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國際娛樂 > 正文

解密名利場 章子怡花錢上奧斯卡之夜?

導言:第8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在2010年3月7日舉行(北京時間3月8日上午),當晚,好萊塢的明星們還將受邀參加一本《名利場》雜誌舉辦派對「 奧斯卡之夜」,而且也只有這本雜誌能將明星們都邀請過來。關於這個「奧斯卡之夜」派對,也是最近網友八出的章子怡參加的並非奧斯卡頒獎而是「出錢參加奧斯卡之夜」。當然情況也並非完全像網友們所說的那樣章子怡是在欺騙大家。,這個「奧斯卡之夜」同樣無比華麗,同樣一票難求,如果說奧斯卡頒獎禮代表的是娛樂圈的至上權力,那麼奧斯卡之夜則代表了至高無上的時尚權力。當然,除了揭開「奧斯卡之夜」的種種八卦之外,我們還將帶你看看它背靠的《名利場》雜誌、康泰納仕集團及幕後時尚推手們的有趣故事。

奧斯卡之夜——美國名利場最華麗的派對

有錢也無緣,今年除外


《名利場》的奧斯卡之夜

想參加《名利場》雜誌的「奧斯卡之夜」?你得有名、長相迷人,或者是富豪貴胄,但如果都不是呢?今年還有另外的機會。《名利場》總編格雷頓額外提供了兩個名額,誰能在支持海地救濟的拍賣中獲勝,就能有機會和好萊塢的明星們一起參加這個派對。當時,分析師估計「奧斯卡之夜」的市場行情是20000美元。1月 28日,最高的出價者花了32500美元取得了這個入場券,此外,格雷頓還會進行「安檢」,調查這個出價者的「前科」,以免他看到這麼多明星,興致大發而喝得酩酊大醉或發酒瘋,這對明星們來說可是很掃興的事。

前一天,默多克旗下的20世紀福克斯也進行贊助海地救災的慈善拍賣,獲勝者可以帶23人包下20世紀福克斯的一個放映廳,任選一部20世紀福克斯的電影觀看,當然,最後的成交價比「奧斯卡之夜」少,為5000美元。

這個派對之所以這麼受歡迎,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派對越難進,想接到邀請的人就越多。通過把這場派對定位成「世界上最難進的派對」,格雷頓成功地把它的入場券變成了奧斯卡周最難搞到手的入場券。

誇張!為了混進奧斯卡之夜,小豬也出場了

這個豪華的奧斯卡之夜,當然吸引力許多人爭取無票入場。其中有一個成功無票入場的非名人,是一個超市小報《星報》的記者,他牽著一頭豬出現在1996年的派對。他聲稱,這就是《小豬巴比》裡的那頭豬,這部電影在那一年獲得了「最佳影片」的提名,那名記者輕而易舉地就被放行了。牽著豬出現在奧斯卡派對的場景也出現在電影《如何眾叛親離》中。

從那以後,混進場就更難了。現在,你還沒靠近入口,就得經過好幾道檢查,這些工作都是由洛杉磯郡的警長來安排部署。如果你是開車來的,得把帶有色碼的停車證放在儀錶盤上。某一種顏色代表你可以享受貼身服務,也就是會有服務員幫你泊車;而其他顏色則不享有這個待遇。在第三道關卡(如果你還能走到這一關的話),你會受到「一個戴著耳麥、做過整容手術的黑髮女人」的迎接,她會在總名單上核對你的名字。即使你在名單上,也不能保證你就能進去。名聲不佳的英國潮流女孩塔拉·帕爾默·湯姆金森(英國的電視主持人、廣告模特以及專欄作家)在1998年的時候,晚上九點半就來到了派對現場,但被告知她的入場時間是在晚上11點半之後。

章子怡掏錢去」奧斯卡之夜」?

