今仍歷歷在目,這情況會在中國重演?據外國傳媒報導,正是因為有歷史為鑑,令穆迪此舉惹來了市場廣泛關注。其中瑞穗銀行經濟學家Vishnu Varathan表示,就投資情緒而言,這是頗為負面的消息,尤其是中國正值銀行體系去槓桿及國企重組時期。

中國降級──重蹈日本覆轍?(圖)
2017-05-25

一些經濟學家早就警告中國可能面臨和日本相同的命運,即債務驅動的經濟繁榮最終將換來長達數年的沉迷與停滯。至少中國和日本的信用評級在周三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下調中國評級後都成了A1。對中國和日本這兩個...

中國影響力第三波即將到來
2017-05-23

25年前,中國的出口量只相當於法國的一半、日本的四分之一。如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製成品供應國。中國的崛起為在2000年代陷入經濟大緩和的發達世界做出了貢獻:中國提供的廉價商品使這些國家的通脹得到抑制。隨著公路、橋樑、水壩、鐵路網和城市建設的全面展開,中...

資產通脹 消費通縮 中國經濟病的不輕
2017-05-22

今天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了冰火兩重天的時期。一方面,現在每個人都覺得錢袋子很緊,同時又似乎找不到什麼靠譜的投資渠道。在貨幣流動性一端,銀行縮表造成現在的情況是很冷,但是資產價格一端,包括不動產等等,又是表現得很熱,怎麼打壓價格都下不來。這種症狀,其實就是經...

金融時報:中國在應對信貸泡沫上面臨嚴峻考驗(圖)
2017-05-21

調查顯示中國信貸收緊成為市場最大風險,牛津大學的馬格納斯表示,未來6個月至兩年內影子銀行融資可能出現危機。 對於全球投資者,甚至是全球評論家來說,中國仍是一個非常迷人的課題,但同時也帶有一個健康警告。 據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

繁榮過度 物極必反?金融、地產繁榮背後的隱憂(圖)
2017-05-18

最近兩年最讓大家津津樂道的莫過於房價了,從去年底開始又增加了一個話題,金融去槓桿!這兩者之間有何聯繫?當前房地產、金融業的體量和對經濟影響究竟有多大?背後蘊含哪些風險?未來又將如何走? 金融業過於龐大。過去的十年可以說是我國金融業飛速發展的時期,如果從...

警惕!全球82%有錢人稱現時是史上最不明朗(圖)
2017-05-18

據外國傳媒報導,瑞銀髮表報告指出,來自全球7大市場的絕大部分百萬富翁均認為,現時是「最不能預測」的時刻,比率高達82%。 報告一共訪問了2,842名扣除物業外,投資資產淨值最少達100萬美元的有錢人,他們來自美國、義大利、瑞士、日本、香港、新加坡、墨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