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索忍尼辛

"同志們,不要驚慌,當形勢對我們不利的時候,我們只消把..."【阿波羅網報導】
2023-03-28

阿波羅網記者秦瑞報導/中共國務院總理李強27日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一些工商界領袖見面,中共官方宣傳說,「大家表示,...重返中國倍感振奮「。這一幕讓人想起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對西方資本家發出的嚴厲批評。

我和「古拉格」勞改營里的獄吏們(圖)
2023-02-14

將大批政治犯投入監獄,既強制進行洗腦,又施以苦力勞役折磨,這套嚴重侵犯人權的暴行最早始於蘇聯。中共在大陸奪得政權後,尊蘇聯為老大哥,公開打出向蘇聯老大哥學習的政治口號。於是全盤照抄照搬了蘇聯的一切作法。因此對政治犯也同樣如此折磨虐待。並將此暴行稱為勞動改造,簡稱勞改。俄羅斯文學巨...

良心的鼓聲能走多遠,希望與文明便能走多遠(圖)
2023-01-08

一一本很小眾的《戲劇與影視評論》雜誌,堅持了多年,出版了51期,停刊了。中國數字時代相關閱讀:【404文庫】笑談學術界|由於無法做到說真話,這家知名人文雜誌編輯部宣布集體退出是因為越辦越困惑了,導致信心喪失,有力不從心之感,越來越難以抵達犀利的文化批評,新銳的觀察思考,卓越的文字...

離開國內政治中心去度假 赫魯雪夫失去權力被軟禁(圖)
2022-09-27

1968年,勃列日涅夫出兵捷克,鎮壓「布拉格之春」,這使他大為憤怒。回想自己1956年也曾下令出兵匈牙利鎮壓群眾示威遊行,他意識到,這是體制的問題,如果體制如故,任誰當政都會在這條軌道上狂奔。他怒吼:「這個國家的大門被關閉了,被鎖鏈綁住了。當你不得不將人民用鎖鏈捆綁起來,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社會秩序?如果上帝讓我有繼續執政的機會,我會將大門和窗戶都大大地打開!」

偷聽敵台、偷看禁書的赫魯雪夫(圖)
2022-05-17

他當政時,特別指示要干擾的兩個「敵台」——美國之音和BBC——現在卻成了他每天都要收聽的廣播,而他曾經的最愛《真理報》,在他眼裡已經一文不值:「這簡直就是垃圾!他們怎麼可以寫出這樣的東西?這是什麼樣的宣傳?誰會相信這些東西?」赫魯雪夫也如饑似渴地閱讀「禁書」。他讓兒子謝爾蓋偷偷把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索忍尼辛的《癌症樓》、奧威爾的《1984》等書籍帶回家,這些書都曾經被他宣布為反動書籍。他搖頭嘆息:「我們不該禁這些書。我當時應該自己讀一下。我被蒙蔽了!」

當年,蘇聯人都痛罵索忍尼辛
2022-01-18

索忍尼辛,被譽為俄羅斯的良心。他原本是數學高材生,如果按照預想,也許會在象牙塔中窮其一生鑽研數學。可是,命運的捉弄使他歷盡苦難,促使他從對數字的思考轉為對人生和國家的思考,並最終像一座照亮黑暗的燈塔一樣屹立於世界文學之巔。1941年,他大學畢業,隨即應徵...

沙皇的仁慈(圖)
2021-12-21

為了解索忍尼辛的批評技藝,又把《古拉格群島》讀了一遍。為了說明古拉格群島的苦難,索忍尼辛習慣拿沙皇時代作為參照。這比較罕見,通常,沙俄不是一個適宜展示仁政德行的比較項,作為歐洲少有的農奴制國家,人們更願意把它視作反面典型。1905年的沙皇還有過屠殺猶太...