最近,在國內某知名論壇,網友「西索0045」以《細數演員章子怡的十年騙術人生》為題,認為章子怡的成名以及近10年的發展,全部歸功於其背後團隊的「偽裝和粉飾」。其中有一條是:假冒奧斯卡紅毯門。

文中指出,兩年前,章子怡「奧斯卡紅毯,蛋糕裙艷壓群芳」的文章滿天飛,但事實是,奧斯卡紅毯章子怡沒有資格進場,她是掏錢去了某雜誌的晚會,該會有許多奧斯卡明星到場,國際章就利用這個交集,自拍照片,混入奧斯卡紅毯群星,做出了混淆通稿。

文中這個某雜誌的晚會,指的就是《名利場》舉辦的奧斯卡之夜,但也並非前面所說,掏錢就能進去。此外,章子怡曾經出席奧斯卡頒獎禮也是不二的事實,2001年第73屆奧斯卡,第78屆奧斯卡獎頒獎,章子怡肯定曾經出席在頒獎禮紅毯上,與一眾國際影星爭艷。

吃不飽的奧斯卡之夜 明星們要事後啃「巨無霸」


奧斯卡之夜精美晚宴

奧斯卡派對,從燈光到小點心,都無比奢華昂貴。但名人們卻在這個派對吃不飽飯,這或者也是他們脾氣之所以那麼臭的原因之一。托比·楊發現那些頂級明星們在公開場合什麼都不敢吃,以免嘴裡塞滿食物的時候被人拍照。對於隨時注重形象的貴賓來說,這跟拍下他們的如廁圖一樣糟糕。

在離開奧斯卡之夜之後,一長溜豪華轎車等在一個免下車的麥當勞前。在深色的車玻璃後面,好萊塢一些最大牌的明星正在啃著「巨無霸」漢堡。

好萊塢頂級名人們隨邀請函還有一份禮物

當然,不是所有的客人都會死乞白賴地要求參加派對。比如說,所有獲得奧斯卡主要獎項提名的人都會收到邀請,因為這是格雷頓確保最終的獲獎者能拿到所有必備文件(停車證、邀請函等等)、通過各種關卡的唯一方法。此外,邀請「當紅小妞」也是派對每年的傳統。

為了說服那些最重要的客人(好萊塢的頂級名人)出席派對,雜誌把各種手段都用盡了。這些名人包括湯姆·漢克斯、格溫妮絲·帕特洛和史蒂文·索德伯格等等這些歷年的金像獎得主;魯珀特·默多克、哈維·韋恩斯坦和薩默·雷石東這些大亨;還有那些「滿頭白髮的加州老女人」,比如南希·里根、芭芭拉·戴維斯和貝琪· 布魯明戴爾等人。這些人會隨邀請函收到一份禮物,這兩樣東西都是由一輛聯邦快遞的裝甲貨車運送。1997年的時候,有幾位幸運兒收到了椅背上寫著「名利場 」字樣的紅色導演椅。在1998年的派對上,所有150位就餐者在抵達之後發現餐具旁放著一個錫制菸灰缸和一個Zippo打火機。這是格雷頓在告訴他們,抽菸是沒問題的。

潛規則篇——如何贏得時尚圈的遊戲?

風光的時尚女魔頭

處理好與公關的微妙關係吧

在《如何眾叛親離》這本書里,作者談到了《名利場》的編輯如何在與公關的聯繫中取得主導位置。如果「你給公關電話,要說你是《名利場》的編輯,並要求『買』 票。劇院的媒體負責人會因為你願意付錢而對你留下很好的印象,對方不僅會立即提供兩張免費票,而且一定是劇院中位置最好的票」。公關會引誘編輯,他們每天不停地給編輯送各種免費禮物,從手機、美容用品到試駕奔馳一個月,而他們所需要的回報不過是一篇豆腐塊文章。逐漸地,記者編輯所有的社交生活都以他們為核心。沒必要隱瞞,大多數記者既不是有錢人,也不會視金錢為糞土,他們很難不愛上這種生活。而為了雜誌在報亭的銷量,主編們需要明星們的配合,也就要滿足這些明星的公關們所提出的條件。

