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長篇連載 > 正文

蔣介石:《蘇俄在中國》我們反共政策和戰略錯誤

 

第四節  我們反共政策和戰略上的錯誤

     以上四點乃是我們反共組織與行政技術上的缺點。但是這些缺點,都還是可以設法補救的。即令其不能完全補救,只要反共的意志和決心能夠堅定,戰略和政策沒有錯誤,那我們雖是以拙制巧,相信仍能爭取最後的勝利。現在我再對過去反共政策和戰略上的錯誤,加以檢討。

     我們反共鬥爭的政策上,最大的錯誤在那-呢?一般以為我們第[233]一個錯誤,是我們接受雅爾達的條件,而與蘇俄訂立友好同盟條約。因為雅爾達密約是損害我們中國的領土主權來作為蘇俄參加對日戰爭的條件。我中國接受了這些條件而與蘇俄訂約(注一),徒然給予蘇俄對我東北的侵略行為以條約的根據,構成了中共禍國殃民的張本。但是我們與蘇俄簽訂友好同盟條約,並不是承認雅爾達密約而受其拘束。我中華民國未曾參加雅爾達會議,而美政府當時亦未曾諮商我政府,我們自可不受其拘束。當然我們與蘇俄談判訂約,亦是受他們美國的勸告,不過曾經我們自己的考慮。五十年來,我們中國在日俄兩面侵略之下,為國家獨立自由與國際和平安全而奮鬥。至此日本侵略主義者已告投降,我們為了結束東方的險惡局勢,而要保全國家生存,不能不謀取二十年至叄十年的和平建設的時間,而望與蘇俄和平相處的途徑。這是當時我們訂立這個條約的決心。我們亦預想到蘇俄是沒有信義的國家,如果他對這個條約破壞的時候,怎麽辦?那就是我當時在中央常會-所說的:「即令蘇俄此後對我們中國繼續其侵略政策,則這個條約亦可以作為國際上衡量蘇俄侵華行為的尺度,和我們中國對俄交涉的根據。」所以這一著並不能遽然斷定我們的政策為有重大的錯誤。

     一般以為我們第二個錯誤,是我們接受美國對國共衝突的調停。當然,中共接受美國調停,只是利用其一紙停戰協定,來運用其中立戰術的陰謀,阻止我們政府的動員,束縛我們的軍事行動,以致坐待[234]他匪軍的襲擊。(注二)我政府為什麽要接受美國調停,簽訂停戰協定,來作繭自縛呢?但是我們中國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中,如不簽訂中俄條約,並接受美國調停,將使我們更陷於孤立,政府此時雖有力量解決中共問題,卻沒有力量單獨對抗蘇俄共產帝國主義,而阻止其侵入東北,策應中共。我政府反省自己要度德量力,為了和平要仁至義盡,對待朋友要開誠布公;只要我們盡其在我,而在道義上無所愧怍,即不能認為我們在政策上有重大錯誤。

     一般以為我們第叄個錯誤,是我們剿共未成期間,實行憲政。因為剿共作戰,必須全國國民意志集中,而行憲時期,各省縣市各職業各民族及各宗教的中堅人士,由於選舉上的競爭,而分化乃至對立,不僅影響各政黨間的主張紛歧,矛盾百出,並且使我們本黨的組織和紀律亦呈分裂瓦解的現象。共匪及其同路人更乘這個機會,在「民主」與「自由」的掩護之下,加緊其滲透、分化,散布失敗主義,因此遂使剿共戰事歸於失敗。但是我們國民革命的目的是建設中國為民主國家,而在抗戰之初,我們預定抗戰勝利之日,即為憲政開始之時。所以對日抗戰軍事一經結束,我政府即決定召開國民大會,制頒憲法,實行憲政。在當時,倘如我們真是為了行憲而招致失敗,那麽我們對於這種失敗,是決無遺憾亦不後悔的。到今天,事勢的演進,更說[235]明了我們民主憲政不是失敗,而是成功。我們確信只有民主政治和法治主義,-是我們擊敗共產極權暴政的根本力量,也只有這部民主憲法,與蘇俄帝國鐵幕統制相對照,-能暴露共匪對人民施行恐怖和殘殺的罪行,而註定其最後必歸失敗的命運。故在剿共未成期間實行憲政,對於剿共軍事雖有若干不利的影響,但亦並非是我們什麽重大錯誤。

