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書被破牆的第一周,中國社交媒體上少見的滿屏英語向人們撲面而來。各路觀點紛繁複雜,大量交錯。人們意外、歡迎、觸動,也惶恐、謹慎、戒備。海外生活的人回憶起在異鄉經歷的冷漠和歧視,不滿中文自留地被外人侵入。有人批判「白人至上」,批判美國人對「難民」一詞的濫用,或擔憂我們給予他們太多不必要的關注和流量。
告訴二傻子們,我的高淨值客群,永遠也不會通過小紅書去了解美國,更不會與美國建築工人聊了兩句,就捶胸頓足大呼「上當受騙悔不當初」,更沒有人是帶著去美國「發大財」的偉大夢想去的。移民和留學是一個標準的經濟行為,有很高的門檻。能達到這些門檻的,都是有很高認知的聰明人、富人,不可能隨便就被我忽悠了。你們這些泡麵都吃不上的無腦蛆,就別操心我的天會不會塌,操心一下自己下頓還吃不吃得起泡麵吧。
國內對於Google退出事件的總結,被定調為「是它主動選擇不願接受中國法律監管而做出的決定」。真要這麼說倒也沒毛病,曾任Google中國區總裁的李開復後來補刀表示:「中國為外國網際網路公司準備的法規非常清楚,Google願意遵守的時候。就進來了,當它覺得不願意遵守的時候,就退出了。」多年以後,華盛頓第二次推動TikTok法案的口徑也變得很熟悉了,大夥別誤會,沒有封禁TikTok的意思,只要TikTok賣給美國公司就好了,你自己不賣,怪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