公關給你免費寄東西?時尚編輯的「樣品打折」

如果你曾在淘寶上看到有人轉讓多種品牌最新上市的化妝品、護膚品等,特別是上面說明這些是編輯試用品以讓人相信其質量時,那麼這個人應該是美容編輯。因為能經常得到公關寄過來的禮物,物質消費類的時尚編輯也就有了不少免費得到的物品。《VOGUE》的一位時尚編輯,就是用這個方法,把自己的避暑別墅里需要的東西都給配齊了,這座舒適的別墅被稱為「聚沙成塔」的典範。康泰納仕旗下的《誘惑》雜誌有一個編輯,收到了許多設計師服裝,她索性在家裡辦了一次「樣品打折」,掙了好幾千美元。

如何成為成功的時尚編輯?像信仰宗教一樣信仰時尚

《如何眾叛親離》的作者托比·楊最終還是被格雷頓炒了魷魚,當他終於要離開他曾經那麼心儀的光鮮場所時,托比·楊開始反思他為什麼會在這裡失敗:「實際上,我與《名利場》格格不入的真正原因,是我從來沒有把這本雜誌或者說它所處的那個世界太當一回事。我總是把康泰納仕看作一個滑稽到極點的地方,而且我從不向同事們隱瞞這種看法。讓我覺得可笑的不僅僅是它旗下雜誌做的內容(比如「帶菱形花紋的襪子將大流行?」),還包括做出這些預測時的不容置疑性。」

托比·楊寫到:這些時尚雜誌似乎是某種祭司,在問過特爾斐神喻之後,就向世界宣布自己的發現。在他們看來,正是自己對時尚的敏感以及他們身上捕捉時代精神的雷達,使他們能夠在康泰納仕集團工作。在康泰納仕集團工作的每一個成功的時尚編輯,一定會像信仰宗教一樣信仰時尚。

而托比·楊呢,當他感覺到人人都在信仰 「時尚被一隻看不見的手所掌控」時,他卻覺得這種觀點太雷了。「這就像是在原始社會的人相信所有的變化都是神的作用一樣。在時代精神的神廟中,我是一個異教徒。」托比·楊說。

魔頭篇——掌握時尚權力的雜誌名人八卦


Anna Wintour和女兒

入選「雜誌名人堂」的時尚女魔頭

今年4月 ,時尚女魔頭Anna Wintour將入選美國雜誌編輯協會的「雜誌名人堂」,同獲該榮譽的還有《名利場》、《紐約客》的前總編蒂娜·布朗。

1996年,Anna的年薪水達到了100萬美元,這使她成為了世界上工資最高的主編。

1949年,安娜出生在一個英國的中上層家庭,其父母於世界頂級學府劍橋相識相愛,然而Anna Wintour本人16歲就離開了校園,連中學生課程都沒有完成。Anna今天的功成名就更多的來自於她對職業的熱愛。

父親查爾斯·溫圖爾爵士曾經是《旗幟晚報》的主編;而安娜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哈潑斯與名媛》(Harpers & Queen)的時尚組,那一年她才20歲。五年之後,她穿過大西洋,在多份時尚雜誌工作,直到1993年成為《VOGUE》雜誌的創意總監。1986年,她又搬回倫敦擔任英國版《VOGUE》的掌門人,之後在1987年回到紐約,擔任《房屋和花園》的主編。最後,她於1988年謀得了康泰納仕集團的旗艦刊物——《VOGUE》雜誌的最高職位。

一部名為《穿普拉達的女魔頭》的電影讓大眾開始了解並關注Anna Wintour和她的生活。如同電影裡所說的,她是時尚風向標,她可以在業界呼風喚雨,各大設計師品牌對其尊敬有加。

然而這位「女魔頭」有自己特立獨行的作風,她出席時裝發布會從不遲到。當被問到是否考慮轉行問題時,她直言:「我通常只考慮第二天的事情,而且我認為自己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老實說,除此之外,我感覺自己也沒有其他擅長的事情了」。她更表示自己全憑直覺挑選雇員,她喜歡敢於頂撞她的員工。

