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杜耀明

杜耀明:23條確立了香港經濟金融遺址地位
2024-03-22

第二度的國安立法實施後,中港的公權力制度進一步靠近,亦與民主國家進一步分開。歐美陣營國家一是關注國安法涉及的關鍵內容如「國家秘密」、「境外干預」等,定義空泛,導致犯禁界線不確定,二是擔心當局執法權力過大(如可延長拘留時間、禁止會見指定律師),削弱受查者的應有權利,影響他們的國民在香港的活動範圍和法律保障。

杜耀明:國安手術快速行軍 香港內卷宿命難逃
2024-03-15

面對國安立法,外國政府最關心自己國民有否足夠的法治保障,外商則特別留意在香港從商會否誤墮法網。他們不外期望國家安全的觀念有清晰明確的說明,個人權利得到充分保障,以免要遭到刑罰對待。特區當局如能實事求是以理服人,不僅有利穩定外商的信心,也能展示中國對外的包容開放,有理有節,也可趁機修補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杜耀明:繼《1984》之後 港共又一傳世金句
2024-03-08

莫名其妙是,特區當局未來五年均會發行債券,總值達到6200億港元,連同過去政府欠債達到8000億元左近。到了2028至2029年度,特區當局的還債開支高達1078億港元,但扣除這筆龐大開支後,政府仍有652億元盈餘,原來秘訣在於還債的同時繼續借債950億元,否則財政赤字應該超過300億元。根據陳茂波樂觀估計,通過年年舉債,五年後香港財政儲備仍然有8300億港元,但扣除欠債數目,即使不計利息,也只剩下300億元左右,不夠支付特區十三日的公共開支。

杜耀明:中國經濟不知去向 財政預算畫餅充飢
2024-03-01

國進民退政策下,科網巨企受到嚴密管控,國有企業生產效率雖然較私營企業低,卻擔起主導經濟的角色,生產效率可以升到哪裡?其三是國家安全意識升高,意識形態掛帥下,規管無處不在,私人及外資企業的走向,以至個別企業高管的表現,都受到官方監視及控制,國家非常安全,卻難免窒礙企業創新及市場競爭,束縛創造財富的原動力。

杜耀明:施政危害國安官員無罪 立法拉闊官民權力差距
2024-02-23

《國安法》是授權官方超大權力,不必計較針對的對象及行動是否一定或者有頗大機會引起國安風險,只要認定有可能出問題,即使機會不大,都可以一概趕盡殺絕。因此,政府取締的範圍不止於帶有暴力的反政府行動,也包括那些不暴力但被視為有意圖煽動仇恨政府的行動,否則任其發展下去,有可能(雖然不一定)演變成暴力對抗,所以政府需要先發制人。

杜耀明:國安法若人權不合格 香港將告別國際城市
2024-02-16

當國家根本制度受到批評,如社會主義有礙經濟發展(如國進民退的政策)、一黨專政不利政通人和(如「清零政策」),或者有報導指出中聯辦在港大量投資物業,又或者不滿「完善」後的選舉制度是政治歧視民主派,這些評論和報導或者政治不正確,但顯然屬於「關乎公眾利益的資料」,有助發掘真相,推動社會進步。問題是,當局會否視之為帶有煽動意圖的行為?

杜耀明:言論自由不設防護欄的國家安全立法
2024-02-09

兩位特區高官近日敬告傳媒,小心因報導香港的流亡海外人士的言行,或者批評政府時「加鹽加醋」而惹上煽動官非。前者是將受訪者主張看作傳媒的立場,新聞報導貶為政治鼓吹,後者視嚴厲批評如洪水猛獸,必須嚴刑峻法伺候。兩者不約而同,將言論自由壓在《國安法》的五指山下。

杜耀明:國家安全本地立法,徒勞無功還是多此一舉?
2024-02-02

時移世易,二十年前,議會、民意、公民社會三條戰線,政府都要努力經營,寸土必爭,政策才能成功達陣。但如今政府權傾一時,對三者都予取予攜,民間鮮有反對之聲,今次國家安全立法不外又一場早知結果的賽局。既然如此,走過這些程序,其實達不到爭取社會認同的原有目的,這是誰都明白的事情。

杜耀明:撥亂反正評級升等外資重臨 口號治港戰狼上身香港窮途
2024-01-26

戰狼上身,如政務司長痛罵評級機構穆迪,直斥其抹黑香港,更指是美國不斷尋找機會,透過香港,企圖壓制內地發展,只因為穆迪下調香港評級展望至「負面」,並指《國安法》和選舉制度「完善」後,降低香港對跨國企業的吸引力。不錯,破口大罵,便可避過穆迪提出那些投資者難以釋疑的問題,但看過官員的七情上面,跨國企業最後會相信穆迪的評級,還是官員的罵街?

