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父母

父母若沒有遠見,孩子至少要走20年彎路(圖)
2025-11-18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人生路上的風向標。但是沒有遠見的父母,很可能讓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多走20年彎路。父母覺得自己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的成長就受限了我都是為你好幾乎是很多父母的口頭禪,在他們的世界裡,自己是最愛孩子的,因此所說的話就是道理的天花板,不容反...

一個家庭最悲哀的狀態:子女在等父母的幫助,父母在等子女的孝順(組圖)
2025-11-18

在我們開始探討主題之前,先來講一個有趣的故事,關於古人的一些小趣事。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輝煌的時期,人們的生活安穩,社會繁榮,迎來了多個盛世。然而,那個時代的交通設施還是比較落後的,外出旅行主要依靠馬車、騎馬或者坐船等方式。著名的詩人李白在他的《早發白帝城》中寫道:朝辭白帝彩...

無論子女如何懇求,這2種忙也不能幫,別心軟 (圖)
2025-11-17

父母對子女的愛,總藏著想幫他掃清所有障礙的衝動。可有些忙,哪怕子女哭著懇求,也不能心軟去幫——不是父母狠心,而是這些忙看似是護著子女,實則會讓他們失去成長的機會、模糊原則的邊界,最終害了他們。尤其是這2種忙,父母一定要守住底線,才能讓子女真正獨立、走得更遠...

子女鬧離婚,九成父母錯了!牢記兩條「底線」,不談對錯是智慧(組圖)
2025-11-17

爸,她這回是鐵了心要離了!兒子深夜發來的這條微信,是不是讓您瞬間睡意全無,胸口像堵了塊石頭?想趕緊打電話問個明白,又怕孩子煩;想去找兒媳談談,更怕把事弄得更糟。多少父母,就在這一念之間,從最親的人,變成了推波助瀾的人。您要知道,最高明的父母,此刻絕不會急著去當裁判長,而是先死死守...

4個『三七定律』,成就高質量親子關係(圖)
2025-11-16

你是否經常感到和孩子之間有隔閡?明明是出於愛,卻換來的是沉默與疏遠。很多父母都在問:為什麼我這麼努力,孩子卻越來越難溝通?其實答案就藏在日常的相處中。⚠️高質量親子關係的核心,不是控制,而是理解心理學研究顯示,80%的青少年表示希望父母能多聽他們說話,而不是一味地講道理。真正影響...

人老了,有四件事寧願爛在肚子裡,也不能對子女說,切記!(組圖)
2025-11-16

年輕,是青春的合集,是一幅美不勝收的畫卷;年邁,是歲月的合集,是一幅布滿沉澱的珍藏。年輕的目標,攀登的越高越好;年邁的目標,家和睦興旺最好。人到老年,走過了蜿蜒的道路,經歷了世態的變遷。想要和睦家庭,需要知進知退,尤其是這四件事不要多言,爛在肚子裡也別說。01、財產上的分配打算古...

成了父母才明白,你管教的不只是兒女,其實是「當年的自己」(組圖)
2025-11-14

《論語》中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從古至今,我們都承受了等級生活。父母是比子女高一等,擁有絕對的話語權,甚至是子女人生方向、愛好發展等方面的控制權。如有一天,你做了父母,還抱怨子女無法管控,各種失望,那哪裡出了問題呢?想明白了,所謂生兒育女,其實是一種輪迴。父母和兒女的關係,...

雞娃失敗 北大女博士發帖
2025-11-14

最近看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帖子,特分享給大家(見下圖)。北大女博士寫的很好啊。總結一下:北大醫學部畢業的博士媽媽,和現任藥企研發總監的碩士爸爸,養出個學習上的渣娃。兒子從一年級起就穩居倒數,現在初中,差不多班級40/48,年級600/680,按這個排名,很難考上普高。像咱們普通父母,...

除了「喪事」之外,也儘量別帶孩子「摻和」這3件事,並非是迷信!(組圖)
2025-11-12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老年生活16種模式,活得瀟灑自在! (組圖)
2025-11-11

退休後怎麼過才算沒白活?網上有無數答案,但總結下來,總離不開兩個詞:開心,舒坦。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之下,經歷著類似的人情冷暖,遭遇或許不同,情感卻大抵共通,大多數人的經驗,總是值得借鑑與參考的。即將退休或者是已經退休的人,一定要好好看看這篇文章,學著做到下面這幾點,即使到了耄耋...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會提醒孩子:如果不結婚,要先想清楚這四點 (圖)
2025-11-10

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結婚?在別人眼裡,這是對傳統觀念的挑戰,但在他們看來,這是對生活的一種全新理解。然而,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會一味催促孩子結婚,而是會認真提醒他們:如果不結婚,一定要先想清楚這四點。⚠️第一點:能否扛住外界的壓力生活中,壓力無處不在。親戚朋...

玄學提醒:父母不要向孩子借運,你借一次,娃傷一次(組圖)
2025-11-10

養育孩子,是一場需要智慧的修行。

孩子投胎到你家,不只有緣分,絕非偶然 (圖)
2025-11-09

我們跟父母的關係,都是前世今生的因果。不少成年人都感慨,為什麼我要誕生在這個家庭當中,而無法誕生在某某人的家庭當中?答案顯而易見,當事人沒得選。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他必然的使命,那他在什麼家庭出生,有什麼上限和下限,都是必然的定數。他這輩子的使命,是來享福的,所以他誕生在安穩...

致崩潰的父母,別怕!你身後有千千萬萬個你 (組圖)
2025-11-08

01有一天晚上,在我的一篇文章後面。看到下面的這條留言,我真的感同身受。因為做父母,總是會有很多這樣崩潰的時刻。不管是什麼原因。我想跟你說,其實問題沒我們想的那麼嚴重。而且,你的身後,有千千萬萬相同的你。每次都有媽媽留言,說養孩子那些崩潰的事。但說出來之後才發現,大家都一樣。02...

情緒暴躁的媽媽:請每天看一遍,孩子的成長經不起「吼叫」(圖)
2025-11-07

清晨的陽光剛爬上窗台,客廳就傳來刺耳的催促聲:快點快點!都要遲到了還磨磨蹭蹭!;輔導作業時,壓抑不住的怒火突然爆發:這麼簡單的題講多少遍了?你怎麼就是聽不懂!身為媽媽,你是否也常常在情緒失控後,看著孩子怯生生的眼神陷入深深的自責?我們總說愛孩子如生命,卻不知不覺把最糟糕的脾氣,給...

光喊努力是沒用的,得告訴孩子具體怎樣努力 (圖)
2025-11-07

一你要努力啊!這大概是我們父母最常掛在嘴邊的話。但你有沒有發現,說多了孩子要麼充耳不聞,要麼頻點頭沒行動?研究行為科學管理法的石田淳認為,孩子不是討厭學習,是遇到兩個問題:一是不知道該怎麼做,二是知道該怎麼做,卻無法堅持下去。作為父母,要做的,就是配合學校,解決這兩個問題。二把大...

寧願爛在肚子裡,也不要對子女說的兩句話,做父母的要收藏
2025-11-07

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