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烏克蘭大反攻期間,非洲多國國家領導人組成和平使團,奔走於基輔和莫斯科,試圖調停衝突。非洲領袖的願望是好的,但取得成功的希望不大。周五,他們在基輔碰了釘子,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拒絕代表團的調停建議,周六,代表團在彼得堡繼續主張終結戰爭,普京則稱對建設性對話抱持開放態度。澤連斯基對...
如果從習近平的意願、能力和資格幾個方面看,也許能多少了解一些習為何「自找苦吃」。習近平有強烈的願望,希望在國際舞台上當一名呼風喚雨的角色。有人說,習如此熱衷於調停,就是為了刷存在感,也有人說,他是為了改變俄烏戰爭的論述。此外,習近平對自己的能力超級自信,特別是在中東調停了沙伊之間的衝突之後,他的自信更是空前暴漲。
2023年2月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右)在克里姆林宮會見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中共煞有介事地扮演中立調停的角色,怎奈很快被識破。眼看各方都不接受,中共露出了真面目。一番表演之後,中共非但沒能換來半點聲望,反而把自己的蹩腳角色進一步放大,再次被國際社會聚焦,走上...
普京也許認為習近平動機純正,但處於當今戰略互疑年代,習近平要取得烏克蘭、歐盟、北約、美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的信任,非常困難。特別是中國在俄烏戰爭期間採取「親俄反烏」的立場,不可能取得烏克蘭的付託與信任。中國長期以來是「全球公共產品」(global public-goods)的搭便車者,不是生產者與提供者;在缺乏戰略互信之下,難免引來「請鬼抓藥」的猜疑與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