     所以我們並不認為這以上叄點是剿共失敗的重大因素,那麽我們在政策和戰略上的錯誤又在那-呢?我以為下列四點乃是我們政策和戰略上的錯誤。

   (注一)本書第一編第四章,第五節,第一叄七至一叄九頁。

   (注二)本書第一編第四章,第二十節,第一七叄至一七五頁;             第二十六節,第一九一頁。

       (甲)對俄復交

     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發生之後,莫斯科為了阻止日本的北進,就希望中國對他復交。我政府對此極為慎重,直至二十一年十二月-宣布中俄復交。(注一)此後的事實,可以證明下列四點:

     (一)自二十二年至二十六年這五年中間,中俄關係沒有任何進展,而蘇俄反而力謀其與日本接近,最顯明的就是他出賣我們中東路予偽滿洲國,侵犯我中華民國在東北的主權。(注二)[236]

     (二)到了二十六年以後,中俄兩國訂立了互不侵犯協定,(注叄)並訂立了易貨協定。事實上蘇俄對我國輸出的貨物,所索取的條件至為苛刻,而他對我國輸入的武器都沒有預備零件,且不能適時應用,並於民國叄十年即完全停止了。

     (叄)叄十年四月,蘇俄與日本訂立中立協定,(注四)鼓勵日本的侵略,同時違反「解決中俄懸案大綱」和「中俄互不侵犯協定」,事實上中俄「和平共存」已經喪失其根據。

     (四)中俄復交之後,蘇俄派駐中國的使館和領事館,以及其貿易機構,就是他部署其間諜組織,和指揮中共匪徒,顛覆我國家的機關。西北的國際交通路線,為莫斯科與延安的交通所利用。上海的蘇俄領事館不僅成為中共對日軍特務機關的聯絡處,並且代表莫斯科給予汪偽組織以鼓勵和支持。蘇俄駐迪化的領事館更是製造新疆一切事變和糾紛的指揮台。(注五)

     由此可見我們對俄復交,對於我們抗戰,不獨無益,而且有害,至少也是得不償失。而抗戰前後十四年的經歷,可以說明當時一般人以為「只有聯俄-能抗日」的見解,完全是一種幻覺,也說明了我政府為了抗日而對俄復交,乃是政策和戰略上的一個重大錯誤。

   (注一)本書第一編第叄章,第八節,第六八至七一頁。

   [237](注二)本書第一編第叄章,第八節,第六八至七一頁。

   (注叄)本書第一編第叄章,第九節,第七一至七二頁。

   (注四)本書第一編第叄章,第十八節,第九六頁。

   (注五)本書第一編第叄章,第二十七節,第一一四至一一六頁。

       (乙)收編共軍

     民國二十一年,我政府既已對俄復交,到了二十叄年剿匪勝利之後,亦即著手於中共問題的政治解決。(注一)尤其是二十六年蘆溝橋事變之後,更進而收編共軍。(注二)這一政策固然是我們受了日本軍閥侵華戰事的逼迫,而不得不如此;也是我們誤認中共「團結抗日」的要求,乃是「民族精神和國家意識勝過一切」的自信太過,而予以接受。這一政策竟使中共利用我集中力量,抗日作戰的時期,反得襲擊我抗日部隊,擴張其武裝暴力,到了我們抗戰最艱苦的階段,他更傳播失敗主義,企圖與日軍夾擊我後方,而顛覆我政府。(注叄)

     這一事實,說明了我們收編共軍,並容許共黨與其他政黨以同等地位來參加抗戰,對於我們抗戰,是無益而有害的。由此更可證明,九一八以後,一般人所謂「抗日不反共」的論調,完全是中了共匪及其外衛「人民陣線」虛偽宣傳的流毒。而我政府對共黨談判和對共軍[238]收編,乃是政策和戰略上的一個根本錯誤。

   (注一)本書第一編第叄章,第十節,第七二至七九頁。

   (注二)本書第一編第叄章,第十二節,第八叄頁。

   (注叄)本書第一編第叄章,第二十七節,第一一四至一一六頁。

       (丙)對東北問題的處置

     二十一年,我們對俄復交,可以說是引致蘇俄進入太平洋的導火線。而叄十四年至叄十五年之間,蘇俄對東北問題既顯然違約背信,我們亦決定了停止接收東北的計畫,最後又復動搖,仍然與他商談,並繼續進行接收,(注)更是我們政策和戰略上的一個重大錯誤。