2009年,這位近乎60高齡的「女魔頭」退休的謠言流傳甚廣,更有傳言說接替她的會是法國版Vogue雜誌主編Carine Roitfeld,最後康泰納仕高層Si Newhouse出面澄清這完全是謠言。

Anna Wintour曾與兒童精神病學家David Shaffer結婚並育有兒子Chalie和女兒Bee,然而很不幸,這段婚姻於1999年走到盡頭。有傳言說這段婚姻的結束是因為Anna Wintour與Shelby Bryan發生了婚外戀,並且兩人至今仍在交往。

Anna Wintour曾在長島家中問女兒Bee是否願意從事雜誌工作,Bee馬上搖頭表示想入讀法學院而非步母親的的後塵。Bee說:「我真的不願意從事時尚行業,不適合我。我很尊重她,但是這是個很奇怪的行業,它不適合我。」

不過,Bee Shaffer去年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影視製作專業,現在在College Humor網站的共同創辦人Ricky Van Veen身邊做助理。

不要和「溫圖爾夫人」說話

雖然她在雜誌圈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安娜為人出了名的冷酷,關於這方面的段子數不勝數。托比·楊描述說,有一年夏天,《Vogue》雜誌的一個部門負責人把她 16歲的女兒弄來當實習生。一天下午,小姑娘順著一條走道慢慢地走著,忙著自個兒手中的活,突然她看見安娜快步向她走來。就在她倆擦肩而過的時候,安娜腳上的一隻馬諾洛鞋的鞋跟折了,她一下撲倒在這個實習生的腳邊。小姑娘的第一個反應是想問問安娜沒有受傷吧,但隨即她又想起了媽媽的話: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和「溫圖爾夫人」說話——永遠不要。結果,她小心翼翼地跨過趴在地上的安娜,繼續沿著走道向前走去。一拐過彎,她就向母親的辦公室衝過去,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她做得對嗎?母親肯定地說,沒錯,你做得非常正確。

電梯沉默制度&安娜獨乘規則

《如何眾叛親離》中的描述,康泰納仕有可怕的電梯沉默制,坐電梯的時候員工之間不要說話。甚至還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那就是安娜·溫圖爾不會和任何人一起坐電梯。如果你在等電梯的時候,安娜來了,那麼你就應該讓她先上電梯,然後你坐下一部。

任何人不能在辦公桌吃東西

還有一些有意思的八卦,安娜經常讓助手去男廁所,把那些開會遲到的男員工找出來。她還極討厭食物的味道,因此,她所在的辦公區曾有一個規矩,除非安娜離開了大樓,任何人不能在辦公桌吃東西。看看安娜削瘦的身材,也可知不是貪吃的人。

Anna把義大利時尚握於手掌之上?

今年米蘭時裝周舉行之前,Anna Wintour表示她只會在即將到來的米蘭時裝周出現三天後,這造成了米蘭時裝周的日程陷入一片混亂的局勢中。

時裝品牌紛紛忙著確認它們展示的服裝系列能夠被Anna Wintour女士所看見而非被逐至她行程之外的那些日子來展示。

聞名世界的米蘭時裝周於2月24日至3月2日舉行,但現在重要的大牌們為了迎合Anna Wintour的來訪時間紛紛把秀場時間調整至2月26至2月28日內。

她的決定讓時尚界人士陷入一陣慌亂中,並有人指責其態度傲慢。舉國尊敬的《義大利晚郵報》更是出現了這樣的大字標題—Anna Wintour把義大利時尚握於手掌之上。

義大利時尚協會主席Mario boselli 說:「她希望設計師們把他們的秀場時間都安排到這三天之內」,他告訴每日電訊報:「這樣會給參加秀場展示的許多人帶來不良後果,包括設計師、模特和髮型師們。她在米蘭很受歡迎,但如果她只是匆匆一來,那她還不如呆在家裡更好。」

不過,原定於2月26日展示的Prada和原定於2月27日展示的 Fendi最終選擇了在2月25日進行展示,這樣一來,米蘭時裝周也就避免了被壓縮成3天的厄運。

總編自己開餐館?