杜耀明:台灣嚮往自由自治 脅迫統戰於我何加
2024-01-19

多年來的經濟禁運措施,促使台灣經濟走向貿易夥伴多元化,減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比起高峰期,台灣出口大陸占總值44%,如今下降至35%左右,繼續要脅下去,只會令更多台商離開中國市場,以減輕風險。同樣,大陸頻繁的軍事干擾行動,若不令人麻木,只會讓更多人會明白兩岸的不穩定,大陸是因不是果,民進黨強硬的兩岸政策更是別無選擇。

杜耀明:台灣人要選的是總統,不是親善大使
2024-01-12

台灣的民主體制開張接近三十年,政權屬於人民不屬於執政者,兩岸政策必須建基於民意支持。去年十一月底的民意調查顯示,支持維持現狀者高達92%,其中44.3%更主張永遠維持原狀,而維持現狀再走向獨立者有35.8%,維持現狀再走向統一者只有11.5%,反觀贊成立即統一者不到1%(0.7%)。換言之,兩岸統一沒有市場,連同慢慢統一的支持者計算在內,也只有八份一人口,因此候選人主張兩岸統一等於政治自殺。

杜耀明:台灣繁榮繫於融入國際社會,不是投靠中國
2024-01-05

北京國台辦的最新忠告是,台灣人須在「戰爭與和平」、「繁榮與衰退」之間作出正確的選擇。前者是威迫,後者是利誘。不過,北京的說法也變相承認,一直吹噓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對台灣人毫無作用,只能訴諸實利,通過威逼利誘,將台灣綁上中共駕駛的統一列車。

杜耀明:台灣人的選擇是自由與奴役,不是戰爭與和平
2023-12-29

台灣人若接受「一國兩制」,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就可以免受大陸的戰爭威脅,但如此和平,代價正是放棄得來不易的民主人權,拱手相讓權力機構互相制衡的憲政制度,同時也難免步香港的後塵,成為自由之都的遺址,迎接威權主義重臨舊地。

杜耀明:國家安全頭號罪犯 香港人精神樑柱
2023-12-22

沙蘭斯基的政治犯經驗分享,黎智英視之為先行者肺腑之言。黎對中國的看法黑白分明,拒絕和稀泥,否則就如他所批評的西方國家那樣,過去二十多年來,只看重中國的經濟成長,卻不計較其崛起對普世價值的衝擊,直至近年才如夢初醒。他也同意基於責任的考慮,不會作任何讓步,因為讓步有一次便有下次,直至自己立場全面崩潰為止,同時很多人以他為榜樣,他退讓的話,其他人也會倒下,因此他必須堅持寸步不讓。

杜耀明:「完善」區議會不得民心 不合作運動重新出發
2023-12-15

不合作運動的根源不在民眾反叛,而在施政不得人心。當權者若不知反省懺悔,繼續背離民意民情,只會如區議會選舉一樣,被大多數人所唾棄。他們對政府不信任也沒信心,甚至不敢想像香港有美好的明天,不要說移民潮、生育率下降、本地消費萎縮、投資不振等等問題無從解決,簡單如「夜繽紛」也難逃無疾而終的命運。

杜耀明:追求不可能的掌聲註定落空:從周庭流亡到區議會選舉
2023-12-08

國安花了三年時間也無法提控,是起初執法判斷錯誤、調查能力不足、工作效率偏低,還是其他原因,外界無法知悉,但對於被調查的保釋人士如周庭,人生自由受到限制,長期活在徬徨恐懼之中,生命已脫離自己的掌控,而且並無了期,身心定必困擾,卻是不爭的事實。警方查不出結果,也不向公眾交代,更是欠周庭一個公道,欠社會一個解釋。

杜耀明:台灣民主無形制約 密室交易反悔有理
2023-12-01

這個閉門交易對柯文哲十分有利,但他卻不得不反悔,首先是因為民眾黨不能夠支持,也不可能支持,而沒有組織支持,柯不可能單獨參選,否則同等變節。民主體制下,政黨以政策主張、組織動員、政治選舉來建立實力,而民眾黨草創至今四年,取得國會議席不到5%(5/113席位),縣市長職位八分一(2/16席位),仍處於新生階段,需要繼續通過選舉逐步取得政治認同,鞏固群眾基礎及擴大影響力。

杜耀明:「愛國者」壟斷區選 投票率必創新低
2023-11-24

關鍵不在於政府是否信任他們,更在於市民是否信任政府。細看最新民意調查發現,特首及三位司長的評分者不及格,市民對特區政府不信任(34%)比信任(28.2%)的比例還高,要香港人信任三會,又從何說起呢?可見,七成人找不到投票動機。樂觀估計,選舉氣氛即使有如上次般熱烈(投票率70%),全港有七成「愛國」選民(占三成)投票,投票率也僅僅超過兩成。這樣就不難理解,政府近日擺出老闆對下屬的強勢,要求公務員都要投票,以示支持政府施政了。

杜耀明:中美立場南轅北轍 拜習會談只求護欄
2023-11-17

從實利到原則,中美之間共通之處不多,合作空間不大。這樣的關係,向前同行舉步維艱,但向後倒退的話,將是更難堪的動盪。所以,今次中美會談的目標和結果即使乏善可陳,卻是不能沒有,大家可趁此機會盤點實力、策略和形勢,後事如何,留待日後分解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