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沒有任何新企業上市:IPO停擺 中國投行將裁員刪獎金

  中國境內自去年9月21日以來沒有任何新企業上市。2012年亞洲地區(日本除外)管理「首次公開募股」(IPO)業務中拔得頭籌的國信證券,自去年8月便沒有新股業務。行業形勢艱難,迫使許多中國投資銀行實施2009年以來最嚴峻的裁員和獎金削減措施。

  據路透社援引一名中資公司匿名人士表示,「投行太多了,很多都在賠錢。」

  另一方面,中國證監會近日將專項檢查IPO在審企業的2012年度財務報告,旨在提高資訊的真實可信度。若中國監管機構凍結新上市案審批,投行可能會至少7個月都接不到新的上市交易,

  經營型態偏頗獲利遽降

  中國券商緊縮之舉與獲利下滑不無關係。中國證券業協會資料顯示,由於承銷和保薦費用收入驟降,中國證券業連續三年獲利下滑。去年上述費用收入為175.5億元人民幣(28億美元),為2009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的一年。

  2012年證券整個行業獲利僅為328億元人民幣(53億美元),遠低於僅高盛一家公司去年74.8億美元的獲利。

  根據湯森路透/Freeman諮詢,去年國信股權資本市場(ECM)費用收入有84%來自IPO管理費。相較於瑞銀(UBS)該項收入比例不到10%。這種局面暴露出中國投行對IPO業務的高度依賴。

  裁員、停發獎金、凍結薪資

  據報導,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CICC)正裁員5%,這是該公司裁汰表現欠佳員工的例行政策,但該公司也停止招兵買馬。消息人士也提到,中信證券準備縮減5~10%的人力。

  路透引用多位消息人士稱,國信證券、招商證券、安信證券、中德證券以及中投證券等多家公司均取消了投行人員的年度獎金,且將薪資凍結,甚或計劃裁員5%。

  招商證券及中信證券的投資關係部人士表示,他們正在就營收下滑做出適當反應。該證券商稱,公司一直有淘汰表現欠佳人員的制度,但並未計劃縮減人員。中信證券稱,目前並未規劃大規模裁員,不過已經降低薪水。

  好景不再且面臨全球競爭對手

  中國股票發行市場自2004年起飛,當年深圳證交所啟動中小企業板及創業板。根據湯森路透資料,自那時起共有1,215家企業上市。

  相較之下,美國在同一時期有1,435家企業上市,英國則有1,142家,日本則為850家。

  這波熱潮讓中國投行拿下了亞洲股權資本市場(除日本外)手續費收入的30%,而在2004年當年占比僅3.4%。在IPO承銷方面,中國投行在2012年拿下了所有IPO費用的46%,遠高於2004年的4%。

  該報導中說,為了抵禦近期IPO業務不振的效應,部分投行重新調配員工布局,把重心放到了債券交易,以及贏取滬深上市企業赴港上市的交易。

  不過,相較於一些全球性競爭對手,如高盛、摩根史坦利和瑞銀(UBS),則似乎更容易贏得市場份額,因為他們在該地區布局更大,提供的產品也更多。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路透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3/0125/280430.html