紅輪:歷史車輪下,個人與千百萬人相連的命運
2021-10-24

出於對文學的一種特殊認識,索忍尼辛堅信寫作能夠拯救世界,文學所蘊含的真實品質可以粉碎一切謊言。他在獲獎辭中還曾引用過一句俄羅斯諺語:"一句真話比整個世界的分量還重。"並讓這句樸素的俄羅斯諺語從此傳遍了整個世界。

索忍尼辛:用一支筆,戰勝了一個「超級大國」
2021-09-26

哈佛大學的一位文學教授在給學生介紹俄國文學時,將教室的窗簾全部拉上,關上燈,教室漆黑一片。教授在黑暗中點起一支蠟燭,黑暗中有了一絲光亮,這是普希金,他對學生們說。教授又點起一支蠟燭,這是果戈里。教授走到教室門口,打開燈:這是契訶夫。他又走到窗邊,猛的打拉開...

名家剖析:馬克思主義教授的錯覺能醒嗎?
2021-02-25

2017年6月25日,在聖彼得堡蘇維埃大廈前的莫斯科廣場上,1970年豎立起來的蘇聯創始人弗拉基米爾‧列寧的雕塑。(Mladen Antonov/AFP via Getty Images)正體簡體對於希特勒,奧地利諷刺作家卡爾‧克勞斯(Karl Kraus...

背著十字架的作家
2020-10-09

說起中國作家鄭義的人生經歷,很難用一兩句話來概括。他當過多年的農民,煤礦工人,伐木工,木匠。他也是被當局追捕多年的逃亡者,幾十年的流亡者和終身關注中華民族命運的作家。他的足跡,覆蓋中國廣闊深遠的土地;他的寫作,更以史詩般的筆觸描繪了中華民族百年來的苦難與堅...

沉雁:春去了還會再來 丟了母親就塌了愛(組圖)
2020-05-12

不少人都對方方的日記和作品發出唏噓的疑惑,她文字很普通啊,怎麼會爆得如此大名?怎麼就有那麼多人喜歡?怎麼就能蜚聲海內外?怎麼就有人提名她得諾獎?其實,這些疑惑早在1970年由當年的諾獎獲得者索忍尼辛做了響亮的回答。索忍尼辛說:「文學,如果不能成為當代社會的呼吸,不敢傳達那個社會的痛苦和恐懼,不能對威脅著道德和社會的危險及時發出警告。這樣的文字是不配稱為文學的。」

索忍尼辛: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 他們也知道他們在說謊(圖)
2020-04-30

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也知道他們在說謊,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我們也知道他們知道我們知道他們在說謊,但是他們依然在說謊。

偷聽敵台的赫魯雪夫意外得到善終(圖)
2019-09-17

頗為諷刺的是,這位蘇維埃政權的創始人之一,自己親筆撰寫的回憶錄竟然也會被蘇聯當局宣布為禁書而不得出版。於是他拿出當年搞地下工作時的機智,從敵台中獲得蛛絲馬跡,在很多當年被他收拾和批判過的「持不同政見者」的幫助下,和克格勃鬥智鬥勇,最後成功將手稿偷運到美國,並於1970在美國出版。1971年9月11日,這個共運史上最高級別的「偷聽敵台」者在病榻上與世長辭。臨終,他向醫生懺悔道:「我一生最感遺憾的就是帶來的血腥。我的雙手沾滿了血腥,這是我內心感到最可怕的事情。」

陳奎德:戈巴契夫變革蘇聯前的二十年風向
2019-06-27

停滯、壓抑和不滿的年代 第一個共產國家、全球兩大超強之一的蘇聯的走向,維繫著冷戰的前途乃至人類的命運,一直是全世界翹首關注的焦點。 自從1964年赫魯雪夫被迫下台後,克里姆林宮的新主人勃涅日列夫向史達林主義作了部分倒退,其統治持續了漫長的十八年,這就...

每五名機關工作者就有一名告密者 背後還有更可怕的(圖)
2018-12-28

連父母都害怕被兒女揭發,可見史達林時代告密盛行到何等程度,幾乎可以說是無所不在、無孔不入的。索忍尼辛寫道:在我們這裡,在我們的住宅里,在我們的院子裡,在我們的修表店裡,在我們的學校里,在我們的編輯部里,在我們的車間裡,在我們的設計室里,甚至在我們的警察局裡,誰是坐探?是很難判斷的,但是為了安全起見,還是要注意判斷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