     東北土地是我中華民國的領土,人民是我中華民國的國民,資源是我們國家建設所不可缺乏的條件。我們收復東北的主權這一立場是不可動搖的。但是東北的安危,換句話說,就是東北是否落在俄共手中,是一個國際安全有關的問題。當時中國既不能單獨解決,也非直接對俄談判所能解決,則我們應該-取停止接收的決策,一面將我們的部隊集中平津,堅守榆關而以錦州為前進據點;一面將東北問題提出聯合國公斷,同時公諸世界輿論,課蘇俄以應負之責任。如此則我政府在關內有充分的實力,戡定中共的叛亂,控制華北的全局,而以[239]東北問題提出國際交涉,暴露蘇俄獨占東北的狂暴企圖,以阻止其東進太平洋的野心計畫。

     然而我們決策之後,卻受了國內和國際各種牽制,不能堅持到底,而又轉向蘇俄直接談判,同時更將我們國軍精銳的主力調赴東北,陷於一隅,而不能調度自如,爭取主動;最後東北一經淪陷,華北乃即相繼失守,而整個局勢也就不可收拾了。

   (注)本書第一編第四章,第八節,第一四四至一四六頁。

    8709081032自由人注始 閱讀至此時,自由人要提出一個不同的觀點。 調遣我們國軍精銳的主力赴東北接收國家主權是絕對正確! 反之,如果當時國軍真的堅守榆關,並向聯合國提出公斷要求, 如意算盤是聯合國斷定東北隸屬中國,但是國際政治不是我們所 能左右的,如果國際間有人唱出「榆關為界,重立偽滿」,那不 是全盤盡墨?所以接收東北主權是絕對正確! 因此致使華北軍力減弱,導致強權鯨吞大陸,只能說是中國之命 運如斯也! 啊--!! 8709081055自由人注止

       (丁)對停戰協定的方針

     叄十五年一月,停戰協定簽訂了,而政治協商會議也開會了。這中間,中美雙方堅持一個正確的方針,就是東北問題不列入政治協商的範圍,而「國民政府軍隊為恢復中國主權而開入東北或在東北境內調動,不受停戰協定的影響」。(注一)我們的立場是這樣的:

     一、我政府派兵到東北是為了恢復中國在東北領土的主權,而莫斯科也承認東北沒有共軍,因此不應受停戰協定的影響。

     二、我政府為了接收東北主權而對蘇俄交涉,乃是根據中俄條約及其附件。這是國際外交問題而不是國內政治問題,因此不應列入政治協商的範圍。

     但是,蘇俄及其侵華工具之中共,與其外衛之民主同盟,要把東[240]北接收主權問題轉變為國共問題,而進行軍事調處,而且主張其由「美蘇調停」;同時要把東北的國際問題轉變為國內政治問題,而進行政治協商,而且迫使我政府承認中共在東北的非法行動和非法的事實。所以中共為了蘇俄對東北問題的陰謀策略,乃在熱察冀魯各地以及蘇北,發動其全面攻擊,(注二)致令叄人小組不得不繼續與其商談東北的軍事調處方案。然而我政府始終拒絕政治協商會議或其綜合小組討論這個東北問題。

     所以當時中共對政府的爭執,實際的焦點乃是東北問題。政府認為接收東北,已非中俄兩國雙方所能解決,更不能作為國內政治問題,而中共硬要將其轉變為國內政治問題。中共利用關內的武裝叛亂來迫使政府對東北問題的讓步,而政府也只有決心阻止他這一企圖的實現。當時政府如其對外關係不太過顧慮,以致處處陷於被動,而能積極的集中力量,執行叄十五年一月的停戰協定,對於共軍違背協定的軍事行動,加以嚴厲的制裁,雖發展為全面戰爭,亦所不顧,那還是可以獲得最後勝利的。至於東北主權接收問題,我政府本已決心如前節所述,提交聯合國解決,而不使其與關內的軍事問題,互相牽制。不幸我們的決心不夠,而對於這一個最重大的東北問題,在當初的決策,又因對外的國際關係而中途動搖,不能貫徹到底,遂使我們遭受這種軍事上無可挽回的失敗。

   [241](注一)本書第一編第四章,第十四節,一五八至一五九頁。

   (注二)本書第一編第四章,第二十節,一七叄至一七五頁。

 

第五節  共匪在中國反共鬥爭中所以致勝最重要的一個魔術--                  反戰運動與暴力決戰

     共黨與我們叄十年鬥爭中所施展的各種政治戰術,我將在補編中另行敘述。在此先述其政治作戰中所使用的最後一著,就是他一面以反戰的口號阻止敵人的攻擊,而一面準備其武裝以展開他自己的攻勢,實行準備決戰。分別說明如左:

