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蘑菇為何如此白嫩? 原是螢光增白劑「顯身手」


  為了賣相好、延長「保鮮期」,不法商販竟用螢光增白劑泡製蘑菇。日前,在凌家塘批發市場,445箱共計13350斤泡製蘑菇在即將流向市民餐桌之際被工商執法人員截獲,因而避免了一場嚴重的食品安全事故。4月3日下午,這批「毒」蘑菇在凌家塘批發市場的垃圾站被集中銷毀。

      萬餘斤「毒」蘑菇被銷毀

  4月3日下午5點20分,凌家塘批發市場垃圾站內10多名工商、公安人員嚴陣以待,一輛滿載著塑料包裝箱的卡車靜靜地停在站內一台生活垃圾壓縮機旁,現場445箱約13350斤白嫩的新鮮雙孢蘑菇映入眼帘。一個小時後,這批「毒」蘑菇全部被銷毀。「毒」蘑菇差點上了市民餐桌

  「那天要是我們晚到一點點,這批『毒』蘑菇就將流向市場,最終被端上市民餐桌,後果不堪設想!」說起那天截獲這批「毒」蘑菇的情景,武進鄒區工商分局副局長郁旭鋒依然心有餘悸。4月1日晚7點過後,武進區工商部門接到泰州有關方面的緊急舉報,稱在泰州發現一批「毒」蘑菇。為求「賣相」好,這些蘑菇被不法商販添加了一種增白螢光劑,人食用後可致癌。據可靠消息,當晚凌家塘批發市場也將有一車「毒」蘑菇進場。當晚8點左右,鄒區工商分局執法人員立即趕到了市場。在市場內一家杜姓經營戶攤位上,一輛滿載著蘑菇的卡車正在過磅稱重,即將分批出手。執法人員迅速喊停,並很快控制住現場局面。

  當快速檢測儀對這批涉嫌有毒蘑菇進行檢測時,檢測儀立馬發出綠光,這就意味著蘑菇的確有問題。4月3日下午,檢測結果正式出來:該批蘑菇添加了螢光物質,不合格,不能食用。於是,當天就對這批「毒」蘑菇進行集中銷毀。

  「毒」蘑菇來自福建

  經工商部門初步調查確認,「毒」蘑菇是從福建過來的,並在杭州被分駁一部分運往凌家塘銷售。

  據凌家塘市場杜姓經營戶交代,「毒」蘑菇老闆姓潘,此前雙方也曾有過生意上的來往。這次其電話通知杜某,當晚有一批蘑菇過來,共有1.3萬多斤,以每斤1.5元的價格委託杜某代為銷售,事成之後雙方再分成。目前,此案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螢光增白劑泡出「白嫩」蘑菇

  一位參與此次執法的鄒區工商部門工作人員介紹說,「蘑菇很難保鮮,為了能有個好賣相,不法分子就在裡面添加螢光劑,因此,問題可能出在產地。」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此前他們尚未查到這樣的「毒」蘑菇。

  據介紹,蘑菇等食用菌比較脆弱,採摘一兩天後很快變成褐色。為了有個好賣相賣出好價錢,利慾薰心的商販將蘑菇浸泡在螢光增白劑里或者直接噴灑螢光增白劑,以保持其白嫩的外表,延長其「保鮮期」。

  ■相關連結

  螢光增白劑是化工原料,科學家的研究表明,螢光劑被人體吸收後,不像一般的化學成分容易被分解。螢光劑一旦與人體中的蛋白質結合,想把它除去就非常不容易,除非通過肝臟的酵素分解,才能將它排出體外,如此無疑加重了肝臟的負擔。萬一身體有了傷口,螢光劑和傷口處的蛋白質結合,便會阻礙傷口的癒合能力。根據醫學臨床實驗,還發現螢光物質可以使細胞產生變異性,如對螢光劑接觸過量,毒性累積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就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

  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有關專家介紹說,購買農產品,最好選擇表面沾有泥土,菜販子還沒有加工過的。

責任編輯: 陳柏聖  來源:現代快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411/125942.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