格雷頓·卡特

常常傳聞國內某某主編私下裡開公關公司、經紀公司,利用雜誌的資源為自己的公司牟利。而《名利場》的總編格雷頓也不是一心撲在雜誌上,他還是韋弗利酒店和名為猢吧(Monkey Bar)的酒吧的合伙人,只是,他這是光明正大地做買賣,而且也無損「全球最具權勢的雜誌總編」的稱號。而格雷頓現在200萬美元的年薪也應該是全球總編中數一數二的。在2009年的經濟危機中,康泰納仕解僱了至少450多名員工,《名利場》也需要解僱兩位數的職工人數,解僱的時候,可能是礙於情面,據說格雷頓當時正在飛往百慕達群島的私人飛機上,然後,他又把他們安排到自己的酒店工作。

美女再多也與你無關

「從技術上說,一個異性戀的男人在這裡追到女人的概率的確很大。但是,如果這個女人獻身於高端時尚,如果她生活的全部就是買最新款的鞋,那她怎麼會嫁給在這棟樓里上班的記者呢?她的生活習慣對應的是一個投資銀行家。」《紐約時報》曾這麼報導康泰納仕。

雖然康泰納仕有不少Gay,而年輕、時尚的女同事又很多,普通的直男職工似乎少了競爭者,而多了追求對象,其實,他們還是入不了女同事的法眼。因為康泰納仕旗下的雜誌都是在激發欲望而非滿足欲望,女同事的眼光高了,而男同事的收入水準仍舊無法進入她們的視野範圍內。

福利篇——康泰納仕的編輯為何能華麗麗?

不應該比五百強的高級經理人生活水準低

康泰納仕的福利往往讓美國其他時尚媒體的編輯們羨慕不已。康泰納仕的大老闆S.I.紐豪斯認為,自己旗下雜誌的高層不應該比那些五百強的高級經理人生活水準低。於是,《名利場》的總編格萊頓·卡特,從康泰納仕那兒得到530萬的無息貸款,來修繕其位於格林威治村的別墅,其在康泰納仕期間而只需每月付2083 元。而高級編輯每月可以報銷上千美元的搭計程車費。

今年,康泰納仕決定在每個季度拿出10000美元獎勵給公司發展提出好建議的員工。這算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福利嗎?或許,對積極提建議的人算是如此吧。

編輯們的聖誕節禮物

只是,因為經濟危機的影響,2009年的聖誕節禮物,只是一張價值15美元的康泰納仕自助餐廳餐券。如果我們回顧下前面幾年,怎麼說也是像樣一些。2006年康泰納仕員工的聖誕節禮物,是後來被蒂芙尼收購的奢侈品包包Lambertson Truex;而2007年,是一把精緻的雨傘;2008年,則是網上售價約為一百美元的 Lutz & Patmos圍巾

時尚狂人們如是說:「浪費是我的信仰」

《vogue》的前編輯總監, 白俄羅斯人亞歷山大·萊伯曼如此宣稱:「浪費是我的信仰,」他認為「浪費對於創造力非常重要。」在康泰納仕集團的八卦愛好者中間,這句話是人人皆知的。他說服公司為他在巴黎常年租了一套公寓,但在他每年去巴黎看春季和秋季的時裝秀時,卻堅持要住在里茲飯店。

那些時尚狂人(也就是那些在《Vogue》、《名利場》、《魅力》、《誘惑》和《悅己》雜誌時裝組工作的那些時尚怪物們),只要他們出差,不論是為了公事還是私事,都是先把行李提前快遞,等他們抵達目的地的時候,行李已經在等著他們了。「這可比你自己提溜著行李要省事多了,親愛的!」他們如果要做頭,根本不用在佛迪力菲凱(紐約最貴的美髮沙龍)排隊等候,而且單位報銷費用。這一套也同樣適用於他們想做臉、美甲或者修腳的時候——而且,這套方法的使用者不分男女。在時尚狂人那裡,這套方法被稱為「事先體驗」。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314/160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