       (甲)失敗主義和反戰運動的施展

     列寧在一九一四至一九一五年間,已提出「轉變國際戰爭為國內戰爭」的口號。他說:「政府軍隊的失敗,可以削弱政府,並使反抗統治階級的內戰較為容易。」(注一)一九一七年,他利用其軍事失敗主義,乃擊敗了其臨時政府,而建立他的蘇維埃政權。一九二零年各國共黨參加共產國際的二十一條件,其第四條規定各國共黨必須「在其本國軍隊中,堅決而有系統的進行其宣傳與煽動,並在其每一軍事機構中,組成共產黨團」。於是施展失敗主義,乃成為各國共黨的[242]重要政治戰術。中共在我們國內所施展的失敗主義,最顯明的事例如下:

     一、中共施展這失敗主義來製造變亂,最早是民國十五年一月至二月之間,季山嘉與中共宣傳北伐必敗的謬論,隨即演成中山艦事變。(注二)

     二、民國叄十叄年,日軍發動大規模的軍事攻勢,從平漢路粵漢路,深入我西南的後方。中共此時一方面宣傳國民政府領導抗戰已經失敗,必將投降,而一方面集中兵力,企圖乘機突破我國民革命軍的封鎖,向西北打通他與蘇俄的交通路線,並從我大後方與日軍來夾擊國民政府。(注叄)

     叄、抗戰結束以後,中共及其外衛之民主同盟,一面與我國民政府進行和平商談,同時對我國民革命軍到處肆行襲擊;而一面在我國民革命軍的後方,散布失敗主義和製造厭戰心理,使一般社會中間乃至政府-面,流行一種論調,以為戡亂軍事沒有勝利的可能,只有和談-是一條出路。(注四)

     民國十五年,我們制止了中山艦的變亂,誓師北伐,完成了國家的統一。叄十叄至叄十四年,我全國軍民團結一致,奮戰到底,卒能達到抗戰勝利的目的,都沒有被他失敗主義的戰術所擊敗。但是到了[243]叄十七年至叄十八年,他施展民族失敗主義的反戰運動,竟瓦解了我們計程車氣,顛覆了我們的政府,其影響所及,徐蚌戰役以後,除了登步島之戰與金門之戰以外,幾乎沒有堅強的戰鬥,而大陸各省就相繼淪入了俄共的鐵幕。

     當時中共匪黨及其外衛團體,最顯明的就是民主同盟,在政治活動與社會運動中,都保持著他的陣容,也就容易暴露其形跡。但是他的這些外衛組織變相的滲透工作,更以其中立的姿態深入於政府內部與民意機關,以及社會各界之中,甚至與共產主義勢不兩立的宗教團體,和秘密結社的哥老會之流,而且曾對共黨鬥爭、對匪軍作戰的軍人,還有一些以奔走國共之間為其政治資本的政客,都被他滲透包圍,而直接或間接的全為共匪所操縱利用。一般人以為落伍的軍閥官僚、投機的商人掮客,總不會是共黨及其同路人吧!但是共黨要想顛覆國家、擾亂社會的時候,對於這些愈是腐化,愈是落後的廢物,更是無孔不入的來利用他們,為共匪明目張胆,奔走呼號,以其所謂反徵兵、反徵糧、反動員、反內戰等口號,動搖社會的基礎,瓦解士氣和民心。我們政府雖明知其為匪作倀,但在民主法治制度的拘束之中,和共匪及其外衛之「自由」與「人權」的煙幕之下,只有聽任一般宗教團體、秘密社會、叄教九流.黑團體、流氓群、落伍政客、投機商人,受其煽誘和操縱,而成為共匪反對政府的後備軍。這亦就是如本[244]編第叄章所引述的列寧所謂對其敵人的燃火工作,「把一切的一切即令其為最古老的,最陳腐的、以及似乎沒有希望的東西,都要攪他起來」,供他利用,以達到他作戰的目的。就是這樣,他利用一切中立主義和失敗主義,使其很迅速很廣泛的傳播社會-,散布於政府和軍隊之中,來挑撥離間,造謠生事,也就是這樣在社會與政府中間發生了矛盾和離心的作用。於是我國民政府正在必須動員的時候,無法實施動員;而我國軍正在最後決戰的關頭,亦不能集中力量與共匪作最後的決戰,而遭受這樣悲慘的挫敗。

       (乙)暴力決戰的準備

     無論是蘇俄對自由世界,乃至一個自由國家的共黨對其政府,不僅準備暴力,並且準備著隨時使用暴力。所以蘇俄集體的內部,固然是經常在動員狀態之中,就是一個自由國家的共黨,也是經常在動員狀態之中的。列寧在一九二一年說:「直到(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最後勝敗決定以前,恐怖戰爭的狀態必將繼續下去。」(注五)就是這個意思。

    8710172000 自由人注 是什麽力量促使共產黨「準備著隨時使用暴力」? 是馬克思的歪點子,「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苦大仇深」 。全世界的民主政府都在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唯獨毛共 鼓勵以窮為榮、以粗為榮,打擊(五十年前)「一部分先富起來 的人」,歧視(二十年以前)有知識的人。 民國叄十八年以前毛共流竄時期,中共內部有「右頃機會主義」 、「左傾冒險主義」等人,可是沒有資本主義者。 叄十八年毛共奪取政權之後,已經是「所向無敵」,應該好好建 設他的無產階級政權,奈何在這「高枕無憂」的年代,共產黨內 部反而冒出了大大小小數不完、抓不盡的「走資派」?! 是嗎?掌權的人就會變為「走資派」嗎?這不是正好說明馬列毛 的「理論」毫無價值嗎? ● 所謂的資本主義只不過是沒有企圖消滅人性, ● 認知人有私心、有愛心這種天賦的本能, ● 而容許及適度節制人性的自然流露。 不止是資本主義,除了反人性的共產主義之外,叄民主義及所有 其他的主義都容許人性的自然流露,警惕節制私心,鼓勵發揚愛 心。五十年前,中央政府要照顧全國所有的百姓,而提早執行了 「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本此,毛共把中央政府侮蔑為 「資產階級的」中央政府。 今日不抓走資派的中共、 今日執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的中共, 應該要為五十年前「資產階級的」中央政府「恢復名譽」! 對於「準備著隨時使用暴力」的毛共表示遺憾就可以了! 安定團結第一嘛! 8710172035

     但是我們中國與共匪相持叄十年的經歷,指出了一個事實,共匪真是使用暴力來作戰的時候,他勝敗的公算,至少一半以上是操在我們的手上,而並不是完全取決於他的。唯有我們在共匪的戰爭威脅之下,自陷於動搖與恐怖之中,接受他的和談,而以為從此可以獲致和[245]平,這-是百分之百的失敗。這個事例,在我國最明顯的確證就是:

     一、民國十九年至二十叄年,共黨發展至八個游擊區,蔓延至七個以上的省區,擁有武裝部隊號稱五十萬人。而我們國民政府對他五次圍剿的結果,最後終能得到全面的勝利。(注六)

     二、到了民國叄十四年,抗戰軍事初告結束,當時匪軍非法盤據的地區不過七十縣,即在受降時期,他一時發展,也不過二百縣。如果共匪以暴力對我國民革命軍作戰,他的結果必定是與民國二十叄年時在贛南一樣的命運,被我國軍消滅,毫無疑問的。因此可知其共匪對我們國家的顛覆工作,最後雖施用其武裝暴力來決戰,但是他制勝的因素,並不是在於軍事,乃是共黨最後決戰的規律,就是他對於「從量變到質變」和「從漸變到突變」的辯證法之運用。他在全面叛亂期間,其軍事上所發生的效用最多不會超過百分之二十,而其國際宣傳與情報活動的力量之大,實在要占到百分之五十以上;其餘百分之叄十,就是他在我們國內所運用的統一戰線與中立戰術,以及散布失敗主義的宣傳。而他全面叛亂之所以能夠這樣迅速的發展,使國民政府失卻其控制全局的原因,就是他先運用其接觸、滲透、宣傳、情報、組織等詐術,復以其假和平的「反內戰」口號為掩護,而來準備其[246]最後的武裝暴力。故其真正的軍事武力戰爭,不過為其決戰階段最後使用的武器之一種而已。(注七)

   (注一)列寧全集第八冊一四九頁。

   (注二)本書第一編第二章,第十叄節,第叄九至四二頁。

   (注叄)本書第一編第叄章,第二十七節,第一一四至一一六頁。

   (注四)本書第一編第四章,第二十七節,第一九一至一九二頁。

   (注五)列寧「新經濟政策」,選集第九冊二四二頁。

   (注六)本書第一編第叄章,第四節,第六二至六四頁。

   (注七)本書第一編第四章有關和談與調處各章; 第一叄九頁、第一四九至一五零頁、第一六六頁。

責任編輯: 吳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629/93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